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原发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

来源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rchenb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女,44岁,因突发剧烈头痛伴昏迷5 h而入院。此期间曾呕吐胃内容物及抽搐数次。患者平素有头晕病史。体检:患者呈浅昏迷状态,双瞳孔等大,对光反射存在,全身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四肢肌张力增高,四肢病理性神经反射阴性。急诊CT示右顶枕叶脑出血,临床怀疑“脑瘤”予颅脑手术探查。术中见脑内有陈旧性凝血块,总量约40 ml,在右顶后矢状窦旁见一肿瘤,有基蒂,与硬脑膜粘连紧密,瘤内有出血坏死,瘤周围脑组织水肿,钳取瘤组织送检。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P-糖蛋白(P-gp)、拓扑异构酶(Topo-Ⅱ)、谷甘胱肽-S-转移酶(GST-π)和p53的表达与病理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生存率的相关性及其协同表
目的:介绍白花蛇舌草咀嚼片的工艺制作过程。方法:本咀嚼片采用湿颗粒法制得。结果:其最佳配方是40%的乳糖,25%的甘露醇、25.5%淀粉及8%的白花蛇舌草浸膏。结论:所制白花蛇舌草咀嚼片
【摘要】 目的:观察热毒宁联合头孢呋辛钠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20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头孢呋辛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热毒宁联合头孢呋辛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基因芯片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发明的高效率核酸分析技术之一,可以将生命科学研究中许多不连续的分析过程连续化和微型化,同时检测比较生物样品中多个已知或未知序列的表达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