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情趣·情感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iku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教学要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升音乐素养。创设适宜的情境,调动学生参与兴趣;挖掘音乐蕴含的情趣,让学生走进音乐,感受音乐的内涵和魅力;触动学生情感,培养学生健康、高雅的情感,提升音乐鉴赏能力。
  关键词:音乐鉴赏情境情趣情感
  在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素养,需要在具体、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情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音乐学习,深化情感体验。
  一、情境:鉴赏的鑰匙
  小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重,容易被外界环境影响,这是音乐情境教学的基础。情境教学就是通过创设符合小学生特定思维品质的,能够引起学生情绪情感变化的,并且能和学生生活实践建立一定联系的音乐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巧妙地将学生认知和音乐内容结合在一起,提升音乐鉴赏能力。
  人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的《战台风》是一首古筝曲,主要是通过旋律的变化和乐曲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强弱来表现音乐的丰富内涵,但是对于台风,大多数学生都没有经历过。他们对台风的威力和危害并没有深刻的认识,很难理解码头工人冒着生命危险抢救人民财产的伟大。为了让学生直观把握乐曲的内容,我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了台风的画面,创造了台风来临时的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其中。在此情境中,学生逐渐对台风的凶猛无情产生了体验,这种体验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古筝曲中高亢、激昂的旋律。接下来,我又播放了《高山流水》古筝独奏曲,这个教学安排也是在为学生创造情境,旨在使他们能在音响中识别古筝的声音,感受古筝曲的独特魅力。在一步步的情境铺设中,在欣赏比较中,学生对《战台风》这支曲子的内容以及表现形式有了较为深刻的把握。
  二、情趣:鉴赏的桥梁
  情趣是学生情感生发和音乐意蕴发掘之间的桥梁。小学生是用形象、色彩和声音思维的。有情趣的课堂,学生才会积极参与。音乐知识和音乐技巧都是抽象生硬的。只有让音乐有情趣,学生才会主动接受音乐,走进音乐,感受音乐的内涵和魅力。
  教学湘教版四年级上册《春节序曲》一课时,师生先展开了与春节有关的趣味对话:“同学们,中国最古老、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是什么?”“春节!”“春节是春天的开始,它象征着美好,所以过春节时大家都欢聚一堂,那么你们都是怎么过春节的”……说到过春节,学生的情绪马上高涨起来,纷纷举手发言:“我们一家人团聚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走亲戚,给亲朋好友拜年!”“放鞭炮,拿压岁钱!”“包饺子、吃团圆!”……伴随着师生对话,课堂也进入了愉悦的氛围。我借机进行引导:“我们国家地域广阔,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庆祝春节的方式,但是大部分地区到了春节都要敲锣打鼓,燃放鞭炮。北方人民还非常喜欢跳秧歌舞。下面听老师给你们唱几句。”说完,我便即兴唱起《新春秧歌闹起来》。在歌声的影响下,学生很快就被歌曲的喜庆热闹氛围所感染,在自己的座位上欢快地扭动起来,课堂气氛活泼有趣。趁着他们兴致高昂,我顺势导入:“今天,老师就带大家欣赏著名作曲家李焕之的管弦演奏《春节序曲》,并认识几种管弦乐曲。大家听一听每个乐段分别是由哪些乐器主奏的。”听完曲子,我让学生尝试将这首曲子分为几部分,并说说自己划分的依据,再引导他们分段欣赏,感受乐曲旋律、节奏、速度、力度及其所表现情绪方面的不同,同时了解乐器的演奏,在潜移默化中获得音乐欣赏能力的提升。
  三、情感:鉴赏的归宿
  情感是人思维活动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融入了人情感的行为,往往会鲜活生动。音乐鉴赏更是朝着学生的情感去努力的“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音乐鉴赏只有触动了学生的情感,才能真正找到落脚点,找到归宿。
  苏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甜甜江南”单元中的《忆江南》来源于白居易的一首词,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为了能让学生很好地理解曲子,唱出曲子,须从调动情感入手,让学生品味出其中的美好,唱出江南的风韵。教学时,我这样引导:“请同学们展开丰富的想象,根据歌词表述你心中美好的江南。”在学生表述江南风景的时候,我顺势播放《紫竹调》《茉莉花》等脍炙人口的江南名曲,以弦乐和二胡、琵琶、曲笛演奏旋律,再以低婉的竖琴之音与之相和,旋律委婉,音韵流畅,感情细腻,含蓄地表现了淳朴柔美的情感,将学生带进了美美的烟雨江南,使他们沉醉于优美的旋律中,情绪得到了调动。趁热打铁,我继续引导:“随着古琴曲,老师大点声唱曲儿,你们轻声跟着老师哼唱,唱的时候要注意把心中的情感表现在脸上。”如此,音乐的美好触动着学生心中的美好,音乐和情感交融在一起,持续激发着学生的思维力与想象力,使他们逐渐领悟到了音乐的意境与真谛。
  音乐的魅力就在于能够拨动人心中的情感之弦。和“情”结合起来,音乐也才能绽放它固有的魅力。教师须调动学生的“情”,才能让音乐课堂深入学生内心;学生须带上自己的“情”,才能真正懂得音乐,进而获得音乐鉴赏能力的提升,获得音乐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珂.小学音乐教学如何培养听赏力[J].江西教育.2015(30).
  [2] 徐雪旖.鉴赏,让学生徜徉在音乐的艺术世界[J].北方音乐.2015(24).
其他文献
区域活动作为介于教师预设与幼儿生成性活动之间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幼儿体验、建构、发展的媒介。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区域活动是推动力主题活动发展的动力。那么些如何有效利用区角,让它更好地为主题活动服务,不断促进主题活动的深入开展呢?  1结合主题活动,和幼儿共同创设区角是促进主题活动深入开展的必要前提  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根据主题活动的目标和开展情况,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和已有知识水平,引导幼儿主动地
期刊
早期阅读是幼儿凭借色彩、图象、成人的言语以及文字来理解以图为主的幼儿读物的所有活动,是幼儿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前期书写准备。在早期阅读活动中,最重要的是帮助幼儿萌发出对接受书面语言的最初步的、最根本的情感倾向,帮助幼儿掌握一定的阅读技能。  阅读能力是学习的基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地把幼儿的早期阅读方面的要求纳入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
期刊
【摘要】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运用和完善,原则要求:体育锻炼、体能锻炼。基本方法:集分结合、课间穿插、命题发挥、内外联系。实践结果:增强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强化了学生的体能锻炼,加快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了学生的智力提高。  【关键词】“教”与“玩”结合;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方法 “教”与“玩”结合是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方法,其依据:小学生的情趣特点、身体素质、接受能力、成长需求。基本方法:集
期刊
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大班开展10以内数的组成教育,引导幼儿探索、体验、感受其中所蕴含的一些简单的数量关系,如总数与部分数的包含关系、等量关系、互换关系、互补关系、分合的有序性,应该说是赋予幼儿一种获得新知识的智力上的潜在能力,帮助幼儿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对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然而,目前在组织组成教学中也存在教学误区:  ●教师认为组成中的很多关系概念
期刊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峰尾镇前亭村西二106前亭小学362000)【摘要】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教,学生怎样学。把学生变得聪明有智慧,为社会有用之才。然而,常有报端披露大学生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在为他们叹惜中也使教师们迷惘和困惑?我们是不是自信而勤奋地做着愚蠢的事情?完全负责任地把他(她)教成废品?!这不能不使我们反思。这里固然有升学教育体系弊端,也有我们教育的方法和取向问题。教师教育的本质,不在于帮助
期刊
【摘要】本文从当前在地理教学的新课程标准的形势下,如何加强对地理课堂教育教学改革出发,就多年来的地理教学和近一年多来实施新的地理课程标准的教育教学实践的体会中,提出了一些在地理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课堂教育教学问题改革的初步设想和做法。  【关键词】重视基础;教学情感;互动教学;学习评价多年以来,初中地理教育教学在社会上急功近利思潮和应试教育思想的双重冲击下,学生地理学习水平处在低谷状态。特别是地理教
期刊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情感教育的优势,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净化学生的灵魂,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进而使学生乐学,好学。  【关键词】以情激情;以声传情;学语知情 语文教学过程不仅是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求索作者思想观点的过程,同时它更是感受、领悟、体验情感的过程。情感教育既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又是语文教学目标赖以实现的手段。纵观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大量作品,无一不凝聚着作者的爱憎,深蕴着作者
期刊
(青海玛沁县第一民族小学 青海互沁814000)语文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多边活动,学生学习效率是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创新教学模式,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期刊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之前课程总体目标中的“双基”变为了“四基”,即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增加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这便把促进学生获得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摆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什么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呢?从实质上说,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在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产生和形成的经验。孔凡哲教授认为:“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指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通过对具体事物进行实际操作
期刊
什么是问题?或许你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但你几乎每时每刻都遇到问题或思考问题。“所谓问题就是你遇到一个情境,一个没有直接明显的方法、想法或途径可遵循的情境。所谓内驱力,就是由心理或生理方面的需要引起,并推动机体从事满足这些需要的行为的内部唤醒状态。所以,从数学教学角度讲,问题情境的设计是针对数学问题完成教学设计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的关键。对此,应该设计一些“好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常见的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