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举行以后,“低碳”两字成为全球最热门的词汇。今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低碳经济再次成为两会代表与委员关注的对象。显然,“低碳经济”已成为整个社会生活领域一个炙手可热的新话题,由此还衍生出“低碳消费”、“低碳生活”、“低碳社区”、“低碳家庭”、“低碳人生”、“低碳社会”等一系列新词语。
在低碳概念扑面袭来的今天,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新课改的实践者,反思我们的教育,同样也是高能耗、低效益的教育。所谓高能耗,是因为我们的师生均以牺牲大量宝贵的时间甚至身体健康为代价,书山题海,拼的是时间和汗水,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所谓低效益,是因为我们培养的所谓“人才”中,有的并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满足不了当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所以,在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素质教育举步维艰的今天,我们更应当提倡“低碳教育”。
今天,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在全国顺利推开,这是一次从教育理念到教学实践的全面改革与创新。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这种“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下生成的生本教育,我认为正符合“低碳教育”的要求:简约、高效。
生本教育的核心思想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其最高的教育境界就是让教育可以简简单单地去做,使学生学出无限的精彩。其基本原则是把教师“事无巨细的交代,细致入微的安排”转化为学生的思考、研究和自己的决定。生本教育认为:教育的最大资源是孩子本身。把学习还给学生,把教师的教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学生的学。教师只是牧者,把学生领进草原,让他们选择自己的方式去吃草;教师只是帮学,只是组织学生学、服务学生学,而不是自己教。也只有这样,学生的潜能才能真正被激发,学习效率才能真正提高。由此可见,生本教育正是“低碳教育”,生本课堂才是“低碳课堂”。那么,如何真正地走进生本、关注生本,打造“低碳课堂”呢?
一、追求简约课堂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的认知理论认为: 任何学科的内容都可以用更为经济、富有活力的简约方法表达出来,从而使学习者易于掌握。古人云:“大道至简。”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凡做一事,要用最简单、最省力、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子,去收最大的效果。”的确,简洁是一切艺术成熟的标志,教学也要追求简约求实的艺术境界。
所谓简约课堂,就是教学设计与实践过程中的高度概括性的课堂,这种概括性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简单、空洞,而是以简洁、清晰、完美的外在形式具体地表达丰富的思想内涵。它不仅表现在形式上的简洁与明了,更体现在内容与方法上的丰富与深刻,亦即内容的言简意赅、文约义丰,教学方法与思维训练的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些政治课堂:教学内容繁杂,无论“西瓜”还是“芝麻”统统要捡;教学时间紧张,到最后要么仓促收兵,要么严重拖堂。课件繁华,大容量,教师连珠炮式地讲话,手忙脚乱地演示,学生扫描般地观看,没有思考的时间,没有探索的空间,知识如浮光掠影,训练似蜻蜓点水;教学结构散乱,各环节教学的重点不清晰,缺乏应有的层次和教学节奏;教学的方法花哨、不经济,学生与文本对话少;结果饱满、臃肿的教学中显现出肤浅、低效,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疲惫。因此,学会有选择地放弃,努力让课堂从冗繁走向凝练,从紧张走向舒缓,以简约求丰富,形成省时、省力、省资源的简约化课堂教学风格,应该是政治教师的不懈追求。为此,本人认为在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 教学目标简明。
按照课程目标的要求,每堂课学习都要实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但这并不是要求将三者简单地叠加,而是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其实,一堂课要彻底解决一两个学生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真正给学生留下点东西,比浮光掠影、蜻蜓点水的教学要有效得多。
2. 教学内容简约。
在教学实践中,作为一线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那就是每课时教材容量相当大,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完成教学任务,毕竟课堂教学时间和学生的学习精力都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需要对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研读,发现那些为学生真正所需要的、终身有用的核心知识,以充分发挥教材的教学价值,这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3. 教学环节简化。
学习的过程应该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规律, 我们没有必要设计那么多的学习环节,没有必要设置那么多的问题和陷阱让学生去钻,更没有必要将简单问题复杂化。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要大力提倡简化,追求简捷流畅的学习路径,使整个教学过程层次分明、松弛有度、收放自如。
二、提倡有效教学
理想的课堂教学可以用“有效”两个字来概括。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成效,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如何实现有效教学,我认为应该关注以下几点:
1. 关注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
新课程改革要求切实贯彻“三贴近”原则,即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这样才能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教师在课前教学准备时要注意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教学内容安排时要注意联系实际,活动选材时要注意应用于生活,课堂练习也要走进生活,让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生活面前判断、选择,提升价值标准,提炼观点。
2. 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题。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可见,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中,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不仅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有利于学生逐步获得思考方法。
3. 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
教育重在育人,教育的核心就在于要培养真正的人。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即“以学生发展为本”。而现在的教育,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更注重智力的培养,忽视了心灵和人格的塑造,使得高智商低情商的孩子越来越多。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个发展中的丰满的生命,所以,要培养真正的人,在教育身后留下动人的痕迹,就需要教育者学会尊重学生的情感,站在人性的角度,把激情和智慧奉献给自己钟爱的教育事业。
总之,构建简约高效的“低碳课堂”势在必行,也是践行课改新理念的重中之重。希望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真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也为国家培养出真正的栋梁之才,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责无旁贷。■
在低碳概念扑面袭来的今天,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新课改的实践者,反思我们的教育,同样也是高能耗、低效益的教育。所谓高能耗,是因为我们的师生均以牺牲大量宝贵的时间甚至身体健康为代价,书山题海,拼的是时间和汗水,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所谓低效益,是因为我们培养的所谓“人才”中,有的并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满足不了当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所以,在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素质教育举步维艰的今天,我们更应当提倡“低碳教育”。
今天,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在全国顺利推开,这是一次从教育理念到教学实践的全面改革与创新。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这种“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下生成的生本教育,我认为正符合“低碳教育”的要求:简约、高效。
生本教育的核心思想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其最高的教育境界就是让教育可以简简单单地去做,使学生学出无限的精彩。其基本原则是把教师“事无巨细的交代,细致入微的安排”转化为学生的思考、研究和自己的决定。生本教育认为:教育的最大资源是孩子本身。把学习还给学生,把教师的教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学生的学。教师只是牧者,把学生领进草原,让他们选择自己的方式去吃草;教师只是帮学,只是组织学生学、服务学生学,而不是自己教。也只有这样,学生的潜能才能真正被激发,学习效率才能真正提高。由此可见,生本教育正是“低碳教育”,生本课堂才是“低碳课堂”。那么,如何真正地走进生本、关注生本,打造“低碳课堂”呢?
一、追求简约课堂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的认知理论认为: 任何学科的内容都可以用更为经济、富有活力的简约方法表达出来,从而使学习者易于掌握。古人云:“大道至简。”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凡做一事,要用最简单、最省力、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子,去收最大的效果。”的确,简洁是一切艺术成熟的标志,教学也要追求简约求实的艺术境界。
所谓简约课堂,就是教学设计与实践过程中的高度概括性的课堂,这种概括性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简单、空洞,而是以简洁、清晰、完美的外在形式具体地表达丰富的思想内涵。它不仅表现在形式上的简洁与明了,更体现在内容与方法上的丰富与深刻,亦即内容的言简意赅、文约义丰,教学方法与思维训练的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些政治课堂:教学内容繁杂,无论“西瓜”还是“芝麻”统统要捡;教学时间紧张,到最后要么仓促收兵,要么严重拖堂。课件繁华,大容量,教师连珠炮式地讲话,手忙脚乱地演示,学生扫描般地观看,没有思考的时间,没有探索的空间,知识如浮光掠影,训练似蜻蜓点水;教学结构散乱,各环节教学的重点不清晰,缺乏应有的层次和教学节奏;教学的方法花哨、不经济,学生与文本对话少;结果饱满、臃肿的教学中显现出肤浅、低效,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疲惫。因此,学会有选择地放弃,努力让课堂从冗繁走向凝练,从紧张走向舒缓,以简约求丰富,形成省时、省力、省资源的简约化课堂教学风格,应该是政治教师的不懈追求。为此,本人认为在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 教学目标简明。
按照课程目标的要求,每堂课学习都要实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但这并不是要求将三者简单地叠加,而是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其实,一堂课要彻底解决一两个学生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真正给学生留下点东西,比浮光掠影、蜻蜓点水的教学要有效得多。
2. 教学内容简约。
在教学实践中,作为一线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那就是每课时教材容量相当大,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完成教学任务,毕竟课堂教学时间和学生的学习精力都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需要对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研读,发现那些为学生真正所需要的、终身有用的核心知识,以充分发挥教材的教学价值,这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3. 教学环节简化。
学习的过程应该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规律, 我们没有必要设计那么多的学习环节,没有必要设置那么多的问题和陷阱让学生去钻,更没有必要将简单问题复杂化。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要大力提倡简化,追求简捷流畅的学习路径,使整个教学过程层次分明、松弛有度、收放自如。
二、提倡有效教学
理想的课堂教学可以用“有效”两个字来概括。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成效,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如何实现有效教学,我认为应该关注以下几点:
1. 关注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
新课程改革要求切实贯彻“三贴近”原则,即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这样才能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教师在课前教学准备时要注意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教学内容安排时要注意联系实际,活动选材时要注意应用于生活,课堂练习也要走进生活,让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生活面前判断、选择,提升价值标准,提炼观点。
2. 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题。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可见,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中,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不仅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有利于学生逐步获得思考方法。
3. 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
教育重在育人,教育的核心就在于要培养真正的人。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即“以学生发展为本”。而现在的教育,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更注重智力的培养,忽视了心灵和人格的塑造,使得高智商低情商的孩子越来越多。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个发展中的丰满的生命,所以,要培养真正的人,在教育身后留下动人的痕迹,就需要教育者学会尊重学生的情感,站在人性的角度,把激情和智慧奉献给自己钟爱的教育事业。
总之,构建简约高效的“低碳课堂”势在必行,也是践行课改新理念的重中之重。希望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真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也为国家培养出真正的栋梁之才,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