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虚拟现实、人工智能为首的前端技术正在飞速的推进第四次工业革命中的信息发展出现新的变革。在我们第三次工业方新未艾的时间点,指出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崭露头角,未免使人觉得钓名欺世。但纵观整个工业革命,我们不难发现新的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技术,已经在上一次工业革命的中期便已经进行了长期的技术摸索与理论积累,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和探索技术引起新的技术革命,从而突然高速的进入新时期。所以在历史拐点来临时,我们应该打破禁锢,提高自身的敏感度顺应技术的发展与改变。而虚拟现实技术的落地与商业的加入,会加速虚拟现实产业快速发展。行业的快速进步能给一个国家与民族带来的巨大红利暂且不论,仅仅史无前例的社会变革,生活在虚拟世界使用VR虚拟物品、AR的人工智能生活助手、人与人的生活交流方式重新被定义,电商、工业、农业、旅游、服务都会因为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带来巨大影响,这种影响是任何一个国家和有识之士都不能忽略的,所以各国纷纷进行虚拟技术布局,出台相关政策与法规,为其营造一个较为良好的社会氛围,而行内的龙头企业也大力研究与投资。
【关键字】虚拟现实;传统文化;创新;融合;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0.21.008
虚拟现实技术主要是利用设备创造一个虚拟产物,用以虚拟现实无法实现或者难以实现的功能。其主要是在建模软件的基础上利用开发引擎进行代码控制,然后通过专属设备进行现实再现仿真进行虚拟操作。虚拟现实技术是对人生活进行“加法”,不同与人工智能的“减法”,但两者都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关键技术。虚拟技术对人生活进行增加虚拟功能用以丰富人的生活享受和艺术再创造。而人工智能是解放人的双手,用以减去因生活或工作造成的时间消耗。所以二者都是用不同方法促进社会发展与人的高效创造力。而虚拟现实对整个社会行业的影响力都是极大地,但最大的就莫过于文化艺术,是属于颠覆文化产业和艺术创造的革命性技术,文化与艺术传播都需要载体,农业时代传播的载体就是纸张,而工业时代的传播载体就是依靠现代网络技术和电子设备的多媒体工具。纸张的意义对文化艺术而言是奠定流传不断的基础,而现代多媒体技术则是解放了人民大众的文化天性,也使得文化艺术由少数精英所共有的文明产物下沉到人民群众之中,但以现代的多媒体而言无法突破时空限制进行文化艺术深融大众的生活之中。而虚拟现实技术恰恰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限制进行深度融合。
1. 虚拟技术与传统文化深度融合的前景分析
1.1 虚拟现实技术的市场前景
今年而言,通过VR进行住房、参观博物馆、家具设计等行业人数增长4.5倍,整个VR行业较去年而言增长190倍,今年苹果公司于四月份收购NextVR,而设备行业,VR设备同去年增长39%,设备总量突破300万台。以上诸多数据都充分显示了虚拟行业将会在未来五年有一个突破性的增长,不敢断言是否可以达到产品增长阶段,但毋庸置疑的可以初步完成产品导入阶段。而其中设备的流量数据延迟导致虚拟传输进行卡顿或使人产生虚拟眩晕,都会因为5G时代的到来进行大幅度的改变,同时云服务器的技术深化与无线技术的更新换代缩小了VR设备体积与适配复杂度。而从行业角度而言,在经历2016年概念VR的冲击下,现在生存的VR企业已经在这四年中探索出一个完整有效的发展模式,能够持续不断的对自己VR产业进行迭代更新。所以无论是从市场需求、还是从技术支持和行业发展方面而言虚拟现实技术都是在当前发展较为火热的行业。
1.2 虚拟技术文化产业的前景分析
“虚拟现实”一词最初产生于科幻小说之中,其本身创作就与文化紧密相连。而出现的最初目的就是激发人的想象力创造出现实生活难以实现或者不存在的事物,这由于文化与艺术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是发展方向由最初軍事训练在逐渐遍及娱乐、地产、车辆、道路等,但文化产业方面则普及效果较低与呈现效果不好。原因并非是虚拟现实不适应文化与艺术。但在文化产业,尤其传统文化与传统艺术方面的发展始终没有体现出应有的效果。一方面由于诸多因素在传统文化与传统艺术虚拟技术始终都没有较好融入,另一方面传统文化与艺术的弘扬与保护恰恰需要虚拟技术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对文化与艺术进行全新创造。以传统纸质为载体转化为数字信息在虚拟现实的设备下进行浏览、保护、创造与传播。这种情况恰恰露出了市场空缺,当前市场空白又急需技术跟进。所以虚拟技术文化产业方面是具有较大潜力。
2. 在以虚拟现实技术下的新媒体对的传统文化的全新创造
2.1 从虚拟技术层次上对文化的新创造
VR技术包括建模、渲染、动画、人物交互、特效等诸多技术,其中每项基础技术都能与文化进行新的创造。建模可以真实立体还原博物馆文物实体,令人跨越空间距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而建模与动画相结合可以复原文化的发展历史与制作流程,让人跨越时间距离进行艺术文化学习与提高大众的文化认知。以满族文化传播为例,通过VR技术的人物交互可以模拟满族文化的起源地与文明发展史,让人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一个民族的起源地、文化结晶、艺术传承与文明史诗。同时使其文化出了博物馆进入了人们日常生活之中,真正的文化传承并不是束之高楼的进行保护,而是能由大众进行了解与使用。只有大家喜闻乐见文化才能正真得以传承与发展。
2.2 虚拟技术+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虚拟技术与文化产业相互结合能够促使文化传播与文化创新,使其传统的中国文化通过现代虚拟现实技术,使传统文化得传播与创造能够立体真实的呈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将庞大的文化背景与文化成果,脱离实体化为数字信号通过仪器展示在新的世界中,跨越时空界限同时可以也可以加深人们对传统文化厚重感的领悟与融合。对待过去的历史事件都可以利用现有技术重新复原历史映像,让人们感受到才艺、节日、服饰等特色文化,继承传统文化促进传统深入到当代。在发展文化的同时也可以促进虚拟技术的进步与创新,有效的使技术能够有市场可用,创造出新的行业从而带来新的社会经济点。 2.3 以构建满族传统文化虚擬馆为例的具体应用
构造虚拟现实场景,必然离不开建模。通过现实的文化了解与数据测量以建模软件进行仿真移植到计算机场景应用中,包括长白山的地貌构建,满族古人建模、居住地和生存方式的服饰、工具、装饰等。根据满族风俗与历史进行数据还原,通过unity 3D进行模型导入从而二次渲染与适配。在利用HTC ViVe进行代码重写,还原出逼真的满族文化虚拟场景。
首先器具的渲染是尤为重要的,包括顶点着色器、曲面细分着色器、几何着色器、片源着色器。通过顶点着色器可以完成坐标变换和顶点变形,使模型达到模糊扭曲,然后利用透视除法进行相关算法设计通过屏幕映射便可以还原出河流、烟雾等自然中的流动景观,使其还原松花江河流,让人通过设备就能感受到满族以前在他们的母亲河生活场景。然后顶点着色器、曲面细分着色器、几何着色器、片源着色器都各有其不同功能能够逼真的还原出满族的服饰与生活器具。
其次通过系统的动画模块,使人物动起来,想游戏中的NPC进行特定场景演示,然后配置HTC插件进行VR视角下的场景开发。能让人身临其境的感受到满族生活场景,其中利用声音模块使其中建模的人物发布人物,抑或讲述满族历史文化与艺术创造。真正让文化“玩起来”。激发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的活力,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用起来进行在创造。这样才能保持文化经久不衰、历久弥新。而通过这样的设定使其沉重的文化具有趣味与交互,这样不仅是在宣传其满族文化还是在保护传统的满族文化。
3. 如何逐步推进传统文化与虚拟的深度结合
3.1 学科多重融合培养
虚拟现实的技术需要以模型为基础,构建代码为衍生手段,而特效修改、渲染、动画为主要得组成元素。整个虚拟现实兼具美工、特效、动画、编程等一系列手段,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采取多种融合的课程安排进行教学培养。不能仅限于传媒美术专业进行教学培养,其赋予虚拟现实生命力而不是模型构建,而是代码运行。相反虚拟开发恰恰在国内大学内并没有进行相关专业设计。不仅如此,对待虚拟现实技术与传统文化高度融合,更需要其开发人员拥有一定的文化素养与创造力。真正能够贴近现实的创造出拥有文化创造力的虚拟产品。这一上就要破除旧的禁锢,建立起多学科的融合培养。
3.2 文化要依靠技术进行大众创造
传统文化的在创造可以依靠虚拟产品,融入大众生活之中。构建出传统民间手工艺作品,通过虚拟中的教学场景与动手创作场景,进行相关艺术品创造。以民间剪纸为例,通过在虚拟现实中进行剪纸教导,然后按照提示步骤实际动手操作剪纸流程,如果步骤错误会触发相关的错误提示,用以纠正错误。其次通过不同传统艺术品的在线制作的虚拟场景的设定能够让民间艺术品突破一地的限制,而传播到全国。
3.3 加大对虚拟现实与文化深度融合研究的扶持力度
虚拟现实在主流的开发方向就属于小众开发,其主要因为虚拟现实最重要的就是真实性要强,需要给人带来强烈的真实体验感。但生活中一个较为小的运动方式或者自然现象假如通过代码进行真实呈现需要考虑的问题太多,例如切割一个物品就需要粒子组成为基本的物体,同时检测到碰撞进行分散。仅仅这一项小功能就需要大量代码与模型进行搭配,其中还需要着重考虑实际效果是否真实立体。所以要虚拟现实与文化深度融合研究就需要大量时间与金钱投入进行底层的算法研究与逻辑架构。而现有的市场环境进行这样的大量投资,无疑是寥寥数人。所以要想真正的实现虚拟现实的长足发展离不来计算机高端人才进行底层构建与国家加大扶持力度。同时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也应该从多种角度进行开发与融合,对此我们应该加大虚拟现实与传统文化的产品开发与底层研究。
参考文献:
[1]王晶琳,焦玮.虚拟现实技术与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1):58-61.
[2]江昀润.虚拟现实技术在文物遗产保护和博物馆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000(009):173,179.
[3]陈晶.当代革命文化传播的新方式——以虚拟现实技术为例[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2(04):109-112.
[4]李修彤."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像传播——以VR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为例[J].今传媒,2018,000(007):21-22.
[5]李慧敏.虚拟现实技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中的意义[J].流行色,2019.
【关键字】虚拟现实;传统文化;创新;融合;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0.21.008
虚拟现实技术主要是利用设备创造一个虚拟产物,用以虚拟现实无法实现或者难以实现的功能。其主要是在建模软件的基础上利用开发引擎进行代码控制,然后通过专属设备进行现实再现仿真进行虚拟操作。虚拟现实技术是对人生活进行“加法”,不同与人工智能的“减法”,但两者都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关键技术。虚拟技术对人生活进行增加虚拟功能用以丰富人的生活享受和艺术再创造。而人工智能是解放人的双手,用以减去因生活或工作造成的时间消耗。所以二者都是用不同方法促进社会发展与人的高效创造力。而虚拟现实对整个社会行业的影响力都是极大地,但最大的就莫过于文化艺术,是属于颠覆文化产业和艺术创造的革命性技术,文化与艺术传播都需要载体,农业时代传播的载体就是纸张,而工业时代的传播载体就是依靠现代网络技术和电子设备的多媒体工具。纸张的意义对文化艺术而言是奠定流传不断的基础,而现代多媒体技术则是解放了人民大众的文化天性,也使得文化艺术由少数精英所共有的文明产物下沉到人民群众之中,但以现代的多媒体而言无法突破时空限制进行文化艺术深融大众的生活之中。而虚拟现实技术恰恰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限制进行深度融合。
1. 虚拟技术与传统文化深度融合的前景分析
1.1 虚拟现实技术的市场前景
今年而言,通过VR进行住房、参观博物馆、家具设计等行业人数增长4.5倍,整个VR行业较去年而言增长190倍,今年苹果公司于四月份收购NextVR,而设备行业,VR设备同去年增长39%,设备总量突破300万台。以上诸多数据都充分显示了虚拟行业将会在未来五年有一个突破性的增长,不敢断言是否可以达到产品增长阶段,但毋庸置疑的可以初步完成产品导入阶段。而其中设备的流量数据延迟导致虚拟传输进行卡顿或使人产生虚拟眩晕,都会因为5G时代的到来进行大幅度的改变,同时云服务器的技术深化与无线技术的更新换代缩小了VR设备体积与适配复杂度。而从行业角度而言,在经历2016年概念VR的冲击下,现在生存的VR企业已经在这四年中探索出一个完整有效的发展模式,能够持续不断的对自己VR产业进行迭代更新。所以无论是从市场需求、还是从技术支持和行业发展方面而言虚拟现实技术都是在当前发展较为火热的行业。
1.2 虚拟技术文化产业的前景分析
“虚拟现实”一词最初产生于科幻小说之中,其本身创作就与文化紧密相连。而出现的最初目的就是激发人的想象力创造出现实生活难以实现或者不存在的事物,这由于文化与艺术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是发展方向由最初軍事训练在逐渐遍及娱乐、地产、车辆、道路等,但文化产业方面则普及效果较低与呈现效果不好。原因并非是虚拟现实不适应文化与艺术。但在文化产业,尤其传统文化与传统艺术方面的发展始终没有体现出应有的效果。一方面由于诸多因素在传统文化与传统艺术虚拟技术始终都没有较好融入,另一方面传统文化与艺术的弘扬与保护恰恰需要虚拟技术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对文化与艺术进行全新创造。以传统纸质为载体转化为数字信息在虚拟现实的设备下进行浏览、保护、创造与传播。这种情况恰恰露出了市场空缺,当前市场空白又急需技术跟进。所以虚拟技术文化产业方面是具有较大潜力。
2. 在以虚拟现实技术下的新媒体对的传统文化的全新创造
2.1 从虚拟技术层次上对文化的新创造
VR技术包括建模、渲染、动画、人物交互、特效等诸多技术,其中每项基础技术都能与文化进行新的创造。建模可以真实立体还原博物馆文物实体,令人跨越空间距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而建模与动画相结合可以复原文化的发展历史与制作流程,让人跨越时间距离进行艺术文化学习与提高大众的文化认知。以满族文化传播为例,通过VR技术的人物交互可以模拟满族文化的起源地与文明发展史,让人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一个民族的起源地、文化结晶、艺术传承与文明史诗。同时使其文化出了博物馆进入了人们日常生活之中,真正的文化传承并不是束之高楼的进行保护,而是能由大众进行了解与使用。只有大家喜闻乐见文化才能正真得以传承与发展。
2.2 虚拟技术+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虚拟技术与文化产业相互结合能够促使文化传播与文化创新,使其传统的中国文化通过现代虚拟现实技术,使传统文化得传播与创造能够立体真实的呈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将庞大的文化背景与文化成果,脱离实体化为数字信号通过仪器展示在新的世界中,跨越时空界限同时可以也可以加深人们对传统文化厚重感的领悟与融合。对待过去的历史事件都可以利用现有技术重新复原历史映像,让人们感受到才艺、节日、服饰等特色文化,继承传统文化促进传统深入到当代。在发展文化的同时也可以促进虚拟技术的进步与创新,有效的使技术能够有市场可用,创造出新的行业从而带来新的社会经济点。 2.3 以构建满族传统文化虚擬馆为例的具体应用
构造虚拟现实场景,必然离不开建模。通过现实的文化了解与数据测量以建模软件进行仿真移植到计算机场景应用中,包括长白山的地貌构建,满族古人建模、居住地和生存方式的服饰、工具、装饰等。根据满族风俗与历史进行数据还原,通过unity 3D进行模型导入从而二次渲染与适配。在利用HTC ViVe进行代码重写,还原出逼真的满族文化虚拟场景。
首先器具的渲染是尤为重要的,包括顶点着色器、曲面细分着色器、几何着色器、片源着色器。通过顶点着色器可以完成坐标变换和顶点变形,使模型达到模糊扭曲,然后利用透视除法进行相关算法设计通过屏幕映射便可以还原出河流、烟雾等自然中的流动景观,使其还原松花江河流,让人通过设备就能感受到满族以前在他们的母亲河生活场景。然后顶点着色器、曲面细分着色器、几何着色器、片源着色器都各有其不同功能能够逼真的还原出满族的服饰与生活器具。
其次通过系统的动画模块,使人物动起来,想游戏中的NPC进行特定场景演示,然后配置HTC插件进行VR视角下的场景开发。能让人身临其境的感受到满族生活场景,其中利用声音模块使其中建模的人物发布人物,抑或讲述满族历史文化与艺术创造。真正让文化“玩起来”。激发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的活力,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用起来进行在创造。这样才能保持文化经久不衰、历久弥新。而通过这样的设定使其沉重的文化具有趣味与交互,这样不仅是在宣传其满族文化还是在保护传统的满族文化。
3. 如何逐步推进传统文化与虚拟的深度结合
3.1 学科多重融合培养
虚拟现实的技术需要以模型为基础,构建代码为衍生手段,而特效修改、渲染、动画为主要得组成元素。整个虚拟现实兼具美工、特效、动画、编程等一系列手段,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采取多种融合的课程安排进行教学培养。不能仅限于传媒美术专业进行教学培养,其赋予虚拟现实生命力而不是模型构建,而是代码运行。相反虚拟开发恰恰在国内大学内并没有进行相关专业设计。不仅如此,对待虚拟现实技术与传统文化高度融合,更需要其开发人员拥有一定的文化素养与创造力。真正能够贴近现实的创造出拥有文化创造力的虚拟产品。这一上就要破除旧的禁锢,建立起多学科的融合培养。
3.2 文化要依靠技术进行大众创造
传统文化的在创造可以依靠虚拟产品,融入大众生活之中。构建出传统民间手工艺作品,通过虚拟中的教学场景与动手创作场景,进行相关艺术品创造。以民间剪纸为例,通过在虚拟现实中进行剪纸教导,然后按照提示步骤实际动手操作剪纸流程,如果步骤错误会触发相关的错误提示,用以纠正错误。其次通过不同传统艺术品的在线制作的虚拟场景的设定能够让民间艺术品突破一地的限制,而传播到全国。
3.3 加大对虚拟现实与文化深度融合研究的扶持力度
虚拟现实在主流的开发方向就属于小众开发,其主要因为虚拟现实最重要的就是真实性要强,需要给人带来强烈的真实体验感。但生活中一个较为小的运动方式或者自然现象假如通过代码进行真实呈现需要考虑的问题太多,例如切割一个物品就需要粒子组成为基本的物体,同时检测到碰撞进行分散。仅仅这一项小功能就需要大量代码与模型进行搭配,其中还需要着重考虑实际效果是否真实立体。所以要虚拟现实与文化深度融合研究就需要大量时间与金钱投入进行底层的算法研究与逻辑架构。而现有的市场环境进行这样的大量投资,无疑是寥寥数人。所以要想真正的实现虚拟现实的长足发展离不来计算机高端人才进行底层构建与国家加大扶持力度。同时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也应该从多种角度进行开发与融合,对此我们应该加大虚拟现实与传统文化的产品开发与底层研究。
参考文献:
[1]王晶琳,焦玮.虚拟现实技术与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1):58-61.
[2]江昀润.虚拟现实技术在文物遗产保护和博物馆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000(009):173,179.
[3]陈晶.当代革命文化传播的新方式——以虚拟现实技术为例[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2(04):109-112.
[4]李修彤."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像传播——以VR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为例[J].今传媒,2018,000(007):21-22.
[5]李慧敏.虚拟现实技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中的意义[J].流行色,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