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重视对技术社会形态的研究

来源 :高校理论战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a888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术界赵家祥等把以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为标准划分的社会形态,称之为技术社会形态,认为用经济社会形态和技术社会形态的相互关系的理论能够很好地说明20世纪以来世界历史的两次重大变化.第一,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一些生产力相对落后、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而生产力先进、经济发达的国家,却依然停留在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出现了经济社会形态和技术社会形态不相吻合的实际状况.第二,由于以微电子技术为主导的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工业社会将被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信息社会所代替.信息社会就是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在技术体系和产业结构中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信息社会替代工业社会,属于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范畴,它们可以为社会革命创造条件,但不能取代社会革命.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才能最终解决.而社会主义国家进入信息社会,则可以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为由社会主义前进到共产主义,奠定更加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参看1985年12月;1986年4月).
其他文献
高等学校作为知识创新、传播与应用的基地,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促进先进文化建设、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力量.深入学习江泽民"七一"重要讲话,按照"三个代表"思想要求,贯彻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切实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对于全面推进高校的改革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1年9月,北京师范大学为一位年高德劭的学者举行九十华诞学术研讨会。这位学者就是何兹全教授。在会上,大家向精神矍铄的何先生祝福,他幽默地说:“我还没有觉得自己老呢,怎么就九十岁了。”话音未落,举座欢然。
中共中央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这是全党全国人民的一件大事.<纲要>是我国新世纪公民道德建设的纲领,为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必将使"以德治国"的战略方针落到实处,促进全民族道德素质的提高,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进展和国际形势的变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只有直面新情况、新问题,迎接新挑战、新机遇,才能使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主动制胜、与时俱进,不断开启新局面.当前,高校思想政领域出现的一些现象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很多挑战. 首先,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呈现更加复杂的特点.以往那种激烈对抗的冷战气氛,被掩盖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种形式的交往与活动中,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呈现前所未有的复杂性.从国际上看,世界正在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更是日新月异.
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属于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范式,它将制度变量纳入新古典模型,并对"经济人"假设前提作了修正,从而将制度或交易费用作为一组约束条件以求出资源配置目标函数的最大值.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从马克思创立的社会历史观出发,反对在经济学分析中使用抽象的"经济人"假说,认为人是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体的历史的人,经济学的任务是研究经济现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性,从而揭示出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性.无论是从价值判断标准、分析框架,还是从方法论来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都具有不同的特征.
目前,高等学校教育手段现代化已初具规模,接受和参与网络教育已成为大学生的一种时尚.网络技术以其交互性、及时性、广泛性、开放性等特点及容量大的优势,深受高校大学生的喜爱和迷恋.据统计,我国目前有3千多万因特网用户,其中大学生网民约占25%.现在有一半以上的在校大学生关注网络信息.可以说,只要有条件的大学生,都会成为网络的常客.网络虽然给大学生带来诸多便利,但同时也影响着大学生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使高校宣传工作面对许多新的挑战.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应用的普及,在给高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高校大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我们发现,不良的网上行为带来的消极影响正在大学生中蔓延.了解大学生的不良网上行为及其危害,探讨引起网上问题行为的心理机制,对当前高校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管理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研究中,理论界存在着很大的理解和观点上的分歧。本着百家争鸣、学术自由的方针,不同的观点可以各抒己见,相互交流、讨论或交锋。学术讨论要摆事实、讲道理,以科学的论证和论据增强说服力。要避免或减少主观武断,避免或减少对前人和今人理论观点的误解或曲解。讨论中对有关的概念、原理和规律的把握与运用,应有统一的口径。否则,各定各的调,各吹各的号,会使讨论陷入无序和混乱状态。
一、要正视当今时代客观存在的两大历史趋势 当今时代客观存在着两大相互作用的历史趋势:经济全球化趋势;"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总趋势"(<邓小平文选>第3卷,382~383页).时下世界各国密切关注的是前一历史趋势.在2000年9月6~8日的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经济全球化"问题成为会议的焦点就是明证.应该说,人们关注这一趋势是可以理解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