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糖尿病患者存在抑郁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ghjk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疾病,也是一种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身心疾病,其中,糖尿病伴发抑郁症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显示,全世界抑郁症的患病率为3%,而糖尿病患者中1/3存在抑郁症,后者不仅严重降低生活质量、增加医疗费用,而且不利于糖尿病病情的控制。此外,抑郁症患者的糖尿病发病风险是正常人的2倍,并增加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遗憾的是,目前约有2/3的抑郁症和糖尿病共病患者未被正确诊断,并得到恰当的治疗。
  情感“消极” 血糖难降
  在临床上,糖尿病合并抑郁症通常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精力不集中或疲劳感,甚至出现自杀企图和行为等,常见的消极情感包括:“为什么只有我得病?”“糖尿病不能根治,生活没有希望!”等等。有研究表明,合并抑郁症的糖尿病患者存在更多的糖尿病躯体症状,糖尿病症状的数量与抑郁症状的数量呈正相关。
  研究证实,伴有抑郁症的糖尿病患者不仅血糖不易控制,而且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可能高于普通糖尿病患者。若不及早发现,积极治疗,会降低患者对糖尿病治疗的依从性,严重影响患者血糖控制及生活质量,反过来加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形成恶性循环,不仅增加医疗费用,还可显著影响个体身心健康、社会交往、职业能力及躯体活动,使糖尿病预后不良,严重时患者甚至有自杀危险。
  心理治疗 改善抑郁
  糖尿病和抑郁症互为不利因素。糖尿病的诊断本身就是一个应激过程,这给患者的心理带来一定的影响。而糖尿病的诊断一旦成立,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进行饮食控制、运动锻炼,同时还需要面对各种检查治疗费用的支出,以及对各种并发症的恐惧,这些同样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影响,使糖尿病与抑郁密切相关。此外,糖尿病合并周围血管和神经系统病变的患者,由于长期的躯体症状及失眠等会加重抑郁症状。因此,糖尿病患者在治疗糖尿病同时,应积极治疗抑郁症。
  目前,糖尿病患者伴抑郁症的治疗分为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其中,心理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糖尿病教育是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之一,同时也是一种基础性心理治疗。糖尿病患者通过参加科普教育活动,可以不同程度缓解焦虑、抑郁以及心理压力,而抑郁症状的改善,可使患者血糖达到更好的控制,提高生活质量。大量研究证实,通过认知行为和人际心理治疗,可使患者正确认识并处理由糖尿病带来的不适,减轻负性应激产生的不良反应,改善人际交往和心理适应能力,而家庭治疗可给患者营造一个和谐的生活环境,提高患者对生活的满意度。上述均被证实有助于控制患者血糖和改善抑郁症状。
  药物治疗 减轻症状
  对心理治疗无效或症状偏重的患者应加用药物治疗。研究证实,糖尿病和抑郁症共病患者服用抗抑郁药治疗后,不仅抑郁症状可以减轻,而且可以增加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从而有效控制糖尿病症状。一般地说,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症状、身体状况、有无合并症等进行个体化治疗,并尽可能采用最小有效剂量及单一用药,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减少不良反应。目前不主张使用两种以上抗抑郁药治疗。
  总之,糖尿病和抑郁症二者互为因果,彼此形成恶性循环,抑郁症加重糖尿病,糖尿病反过来影响抑郁症,二者相互作用,增加了治疗的难度,使得共病患者躯体精神负担加重,预后不良,生活质量下降,远期并发症和死亡率上升。此外,因其具有临床隐匿性,多隐藏在糖尿病诸多临床症状之中,而被忽略。因此,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积极控制病情,以减少并发症、不良事件的发生及改善生活质量。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是治疗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的首选药物:
  在临床上,常用的抗抑郁药有三环类抗抑郁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及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等。其中,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包括氟西汀、帕罗西汀等)能降低食欲,使摄食减少,在治疗患者抑郁症同时能改善血糖,已成为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的首选药物。
  而三环类抗抑郁药可导致食欲增多、体重增加,不利于血糖控制;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可增加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的敏感性,导致严重低血糖事件,并引起体重增加。因此,糖尿病患者应慎用这两类药物。
  目前,对糖尿病引发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原因主要有神经内分泌异常和糖代谢紊乱等。研究发现,女性、饮酒、吸烟与抑郁症的严重程度相关,而老年、教育程度高、家庭收入高、已婚、体育锻炼、社会支持等则可能降低其严重程度。
其他文献
生活实例   高先生是位不孕不育症患者。为了让妻子怀孕,他平时都完全禁欲,只等到妻子排卵期到了,才与妻子同房。本来,希望这样能提高怀孕的概率。但结果半年下来,妻子还是未能受孕。高先生为此非常苦恼,感觉性生活成了一种压力,妻子也有同感,夫妻俩还为此经常争吵。后来,高先生来到我这里求助。我要求他放松心情,性生活方面不要过于“严格”,可以更加随心一点。我告诉他:一般间隔3~4天就可性生活,不要过多考虑
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女性的生育年龄逐渐推迟,这本不是什么特别让人难以理解的事情。遗憾的是,我们发现,在临床上有一些年轻女性在被确诊为乳腺癌时,尚未完成生育计划。这意味着,这些年轻的乳腺癌患者在面临乳腺癌带来的沉重打击同时,还将面临“生”还是“不生”孩子等问题的困扰。  治疗后生育:不增加乳腺癌复发风险  患了乳腺癌后生育孩子,是否会增加乳腺癌复发风险?这是有生育意愿的年轻乳腺癌患者最为关心和担心的
年过四十 更易出现性欲低下  研究发现,性欲和性唤起衰退是40岁左右女性最常见的性功能障碍,也是女性衰老的开始。这是因为在生理上,健康女性(指不患器质性疾病、精神疾病或应用药物抑制剂等女性)在35岁尤其是40岁以后,雌性激素、孕酮等性荷尔蒙分泌(女性荷尔蒙能使阴道润滑,引起月经,具有生殖力)开始下降,会降低生殖器官的神经感知敏感度,加快性高潮峰值减退和高潮消退,降低女性的情绪稳定性和精力,从而影响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是全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慢性炎症使气道反应性增高,当接触各种刺激因素时,易发生支气管收缩、黏液栓形成和炎症加重等,使气道阻塞、气流受阻,进而出现典型的哮喘症状,即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和咳嗽,尤其在夜间和清晨多发。  防治哮喘“三原则”  1.控制气道炎症是关键 研究表明,对于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尽早长期使用抗炎药物、控制气道炎症
李嘉诚基金会全国宁养医疗服务计划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宁养院主任医师 孙建纯  恶性肿瘤在病因和发病学上的复杂与多样性,以及它对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严重危害,已使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对于癌症的预防和治疗,必须遵循综合性防治的途径才能有出路,这已在国内外成为不争的事实,并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但在诸多行之有效的防癌和治癌措施及办法中,微量元素硒(se)与肿瘤的发病及死亡有着显著相关性的事实,
我的养生“秘诀”  宋丽丽(杭州):家有爱犬,陪我锻炼  每天早晨牵上爱犬到河边公园快速走路,燃烧脂肪;中午小睡片刻后再带它沿着河边绿树浅运动、深呼吸。有爱犬陪我锻炼,我有动力,也开心。每天如此,还告别了曾经令我烦恼的脂肪肝。  金顺(上海):琴曲驱烦忧  我认为养生最主要的是养神,良好的心境对健康的作用不言而喻。我会在不忙乱的周末夜晚听一听古琴曲,整理心情,任凭窗外车水马龙喧闹不已,一曲古琴曲罢
人的一生,总免不了磕磕碰碰。或大或小的创伤,都会在我们的身上留下特有的印迹,也就是瘢痕。瘢痕是创伤愈合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当损伤累及皮肤深层(真皮深层及以下)时,都会以瘢痕的形式实现伤口的愈合。  难看难受,身心折磨  瘢痕的外观因形成过程中所受因素的不同而不同,可以有不同大小、不同形状或不同颜色,可以是突起或凹陷的、增厚或菲薄的、不平整或直线状的。对大部分人来说,瘢痕不仅使人常常回忆起以往的创伤,
一些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出现记忆力下降、反应变迟缓等现象,抱怨“脑子不好使”。国外最新一项研究表明:出现认识功能下降的现象时,不妨关注一下个人的血压与心率。研究发现,收缩压升高、血压波动以及平均心率增高(高于70跳/分钟)等都是认知功能下降的危险因素,尤其是对于高危心血管疾病患者。研究者得出的结论是:长期收缩压增高、波动大和平均心率的升高等,都会影响认知功能,有动脉粥样硬化、卒中史或糖尿病的患者尤
专家简介  刘承勇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  医疗专长:全面掌握现代神经外科技术,尤其擅长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和功能及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技术,在神经肿瘤及功能性疾病外科治疗方面具有丰富临床经验。  专家门诊:周三上午  张黎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西区主任,主任医师,教授。  医疗专长:擅长支气管镜介入诊疗技术、胸腔镜诊疗技术,以及对气胸和胸腔积
专家简介   王兴 中华口腔医学会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9月20日是一年一度的“全国爱牙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再次呼吁:莫忽视牙病,要重视口腔健康!   不少人长期以来有个误解:牙病,如龋齿、牙周炎等,都是些小毛病,吃点消炎药、止痛药,把疼止住就好了。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