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培养:人格魅力的基础

来源 :教师·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nyno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戈尔曼教授认为,人的成功,智商指数只占20%,其他因素占到80%,而“其他因素”包括在情商里面。实践证明,成长早期对儿童进行情商教育,会给他们一生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利益。
  一、帮助儿童认识自我,培养其发展的主动性
  在求学阶段,儿童自我认识发展还相当不成熟,他们往往不能全面认识和恰当评价自己,表现为自我评价过高或过低。教师应根据这两类儿童的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对自我评价过高的儿童,教师应引导他们参加一些活动。在活动中遭受挫折时,不失时机地帮助他们分析讨论,切实认识自己的不足,从而消除其优越感和骄傲心理;对自我评价过低的儿童,教师要予以特别的关心,多给他们创造表现长处的机会,让儿童切实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从而建立自信心。
  在帮助儿童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教师要进一步促使儿童意识到自己正在长大,有能力去面对和处理一些事情,有责任从各方面管理自己,改进和提高自己。在课内教育活动中,教师更多地当指导的角色,试行让儿童独立思考,亲自操作。重要的是教师要联系家长配合,家中大小事让儿童主动参与,充分发表意见;对儿童个人的大事,尊重他自主选择的权利。同时在实践中提醒儿童有意识地去克服某个缺点,继续发扬优点,并进行有效的检查、评定、总结。在这个过程中,儿童会逐步相信自己的能力,会更清醒地把握自己的现在和未来。
  二、提高儿童的情绪调控能力,使其保持乐观进取的心态
  作为教师,应细心体察到儿童的微妙变化,帮助儿童积极调整心态,使消极情绪向积极方面转化,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1.使儿童明白保持愉快平稳情绪的重要性
  愉快而平稳的情绪能使人的大脑处于最佳的活动的状态,从而提高学习和活动的效率。过于强烈而持久的焦虑、忧愁、愤怒等情绪不仅使工作和学习效率降低,也会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2.教给儿童情绪自我调节的方法
  (1)接受事实,转变认识。生活中无论有什么样的不快和挫折,聪明的办法是正视它、接受它。不要一直耿耿于怀或一味去后悔、责备自己。“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如考试失败,让儿童逐步去淡化考试结果的影响,冷静分析失败的原因,这样就不致于让他产生更多的烦恼。
  (2)自我鼓励法。就是用生活中的哲理或明智的思想来安慰自己,鼓励自己同痛苦和逆境作斗争,告诉自己“下次一定会好”。
  (3)愉快想象法。当消极情绪一时无法摆脱时,可让儿童想象曾令自己最愉快的一些场景、事情,如旅游时的美景、得奖时的情形、有趣的故事。在愉快美好的回忆中,儿童就可摆脱一时的烦恼,变得心情舒畅。
  (4)合理宣泄法。应该让儿童了解到,不良情绪产生时,不要强行束缚自己的感情,应该使用“合理宣泄法”,将其尽快释放出来。如运动宣泄:不愉快时,不妨到操场跑几圈,或者打打球,等到活动累了的时候,情绪就会平静下来;又如倾诉宣泄:当心里有了烦恼,可以向父母、老师、朋友倾诉,甚至大哭一场,这样也能减轻不良情绪带来的烦恼。当然宣泄必须是合理的、道德的。教育儿童不能不分对象、不分场合,把气随意撒在别人身上,把别人当“替罪羊”。
  在适时教育和科学方法的培养下,儿童提高了情绪调控能力,面对生活挫折时就能尽快调整心态,保持乐观进取的精神。为长大后步入成人社会,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维护心理健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在活动中培养儿童坚强的毅力
  坚强的毅力是在克服困难中表现,并在克服困难中形成的。因此,教师除了平时经常向小学生讲述伟人、历史名人如何用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战胜困难,在事业上取得辉煌成就的感人事迹外,更要让儿童在各种活动中通过克服困难来培养坚韧的毅力。
  (1)每学期开展有既定目标的争优活动。活动内容可以是学习、体育锻炼、遵守纪律、劳动等各个方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制订一份争优计划,让他们按计划严格要求自己、鞭策自己,不达目标,誓不罢休,在争优过程中磨炼意志。
  (2)节假日带领儿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野外考察、勤工俭学、社会锻炼等。儿童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完成任务,就要克服困难,就要不断战胜内心的胆怯和软弱,以培养坚强的毅力。
  古人云:“惟坚忍者方能遂其志。”毅力体现了一个人顽强的性格,是决定其事业成败的重要因素。在小学阶段注重儿童毅力的培养,为日后他们能不懈努力,实现心中远大理想奠定坚实的意志基础。
  (作者单位:河南省舞钢市教师进修学校)
  
其他文献
本文根据第。次工业普查资料、矿产地质储量表、行业管理的实际感受,剖析了湖南有色金属选矿工业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发展湖南有色金属选矿工业提出了建议和看法。
在我国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治国方略和奋斗目标,充分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它的总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如何在和谐社会的视野中审视当前德育现状,如何构建新时期的德育体系,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每位德育工作者和德育研究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和谐社会视野下构
市场经济的转轨。客观上使作为弱质产业的农业、弱势群体的农民和二元结构较弱一极的农村的发展呈现出一种不正常的运转状态.从而形成了现在急需解决的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
教师培训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是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強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教师〔2011〕1号)中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总体目标是:以实施“国培计划”为抓手,推动各地通过多种有效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全体中小学教师进行分类、分层、分岗培训。  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应结合本地教师队伍实际情况,全方位、立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