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M-CHK2信号通路调控头颈鳞状细胞癌研究进展

来源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ian0241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NA损伤修复受损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中ATM-CHK2信号通路在DNA损伤修复、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调控作用。头颈鳞状细胞癌细胞的DNA损伤修复过程中,ATM/Chk1/2/p53信号通路的调控失调与喉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上游分子SMG-1、NF-κB、ERS以及下游分子Cyclin B1、Bcl-2、Bcl-xL、caspase3等通过参与ATM-CHK2信号通路在头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ATM-CHK2信号通路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调控作用和机制做一综述。

其他文献
日本变态反应协会专家组发布了2017年日本变应性鼻炎指南。修订后的该指南包括评估、诊断、治疗,并涉及对儿童和妊娠妇女的诊疗处方,为临床提供了一个以证据为基础的循序渐进的治疗策略。本文结合"变应性鼻炎及其对哮喘的影响(ARIA)"指南及我国现有变应性鼻炎(2015,天津)指南对变态反应协会2017指南做简要解读。
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抵抗性慢性鼻-鼻窦炎(CRS)是指CRS患者经过规范化鼻内GC治疗,随访3个月以上,病情未控制,表现为患者鼻塞、流脓涕、面部不适、头痛症状无改善或无明显改善,各项评分与治疗前无显著差异,鼻内镜检查表现为鼻黏膜充血水肿,息肉组织仍存在,窦口狭窄或闭锁,有黏性或黏脓性分泌物。因其致病因素复杂及CRS中GC抵抗机制未明,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因此在深入研
期刊
鼻咽癌是来源于鼻咽黏膜被覆上皮的恶性肿瘤,与其他癌症类型相比,鼻咽癌有非常独特的地理分布模式,在我国较为常见,以南方尤其是广东和广西地区发病率最高,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5%~26.0%。鼻咽癌的治疗首选放疗,随着先进检查及放疗技术的应用,鼻咽癌的治疗效果得到明显提高。但由于乏氧、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和microRNA组学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目前治疗后复发率及转移率仍可达10%~30%,治疗后局
过敏性鼻炎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逐年升高趋势,变应性鼻炎及其对哮喘的影响(allergic rhinitis and its impact on asthma,ARIA)指南是指导过敏性鼻炎临床诊疗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已先后三次修订,2016版ARIA指南重点解答针对中重度过敏性鼻炎治疗的六个核心问题,期望对各级医院在过敏性鼻炎临床诊疗过程中提供帮助。
Hunt综合征(Ramsay-Hunt syndrome)是外周性面部麻痹的第二大常见原因,本文系统地回顾了国内外在Hunt综合征领域的相关文献,并总结分析Hunt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发症,探讨Hunt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新进展,以期提高临床对Hunt综合征的认识和治疗。同时,在临床中应注意表现为多发性颅神经炎的Hunt综合征,减少误诊,尽早给予合理治疗,提高治愈率。
老年性聋的病因是多种生理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较早识别老年性聋并着手治疗改善听力,可以有效改善老年性聋状况的恶化。近年来在助听器、人工中耳、人工耳蜗等听力辅助装置应用临床实践方面发展较快,在干细胞移植和基因治疗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也为老年性聋提供了治疗方向和手段。本文对老年人耳聋的病因分析、预防及治疗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鼻咽癌在广东省等华南地区多发,晚期患者生存率低。血管生成与鼻咽癌的生长、转移和侵袭密切相关,鼻咽癌的全部外显子和基因组测序研究报道了几种可行的治疗靶点,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鼻咽癌也逐渐成为众多研究的热点。特异高效阻断血管生成,将是未来用"精准医学"策略治疗鼻咽癌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因此,抗血管生成药物和其他抗癌策略如化学疗法联合的个性化疗法对鼻咽癌患者的最佳治疗及结果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 RNA,lncRNA)的异常调节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HOX转录反义RNA(HOT transcript antisense RNA,HOTAIR)是第一个发现的具有反式调控作用的lncRNA。多个研究表明HOTAIR在头颈部肿瘤呈上调表达,并且通过募集染色质修饰复合体(polycomb repressive complex 2,P
头颈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因原发部位较多,病理类型复杂,易发生区域性淋巴结转移及复发,是一类危害较为严重的肿瘤。近年来,随着基因芯片、高通量测序、高精度质谱技术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使得在多个水平进行HNSCC疾病功能"组学"分析成为可能,并逐渐成为深度解析肿瘤发生与转移的分子机制、早期诊断、开发新型靶向治疗分子靶标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