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语感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qin06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阅读教学中,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一篇课文,教师逐字逐句地分析、讲解,学生还是“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文章的整体意思体会不深,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将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写的训练──效果出乎意料。许多学生恍然大悟,道一声:“原来如此啊!”其实,这就是语感所产生的教学效果。看来,当前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语感,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讀教学 语感培养
  长期以来,语文课片面强调课文思想内容的分析,忽视了语言能力的培养,忽视了让学生去对语文材料进行感受和领悟。即重理解轻积累,重分析研究轻语文实践;追求讲深讲透,忽视自悟自得──语感的培养,使语文教学陷入误区。如脱离语言文字,进行架空分析,或离开课文的整体而布置大量零碎的练习,结果事倍功半,学生所得甚微,这都跟忽视语感的培养有关。
  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敏锐的感觉。”吕叔湘先生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夏丐尊先生更是明确强调:“强烈敏锐的语感,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核心。”可见,语文教育家一致认为: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语感的培养。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感知、领悟和把握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的透彻理解,是一个人语言素质的直接反映。学生的语感如何,直接影响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积累和运用,影响其语言能力的发展。可见,语感培养是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一、在朗读中培养语感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由此可见,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学习是离不开读的。读,注入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反复读,多种形式的读,学生能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理清作者的思路及文章的脉络。
  学生阅读得多,自然就会增加对语言材料理解和领悟的机会,这种理解和领悟仅靠课本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我们指导学生从课外选取各种体裁、各种内容以及饱含喜怒哀乐各种情感的文章,使学生努力从作品中揣摩、品味各种词汇、句式的特点,去感悟其表情达意上的“共鸣”。
  如教学《凡卡》这一课时,我先通过有感情地范读,使学生受到感染。在朗读凡卡挨打的原因时,重读“摇摇篮”、“睡着”;读凡卡被打时,重读“揪”、“拖”、“皮带”,之后稍作停顿,朗读随之改为低声、放慢速度;读“揍了我一顿”,要能表现出凡卡那泣不成声的控诉。之后,我不再作繁沉的讲析,而是适当地指点,让学生反复朗读,从读中体会课文中的思想感情。
  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东西,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借助语言文字渗透于字里行间。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走进课文”“披文入情”,获得与作者脉搏跳动的同频──共鸣效果的语感自然而生。
  二、在想象中培养语感
  语文不同于雕塑,不同于刺绣,也不同于盆景,更不同于书法。语文的课文是使用语言文字来塑造艺术形象的。用手是摸不着的,他是要我们凭借语言文字的描写,通过想象,在脑海里浮现出课文中所描写的艺术形象来。刚开始,学生并不会想象,我们应把书上描写得内容直观地再现出来,这可以借助图片、幻灯、电视等多种媒体,也可以用粉笔画出来,帮助学生完成用文字转化为形象这一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自己能想象出课文所描写的形象来。
  如在教学《少年闰土》一课时,我让学生在充分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品味语言,理解课文内容,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进而形成连续的画面,使“月下刺猹”、“初见闰土”、“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等内容浮现在读者的脑海里,再现鲁迅先生文章中描绘的人和景,产生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感觉。
  在我们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尝试通过形象思维的“引路”,把语言文字描绘的情景“转换”成生动的“图像”材料,让学生在身临其境般的体验中陶冶情感,感悟课文的意境,进而获得丰富的语感。
  三、在生活中培养语感
  叶圣陶先生说:“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这就是说,具体、敏锐、丰富、深切的语感,不能单靠查字典来理解,也不能单从语言文字去领会,而应当联系生活实际去感悟。
  生活体验是语感生成不可或缺的基础。一定的言语总在一定的生活场景中出现,离开了生活体验,语感的培养是苍白的。只有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积累,设身处地地体验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使语言文字在头脑中形成的图像逐渐鲜明具体,此时的感受才是真实的。
  如《爬天都峰》一文中“爬呀爬,我和老爷爷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这别有韵味的一个“终于”,把他们努力后的成功与满足生动地表现出来。但如果学生不能联系生活去体味,恐怕很难体会到这“终于”一词的韵味。
  再如教学《猫》一文,教师抓住一个“蹭”字,让学生把“蹭”与“撞”、“碰”等词练习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比较,并通过表演,让学生体会到用“蹭”更能体现猫“温柔可亲”这一特点;抓住“踩印几朵小梅花”这个短语,让学生思考“小梅花是指什么,为什么把脚印说成是小梅花”,从而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去品味,品出的是自己真实的感受,而这真是的感受,是语感培养最为宝贵的!
  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语感培养也不能脱离生活而独立存在,光靠阅读来提高语感还不够,必须联系生活。因此,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类似的情感体验,真切地理解并领悟课文的语言文字,提高对文章的鉴赏力,诱发敏锐的语感。
  四、在写作中培养语感
  读书,是把书中描写的内容变为图像来进行思维。而写作,则是把生活中的人、事、物(具体的图像)用文字表现出来。有的学生语感强烈、敏锐,那么他们笔下的人、事、物(图像),就会鲜明、具体。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看图作文是很重要的,我们曾让学生做过大量的练习。在练习中,让学生们先做看多幅图练习,再做看单幅图练习。为什么这样安排呢?看多幅图作文比看单幅图作文想象的成分少些,容易写些。看单幅图作文,不管给的是哪一部分的图,都可以凭想象把它想成多幅图来一幅一幅地写。在写作中,培养语感,看图作文是基础。怎样用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地表现生活呢?
  首先老师要引导学生细致地观察。不管是看图作文也好,还是些生活中的人、事、物也好,都必须教会学生学会仔细观察,切实抓住要写对象的特征来。当然这里还有遣词造句的能力、锤炼句子的能力、布局谋篇的能力的培养的问题。这些能力的培养,只能通过勤写来达到。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写日记、写周记、写小练笔,要他们写下身边的人、事、物或者记下自己的所闻、所想。起点不在高低,贵在持之以恒。
  现代教育学理论认为: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破除以教师讲解、分析、说明为主的知识灌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能力。因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较好的语感。语言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学生阅读的速度和质量。这是因为我们的语文课本中入选的教材,都是经过作者千锤百炼、反复推敲、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一字一句皆有情,一文一人都有义。而加强对学生的语感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唯有此,才能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发挥作品的感染作用。
  参考资料:
  1.《谈朗读对培养语感的重要作用》严锡利
  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语感的培养》孟令全
  3.《培养语感──语文教学永远的话题》李爱
  4.《培养小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梅德刚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工具学科,更是一门情感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讲,又是一门德育教育学科。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明确阅读训练目标,还要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力争做到阅读与理解同步,促进学生感悟文本内容、获取知识信息、领悟人文思想的能力,使学生情感受到陶冶和教育
期刊
摘要: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呢?怎样才能打造高效课堂呢?抓好“带入“环节,抓好教学流程:自学与指导—展示与点拨—训练与总结,打造高效课堂。  关键词:高效课堂、流程、素质  我们总会有这样的疑问:“究竟怎样的课才算是好课?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呢?我们的评判是:学生能有效学到知识的课才叫好课。能使学生掌握方法、提高技能、培养情感,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和体会,把握住内容的课堂就是高效课堂。那么,怎样
期刊
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要“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的过程”,“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通过设计新颖、有趣的活动,以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的积极学习情感,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情感规律特点。当然,这些活动的设计要紧扣相应的教学内容,也要符合英语教学本身的特点,使认知活动和情感体验同步协调地进行。  一、在角色扮演活动中体验学习乐趣  英语
期刊
研究背景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主要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并且伴有心脑血管等器官发生改变的全身性疾病,是诱导中风、冠心病等的主要危险因素。在全球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超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强调指出:“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江总书记的讲话为我校利用周边环境优势,创立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依托的开放式办学模式指明了方向。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重点强化学校教育、特别重视家庭教育、广泛实践社会教育,充分发挥“三位一体”的综合功能,形成整体育人新格局,坚持夯实“123”的工
期刊
摘要:英语写作能力是英语综合能力的一种体现。新课标对写作能力的要求也比以前提高了,写作成了检测英语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近年来英语中考写作的比例越来越大,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初中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已日渐成为初中英语教学的一个新课题。  关键词:初中英语 写作 教学 兴趣  英语书面表达是当前初中英语教学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它是对学生语言基础知识、语言组织能力及书写能力的综合考查,其分值在中
期刊
摘 要: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基于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品德,并逐步实现社会性综合发展。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实际上也是在不断地通过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将其中的认知与所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引导小学生从中体会并形成正确的思想与理念运用于日后的生活中。而由于这一课程具有生活性,学生对此自然会产生一种比较亲切的情感,由此借助这一课程来进行情感教育也成为一种必然。   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