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甲状腺激素在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goni_i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统称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约占甲状腺癌的90%以上.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1],但确切的易患因素不甚清楚.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证实促甲状腺激素(TSH)是甲状腺生长与分泌的刺激因子,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2],其与甲状腺癌尤其是DTC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世人的重视。

其他文献
投稿请通过远程稿件处理系统,同时寄上单位学术论文介绍信(无一稿多投)。为更好地了解论文的社会效益及其在医疗科研工作中的重要价值,若有基金资助,请附基金项目证明扫描文件;若有报奖项目也应提供证明材料扫描文件。
期刊
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 18,IL-18)是一种由活化的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可诱导辅助性T细胞和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产生干扰素-γ(interfem-γ,IFN-γ).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IL-18与细胞损伤的关系倍受关注,特别是在肝细胞损伤方面有较多的研究,如乙型肝炎、肝硬化、肝衰竭等疾病中IL-18都参与了肝细胞损伤的过程.
期刊
为了解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筛查对我国高龄男性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的价值,本文分析了经PSA筛查诊断的≥75岁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并与同时期临床诊断的前列腺癌进行比较.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2005年9月至2010年12月,对江苏省老年医学研究所和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50岁以上男性进行PSA筛查,病理诊断为前列
目的 探讨胰腺肿瘤局部切除术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99年1月至2011年12月实施的18例肿瘤局部切除术治疗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18例,其中男女各9例,平均年龄43.4岁.13例实行胰腺中段切除术,5例实行胰腺肿瘤切除+胰腺空肠Roux-en-y吻合术.术后病理无功能胰岛细胞瘤12例,胰岛素瘤4例,胰腺类癌、VIP瘤各1例
1 研讨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的重要性甲状腺癌发病率以每年6.2%的速度逐年递增[1],在15~ 24岁间甲状腺癌占所有恶性肿瘤的比重高达7.5%~10%[2-3].国内最新数据显示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主要包括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约占95%[6],DTC通过规范化的诊治往往可获很长生存期,故近年来关于DTC的诊治在国内外都讨论激
期刊
目的 探索口径为2.5 cm旋切槽的麦默通旋切系统(mammotome,MMT),通过十字交叉法结合平移法旋切切除直径3~6 cm较大良性乳腺病灶的可行性.方法 试验组160例,乳腺肿物直径3 ~6 cm,麦默通结合高频超声引导,采用十字交叉平移法旋切术.对照组160例,病灶直径<2.5 cm,接受麦默通常规手术治疗.2组治疗疗效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统计学分析采用,检验.结果 手术成功率100%.在
甲状旁腺损伤是甲状腺手术的常见并发症。虽近年来甲状腺手术器械进步、甲状旁腺保护意识增强,但随着甲状腺癌发生率日益增加及甲状腺全切除并中央区淋巴清扫术式广泛应用,甲状旁腺损伤发生率却未见明显下降。最近的一项多中心纵向研究统计显示[1]:甲状腺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达28.8%,甲状腺癌与淋巴清扫为其独立的危险因素。致甲状腺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主要原因有血运障碍、无意切除1个甚至多个甲状旁腺、腺
目的 评价袖状胃切除间置回肠的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术后早期胰岛素抵抗的变化.方法 2010年6月至2011年9月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普外科实施袖状胃切除间置回肠的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手术37例,男23例,女14例;平均年龄(45.2±2.4)岁;平均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 (21.7±1.8) kg/m2.所有患者术前和术后10、20、30、60d检测以下指标:空腹血糖(fa
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临床上并不多见,约占甲状腺癌的3%~10%。徐州医学院附属宿迁医院自2002年1月至2012年1月共收治甲状腺癌787例,其中MTC共37例,约占4.7%。现就其术式的选择分析报道如下。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疾病,DM所引起的冠心病、肾病、视网膜病及神经病变是造成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目前全球有DM患者约为1.71亿,到2030年患者数预计可达3.66亿,其中85%~90%为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