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数学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

来源 :安徽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a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深度学习与提高学生个人数学素养逐渐受到教师的重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熟悉并应用“深度学习”理念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强化,以提高学生独立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为此,本文从剖析核心内涵、构建知识体系、扩大问题范围方面进行探讨,以此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深度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 深度学习 教学策略
  深度学习是指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学习内容,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从而获取关于数学的各方面认知的实践活动。学生在进行深度学习的过程当中,应该做到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并且要依照由简到繁、由表及里的顺序,一隅三反。然而在平时的数学课堂中,学生在学习上依然存在囫囵吞枣的问题,比如学生仅仅理解部分数学知识点的表面理论,却忽略了数学知识点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因此,提倡深度学习,重视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有效学习与真正参与,让他们的数学学习过程中能够做到像呼吸一样自然,是当下数学教学需要努力实现的目标。
  一、剖析核心内涵,引导学生深度学习
  教材不仅是教师教学的凭据,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不仅要仔细研读教材,挖掘教材核心知识,剖析教材内涵,还要观察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在精心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的数学学习。
  例如,在“因数与倍数”的教学中,教师采用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教学伊始,教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已经学过除法的运算,对除法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你们能将黑板上的几个式子进行分类吗?”学生听后,纷纷将黑板上的式子进行归类,学生将“21÷21=1,20÷10=2,30÷6=5,12÷2=6,63÷9=7”归为一类,将“8÷3=2……2,9÷5=1.8,19÷7=2……5,26÷8=3.25”归为一类。随后,教师讲解“因数”与“倍数”的定理与性质:在整数除法中,若商是整数而无余数,则可以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教师再向学生提问:“刚才在黑板上分类的式子,同学们能指出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吗?”于是,学生纷纷踊跃回答,有的同学说:“12÷2=6,12是2的倍数,2是12的因数。”也有同学说:“20÷10=2,20是10的倍数,10是20的因数。”当教师确定学生已经掌握“因数”与“倍数”的定理与性质后,为强化学生学习能力,教师应追问:“2的倍数有哪几个?那18的因数呢?如果用字母形式表达,那该如何表达?”于是学生纷纷进行思考,有较多学生能说出2的倍数有2、4、6、8等,18的因数有1、2、3等。对于用字母形式表达,仅有少部分学生知道,教师让知道的学生讲解:“其实根据因数与倍数的定理来代入字母,其表达也比较简单,如20÷10=2,我们已经知道20是10的倍数,10是20的因数,那么将字母代入其中就变为a÷b=c,a、b、c均为整数,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在这个公式下,只要学生将数值代入其中,并满足条件,就可深度了解因数与倍数的关系。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不断地提问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学生对因数、倍数的定理与性质理解不深,教师让学生先运用除法运算对式子进行归类,讲解因数、倍数的定理与性质,再让学生进行因数、倍数的简单实质操作,最后让学生用字母的形式表达出来。这种方法可让学生对教材的定理有更深的了解,利于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构建知识体系,引导学生深度学习
  数学各知识点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如果学生的思维能够从“单一”转变成为“发散”,学生就能用数学的眼光去发掘各知识点之间存在的内在逻辑联系,还能从数学问题中提炼、深化和反馈需要用到的各种信息,从而掌握数学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例如,在“图形与几何的复习”教学中,学生学过较多的几何图形,脑海中积累了较多的图形形状、公式、定理等,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大多散而杂且不连贯。在教学时,教师应摒弃传统复习理念及综合训练、巩固练习等形式,要重点关注新型复习体系的构建,这种新型复习体系主要包含知识的再现、整合归类、实际应用等。以“图形”为例,图形包含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平面图形又包含正方形、三角形等,三角形包含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教师可让学生按照这种“树状图”的形式将图形与几何的有关概念进行整合归类,这样就能使学生的知识体系从“散落的沙子”凝聚成有规律的“树状”知识结构。教师坚持这种新型的复习体系,随着时间的流逝,可使学生單一的知识认知体系逐渐转变为立体的、形象的、直观的网状知识认知体系。
  在复习中,教师不能像常规授课那样按部就班地指导学生进行复习,而是要将数学的关联性进行整合,深度优化,通过知识的再现、整合归类、实际应用等,让学生的思维从“单一”转变为“发散”,使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逐渐变得结构化,只有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的认知,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三、扩大问题范围,引导学生深度学习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材的主要特点进行思考,对数学学习中的创新因素、趣味因素进行深度挖掘,将收集与整理的内容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促使学生转变思考角度,打破常规思维方式,从枯燥至有趣,从守旧到创新,最大限度地呈现数学学习的深度。
  例如,在“长方体与正方体”的教学中,教学伊始,教师出示一个长方体与一个正方体,讲解什么是长方体、正方体。当教师确认学生已经掌握“长方体通常是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2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构成的立体图形”时,教师可适当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如果给你细木条和橡皮泥做一个长方体框架,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多少组?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同学们请以小组形式进行探讨。”于是学生纷纷进行长方体的制作,有学生发现:“拿长度为3、4、5厘米的细木条组成的长方体,其中12条棱可分为3组,其相交顶点的三条棱长均不相等。”也有学生发现:“拿长度为3、3、4厘米,4、4、5厘米,3、3、5厘米,3、4、4厘米的细木条组成的长方体,其中12条棱可分为2组,其相交顶点的三条棱长仅有一条与其他两条不相等。”教师让学生根据长方体的定理去探究上述问题,可将学生的探究兴趣激发出来。在学生对这种组成方法有一定了解后,教师可将问题进一步深化:“若将所有细木条均分成两段,还能制成长方体吗?”于是,学生思维开始发散,纷纷得出与刚才一样的答案。
  教学中,教师在确认学生对长方体与正方体的概念有一定了解后,扩大问题范围,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得以提升。
  综上所述,深度学习是学生有效提升数学学习能力的途径之一。教师要认真研究数学教材,掌握核心内容,通过多种途径、活动让学生深度学习,促使学生养成自我思考的习惯,主动获取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个人的数学素养,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闻银顺.为学习设计教学让课堂变为学堂——体会“引导自学”型课堂的魅力[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5(11).
  [2]朱开群.基于深度学习的“深度教学”[J].上海教育科研,2017(05).
其他文献
“施教之法,贵在启导”。教师是课堂活动设计者和组织者,主导着课堂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是促进学生“学”的关键,为此。“教”必须致于“导”服务于
晓明研究室自2003年建立以来,在掌门人常晓明教授的引领下,一群本科生的飞速成长引起了全校师生的关注,校领导班子也将晓明研究室的有关育人理念问题提上了正式议程。研究室每年
江苏省教育厅于2019年制定了高职院校面向社会人员开展全日制学历教育试行办法。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积极申报并获得通过,旨在缓解当前本地的就业压力,解决区域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口语教学也逐渐受到了教师的重视。不论哪个阶段的英语口语教学,交 际都是最终目标,为学生自然、真实的表达提供良好的基础。传
摘 要:在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育深度融合的背景下,传统课程教育模式受到了挑战。微课是一种主要以微型教学视频为载体的新型现代化教学手段,它以其短而精的授课方式应用到高等教育领域各个层次、各个学科的教学中。该文介绍了微课的涵义和特点,重点探讨了微课在医学教学中应用过程中应需要注意的内容,让我们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微课的应用和建设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我国医学教育的现代化水平。  关键词:微课 医学
1草原发展概况中国是名副其实的草原大国,草原发展的历史久远而闻名,草原资源和种类丰富多样,面积十分广阔。我国天然草原面积近4亿hm2,占全世界草原总面积的比重约为8.7%,仅
语文是高中阶段的重要科目,探讨高效高质的教育模式是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深入研究的问题。在人才培养视野下高中语文教育要从关注学生应试成绩和考试技巧,转移到培养学生能
本文就石阡县如何提升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建设,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实现养殖业生态良性循环发展进行探讨。
工程概况某道路起点桩号K607+280.79,终点桩号K638+845.路线全长31.561公里。其中普宁市路段长22.921公里.路基宽16米.水泥混凝土路面宽15米:惠来路段长8.64公里.路基宽18米.水泥混凝土路
摘 要:对于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机械基础课程是一门必修课,为了培养这个专业的学生成为一个优秀的工程师,学生不仅要掌握课本上的机械相关的基础知识,还要学会分析“机械原理和操作实践”的设计现状,将所学的基础知识与整个课程体系的实践结合起来,全面掌握该课程的理论知识应用和机械设计制造技术。  关键词:机械基础 课程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 综合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