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水稻品种对飞虱生理抗性研究

来源 :科学种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d11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研究各种水稻品种对飞虱的生理抗性这对控制褐飞虱为害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这一研究的重要性,接着从抗褐飞虱水稻品种的培育现状预示着研究的迫切性,然后从材料的准备和各个时期的水稻抗性鑒定方法两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做法。通过本文的探讨,望读者能对不同水稻品种对褐飞虱的抗性鉴定有更为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水稻品种;褐飞虱;生理抗性
  近年来,尽管水稻研究方面的专家们在水稻抗虫基因的鉴定、褐飞虱生物型变异机理以及在褐飞虱的发生与为害规律等方面的研究不断地得到进展,但褐飞虱的为害长期存在,抗褐飞虱的水稻品种不能长期有效,因此我们要不断进行各种水稻品种对飞虱生理抗性研究,不断改良水稻品种以适应新的形势变化。
  1 各种水稻品种对飞虱生理抗性研究的意义
  在我国水稻生产中褐飞虱是最主要的害虫之一。褐飞虱常常成群地聚集在稻丛基部,以水稻茎叶组织汁液为食,直接影响着水稻的产量;并且,褐飞虱在稻株上产卵,严重破坏稻株茎叶组织和疏导组织,进一步加重了水稻的受害程度;褐飞虱不仅本身对水稻产生为害,它还是传播或诱发水稻病毒的媒介,其取食时的分泌物蜜露常招致霉菌的滋生。防治褐飞虱常用的方法是使用杀虫剂和选用抗虫水稻品种。杀虫剂作为一种化学产品,对环境的污染有着较大的影响,所以抗虫品种的研发和选用则成为控制褐飞虱为害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随着新虫源的涌入和原有虫源对现有水稻品种的不断适应,而抗虫水稻品种的数量严重不足,致使许多水稻品种的抗性开始逐渐丧失。为进一步改善水稻品种,提高作物产量,鉴定各种水稻品种对飞虱生理抗性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2 抗褐飞虱水稻品种培育现状
  按照害虫和宿主植物的相互作用,我们从生理功能的角度将水稻的抗虫性分为趋避性(AntixenosiS)、抗生性(Antbiiossi)和耐害性(Tolenaree)。趋避性是由于抗虫性植物本身的特性,使害虫在选择时不喜欢在该品种的植物上取食、产卵和栖息,而使得该品种的作物虫口密度低;抗生性是植物带有某些不利于害虫的特性,如降低害虫的生殖力、影响害虫的食量、诱发害虫死亡等,以此来限制虫源;耐害性主要是表现为较强的受害补偿能力,耐害性品种即使在植株遭受了严重的害虫灾害,也能够在最大程度上确保植株正常生长、发育和繁殖,而不至于显著减产。
  早在20世纪70年代,国际水稻研究所(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简称IRRI)的水稻培育专家就开始从改良水稻品种的角度来抗虫,并推出具有bph1基因的抗虫品种IR26,极大地降低了使用该品种的国家和地区褐飞虱的种群为害。然而,不到两年的时间,这一品种的抗虫性开始逐渐衰退,褐飞虱种群再度猖狂于水稻田间。面对再次暴发的褐飞虱为害,IRRI又于1976年推出了RI36等一批具有bph2抗性基因的品种,再一次遏制了褐飞虱的为害。在一次又一次的水稻品种改良与一次又一次的褐飞虱群害的斗争中,专家们开始利用籼稻的抗虫资源培育粳稻抗虫品种,并进一步进入杂交水稻的研发道路。随着水稻基因的不断改良和重组,褐飞虱的生物型也不断进化,原来带有抗虫性的水稻品种已经逐渐丧失抗性,新的抗虫品种培育迫在眉睫。
  3 各种水稻品种对飞虱生理抗性研究的方法
  3.1 研究前材料的准备。
  在进行研究前,首先要准备好几种不同品种的水稻材料以供比较。品种包括新培育的优质高产品种RTl629、RTl630和RTl631,感性品种TNl(无抗性基因),生物型鉴别品种ASD7和Mudgo,以及抗虫对照材料Ptb33和Rathu Heenati(RH)等。
  其次,准备好各种不同生物型的虫源。建几个养虫室,每个养虫室各用一种水稻品种或几种品种的混合作为饲养作物,分别培养1~2龄与3~4龄的褐飞虱若虫。对不同水稻品种或不同水稻品种的混合饲养繁殖出的褐飞虱若虫按“生物型I、生物型Ⅱ、生物型Ⅲ……”分别标记好,以便研究时区分虫源。
  3.2 不同时期的鉴定方法。
  3.1.1 水稻苗期群体抗性鉴定方法。
  在水稻苗期进行抗性鉴定,首先要选研究的秧苗——在秧苗长到两叶一心时,除去瘦弱的秧苗,留下均匀一致的壮苗,每个品种的秧苗各20株;接着在剩下的秧苗上罩上透光性良好的虫罩,并按每株6头1~2龄的褐飞虱若虫的密度平均接在秧苗上;等到感虫对照品种TN1死苗率达到95%左右时,按照调查出来的死苗率评定抗性级别。
  为了鉴定在水稻苗期相同虫量不同虫龄的褐飞虱若虫的为害程度,可以在品种水稻的苗期按相同的密度接3~4龄的褐飞虱若虫,观察各个品种的水稻呈现出的抗性程度同接入1~2龄的飞虱若虫的抗性程度的差异。通过这种对比性的鉴定可以对水稻的苗期对褐飞虱的耐虫性有更为全面的了解。
  3.1.2 分蘖盛期单株接虫鉴定方法。
  秧苗的苗龄差异会使得苗期样本的抗性表现出现变化。为了对水稻苗期群体抗性鉴定进行补充,我们可以参照巫国瑞等人提出的分蘖期抗性鉴定方法,挑选出苗期鉴定表现为中感至中抗的品种,然后对分蘖期的单株进行鉴定以确保抗性鉴定的准确性。
  实施分蘖盛期单株接虫鉴定的方法,需要在水稻播种后约40天时,除去秧苗分蘖,并把仅剩下主茎的水稻移栽到盆钵中;对已经剪去分蘖的水稻按每株12头的密度接上3~4龄的飞虱若虫;当感虫对照TNl死苗率达到95%左右时,根据死苗率评定抗性级别。
  3.1.3 田间(抽穗期)的抗性鉴定方法。
  抽穗期是水稻遭受稻褐飞虱为害最为严重的时期,所以在5~6月或者10月水稻穗期需要时对水稻的抗性做必要的测定。首先划定一块实验田,然后在稻田区的四周移植感虫品种TNl为保护行,划分出若干个实验区域;在实验区域种植用于研究鉴定的不同的水稻品种;在检测前,在参试的水稻品种上按1125 kg/hm2剂量每隔15天喷洒溴氰菊酯加井岗霉素的混合药液来杀死稻褐飞虱天敌并控制纹枯病的发生,从而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在孕穗初期,将带有虫卵的植株放在每行的第一丛水稻前作田间接种。害虫经过繁殖数量不断增加,并自由分布在田间各处。当2个感虫对照的品种全部枯死时开始调查各实验品种的被害情况,由此可逐步鉴定出水稻被害程度。
  4 小结
  水稻品种对褐飞虱的抗虫性鉴定的方法有很多,而影响鉴定结果的因素也很多。在研究过程中,供试种子纯度、水稻品种的苗龄、稻飞虱虫源性质、虫量和虫龄以及培育场所的环境等因素都会对研究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研究时要对实验的品种进行多次、多年的筛选才能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然而,随着水稻抗虫品种的改良和进步,褐飞虱群体在抗虫品种抗性的选择压力下不断转变其特性而形成新的生物型。可见,培育水稻抗虫品种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相关的研究人员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 姚亮,覃春华,卢鹏,张聪冲,陈冲,万虎,李建洪.不同水稻品种对褐飞虱的抗性鉴定[J].植物保护,2009,35(6).
  [2] 肖汉祥,李燕芳,张扬,张振飞,廖永林.不同抗性水稻品种对褐飞虱的抗性评价[J].广东农业科学,2011,38(22).
  [3] 陈英之,李树娟,李容柏.水稻对褐飞虱抗性鉴定的比较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
  [4] 杨琼,邱琳,罗科,曾传敏,谭庆云,涂升斌.水稻抗褐飞虱基因及其利用现状研究[J].种子,2012,31(10).
  [5] 邹乾仕,刘荣坪,洪贤林,赵春苗.不同水稻品种对褐飞虱的抗性对比[J].江西植保,2011,34(1).
其他文献
在江苏省东台市东台镇潘舍村,有一位桑园养鸡能手名叫营凤香,她通过多年摸索,走出了一条栽桑养蚕、桑园养鸡立体种养致富路,引来了周边不少养殖户前来取经。2012年,营凤香栽植桑园8亩,养蚕收入4万元;桑园养殖土鸡4000只,收入8万元,全年总收入12万元,成为当地养殖户中的名人。  不甘平庸,走出家门寻富路  45岁的营凤香和丈夫一直在东台镇汪舍村种田,沿袭传统的种植模式,“一茬稻,一茬麦,一直种到头
【摘 要】小麦、水稻高产与否与科学合理施肥有密切关系,掌握小麦和水稻的需肥特点、了解肥料特性、运用科学的施肥方法与技术是提高小麦、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小麦;水稻;施肥技术;增产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土地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之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土壤质量的优劣关系到土地的产出率和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直接影响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肥料是农作物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迫切希望消费的禽产品安全、新鲜、质量可靠、无残留和无公害。实行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养鸭后,虽采用全价饲料饲喂,但饲料种类还是十分有限的,生产出来的蛋品质量、口感、风味均不及放牧鸭的蛋品;同时,由于不同地区的水土也不一样,生产出来的蛋品质量也不一样。笔者根据调查结果和市场的需求导向,遂进行了高邮鸭四种不同饲养环境下的蛋品质比较试验,以期找到生产安全、新鲜、高品质蛋品的有
【摘要】饲料青贮技术是保持饲料营养物质最有效方法,青贮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青绿饲料的营养物质,使绝大部分养分被保存起来,特别是在保存蛋白质和维生素方面要远远优于其他饲料加工贮存方法。但在青贮饲料的实际应用中,二次发酵是个重要的问题。本文分析了青贮饲料二次发酵的原因并提出防止措施。  【关键词】青贮饲料;二次发酵;原因;防止对策  饲料青贮技术是保持饲料营养物质最有效方法,青贮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青绿饲
【摘要】夏季适宜的温度、湿度及外界生物环境,为寄生虫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繁殖空间。根据调查,在夏季各养鸡场常见的主要寄生虫病有以下几种:球虫病、住白细胞虫病(白冠病)、绦虫病和鸡体表寄生虫病等。本文对生产中常见的主要寄生虫病的预防和治疗予以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鸡;球虫病;白冠病;绦虫病;鸡体表寄生虫病  1 球虫病  1.1 流行特点  本病主要发生于3月龄以内的雏鸡,15日龄~45日龄最易
【摘 要】本文作者结合多年的林业工作实践较详细地介绍了科尔沁嫩江沙地樟子松育苗方法并对其种植栽培技术进行了系统论述,在创优当前林业六大工程乃至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有一定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樟子松;苗木培育;种植方法  樟子松为常绿针叶乔木,树高可达30m。樟子松喜光、耐寒性强;耐旱、对土壤水分要求不严,根系发达,可充分利用土壤水分;适应性强,耐干燥瘠薄土壤;碳酸盐含量超过0.1%,pH
【摘要】贵州春季气候变化大、空气湿度高,是许多病毒和细菌的滋生和传播期,这给养鸡带来了许多的影响。本文主要是依据现状提出的一些技术上的建议,以期有所帮助。  【关键词】贵州南部;春季;养鸡;关键技术  贵州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促进了家禽规模化的养殖。而地处贵州南部的许多适宜家禽养殖的山区得到了很好的利用,加之历来有饲养挑花鸡的习惯,因而春季是繁殖与引进鸡苗的集中时期,同时也是因气候多变造成养鸡遇到较
【摘要】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推土造田和大搞植树造林在市、县闻名的顺宁镇,就开始着手抓大棚种植,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发展的红红火火。随着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大力实施,这个辖18个行政村,人口在1.02万余人的农业大镇,担当起了全省山川秀美示范镇的重任,成为领跑流域治理的典范,使全镇山绿了、水清了、天蓝了,但是人均耕地面积的大量减少,仅仅依靠3400公顷耕地,如何让万余农民尽快富裕起来,成为该镇党政一班
目前,国内养殖娃娃鱼的人不在少数,但能够繁育出双胞胎、三胞胎娃娃鱼的只有他一人,他的成果博得世界著名两栖爬行动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尔宓教授的肯定。只有小学文化的他,从一个小木匠华丽转身,在皖南大山中开凿出3000平方米深洞养育出6万尾娃娃鱼。可有谁知道,他养娃娃鱼最初的梦想只是为了保护物种,维护“三江源”(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生态平衡。如今,他已身价过亿,开办的珍稀水生动物研究所成为国家农
桃拉综合征由桃拉病毒引起,在所有对虾种类中,南美白对虾对桃拉病毒最为敏感。虽然桃拉综合征在南美白对虾养殖全程均可发生,但其主要危害体重小于5克的幼虾,多发生急性感染,死亡率高。急性感染的病虾绝大部分表现为红须、红尾,尾扇边缘体色变成茶红色,用解剖镜或10倍放大镜观察腹肢或尾扇边缘可发现上皮细胞坏死。病虾不摄食或少摄食,在池边或水面缓慢游动;壳较软,蜕壳后多数死亡。急性感染后转入过渡期,过渡期虽只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