面向中学生算法思维培养的精准教学模式构建

来源 :教育信息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rusnip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算法思维是信息科学技术的基本思维方式,但是目前中学生的算法思维能力普遍较低,大部分教师对“算法思维”缺乏系统性的认识.有学者从算法思维的特性出发,阐述了算法思维能力的表现形式.为了探究中学生算法思维能力的培养,文章引用了精准教学的方式,并提出了面向算法思维培养的精准教学模式,以期能提升中学生的算法思维能力.
其他文献
近期,关于小学教师课堂冷暴力行为的报道频繁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教师冷暴力不仅危害着学生的身心发展,还有悖教育正义原则.罗尔斯的正义论思想主张的正义原则,为我们在思考教育正义方面的问题时带来了新的思考视角,提供了新的启示.从两个正义原则出发,进一步阐释教育正义的涵义,并试图从教师自身层面来寻找缓解课堂冷暴力的策略,有利于提高策略实施的可能性.
小学阶段的班级管理主要存在三组矛盾与冲突,即教师主体内部矛盾与冲突、学生主体内部矛盾与冲突、家长与教师外部矛盾与冲突.为缓解小学阶段班级管理中的矛盾与冲突,使班主任工作更加精细化和高效化,可将心理学中的助人模式——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FBT)与班主任工作有机结合,构建以尊重为起点、建构为重点、解决为目标、希望为终点的特色模式,以满足小学生心理成长需求,提高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效率.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对跨学科融合教学给予了高度重视,其对学科内容的有机整合,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以“大盂鼎的史里史外”一课为例的跨学科融合教学设计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农村中学生是未来建设美好乡村的主力军.要充分发挥乡村振兴战略的价值指引,就需要做好农村中学生的乡土情怀培育工作.当前中学生面临城乡意识发展异化,乡村归属感缺失,学校教育与乡土文化脱节,家庭传统教育与乡土情怀割裂,乡村振兴使命感不强的现实困境.对此,学校教育需加强文化自信建设,提升中学生的乡土文化归属感,优化教育资源供给,重塑中学生的乡村价值认同,强化乡村家庭教育,以增强中学生的乡村振兴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