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心室质量和形态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mp12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磁共振显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评价心脏形态和结构具有很高的准确性,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预测心脏发生不良事件的流行病学研究。

其他文献
感染是重症患者住ICU治疗的重要并发症,可导致患者病死率和医疗费用增加.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如选择性消化道净化(selective digestive trot decontamination,SDD)和选择性口咽部净化(selective oropharyngeal decontamination,SOD),已被证明可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但其对于患者生存率的改善作用尚缺乏有力证据。
期刊
早在公元2世纪,著名学者Galen就已注意到上、下呼吸道的相关性,提出鼻部结构异常可以直接引发肺部疾病.1919年Sluder提出著名的鼻-肺反射假说,影响深远.上世纪80年代起,随着细胞和分子生物学及CT影像学和鼻内镜技术的发展,上、下呼吸道炎症相关性更成为世界各国学者研究的热点。
期刊
目的 筛查年轻乳腺癌BRCAl基因的突变位点及SNP携带情况,探讨BRCAl基因突变与年轻乳腺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来自我院2004年1月-2006年8月收集的乳腺癌组织共30例,其中5例有至少1个一级亲属患乳腺癌,发病年龄≤35岁.由乳腺癌组织提取基因组DNA,对BRCAl基因第2、11C、11F、11L、11I、16、20外显子的编码序列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进行DNA直接测序证实,利用DNA
在脑发育期间,建立恰当的突触通路是一个关键.在突触通路中,突触抑制在校准神经元活动中起主要作用[1].对于声源定位抑制性突触通路的发育研究中,斜方体内侧核(MNTB)至上橄榄外侧核(LSO)抑制性通路的发育是关注的焦点[2-5]。
期刊
目的 评价小剂量氯胺酮联合吗啡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A)对开胸食管癌根治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对血浆β-内啡肽(EP)浓度的影响.方法 30例ASA Ⅰ~Ⅱ级,年龄35~65岁,体重42~75 kg,择期开胸食管癌根治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n=15),全麻清醒后,当患者VAS评分≥3分时静脉注射负荷量吗啡2~3 mg,同时开始静脉患者自控镇痛,m组采用吗啡0.02 nag·kg-1·h-1(按50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e factor,BDNF)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BDNF可促进神经元的分化、存活和突触的形成,调节各种形式的活动依赖突触可塑性[1]。
期刊
肥胖已成为全世界引起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全球肥胖流行病可能源于遗传及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高能量饮食的供给及体力活动需求减少等综合因素。
期刊
患者女,17岁,出生后发现右侧胸壁畸形,胸壁侧方凹陷,前方隆起,腰骶部毛发粗重,随年龄增长,胸壁畸形渐趋明显,近2年出现活动后腰背部不适,伴气促,自觉活动耐力下降,在当地医院就诊,考虑胸壁先天畸形,未进行治疗,于2007年7月至我院胸外科就诊。
期刊
目的 研究中枢内源性大麻素系统是否参与快动眼(REM)睡眠剥夺导致的内脏感觉降低.方法 采用花瓶技术制作大鼠REM睡眠剥夺模型,24只SD大鼠随机分成实验对照组(YC组),睡眠剥夺组(SD组)和睡眠剥夺加大麻素CB1受体拮抗剂利莫那班组(Rim组).睡眠剥夺持续48 h后对各组大鼠行结直肠扩张(CRD),同时用电生理记录仪记录腹壁肌电活动,以反映内脏感觉的变化.分别采用RT-PCR和蛋白质印迹技术
目的 了解普通血液病房恶性血液病患者体内念珠菌的定植情况以及侵袭性真菌感染(IFI)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普通血液病房2004年5月至2005年4月入院的114例患者进行为期6周,每周1次的粪、尿、口咽部混合唾液真菌培养,对临床怀疑IFI者进行血、痰或无菌体液真菌培养检查.结果 114例患者中46例分离到165株念珠菌,白念珠菌占78.8%,其他为21.2%.38例患者出现定植,定植率为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