邋遢宰相王安石

来源 :第二课堂(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eduiz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但就这么一个光辉灿烂的千古风云人物,却是个地道的邋遢鬼,个人卫生一塌糊涂,长年累月不漱口不洗头不洗脚不洗澡不换衣服,整个人酸臭难闻,简直就是北宋版的“犀利哥”。
  年轻时,王安石当过扬州太守韩琦的秘书。他酷爱读书,经常一读就是一整夜,困了就在椅子上打个盹,天亮了,也不洗脸刷牙,蓬头垢面地就去上班了。韩太守很注重仪表,看不惯他的邋遢相,批评他说:“我说小王同志,老喝酒算啥玩意儿,没事还是要多读书充电的好,夜生活不要太丰富了!”王安石也不解释,只是下班后跟同事吐槽:“老韩不了解我,我也懒得跟他解释!”
  由于常年不注重“面子工程”,王安石脸上积了厚厚一层灰垢,黑得跟包拯有一拼。一次,王安石的铁杆粉丝吕惠卿跟他说:“老王,脸黑不是病黑起来要人命,你去美容吧,用澡豆可以洗白白。”王安石还嘴硬:“脸黑不是病,天生就是这样黑不溜秋的。”吕惠卿说:“不是病,澡豆也能把你这黑炭头漂成小白脸。”王安石倔得不行,说:“老天爷给了我一张大黑脸,用什么洗面奶洗都没用,还费那劲干啥?”于是他坚决不洗脸,将黑脸进行到底。
  因为经常不洗澡,王安石身上就产生了一些副产品。一次高层开会,最高领导宋神宗正在作重要发言,一抬头竟发现有只虱子从王安石的领口钻出来,一路爬上王安石的胡须,闲庭信步,安然自若。宋神宗知道王安石这货平常不爱干净,可没想到他脏到这种程度,忍不住笑出声来。王安石被笑得一头雾水,不知道咋回事。会后,王安石问同事王禹玉:“头儿刚才笑啥呢?”王禹玉指着还在他胡子上观光旅游的虱子说出了缘由。王安石当场就要捏死那虱子。王禹玉连忙阻止说:“别啊!您老养的这宠物曾在宰相的胡须间漫游,又经过了皇帝的检阅,这么牛的神虱怎么能轻易捏死呢?还是放生吧!”王安石听得满脑门黑线。
  但是,王安石的邋遢也并非一无是处。他的老婆吴氏有洁癖,因为个人卫生问题没少跟他闹别扭。北宋时期政府规定,官员调任或退休时,不得带走任何公家物件。王安石离休后,吴氏把公家的一张藤床带回了家。政府派人来要,王家人不敢做主,就向王安石请示。王安石也不敢轻易招惹“母老虎”,就想了一损招,散开头发赤着脚在藤床上来回打滚,吴氏看后,一阵恶心,马上让人把藤床还给公家了。
其他文献
近些年我多次深入小学听课,既听了一些好课,也有一些不成功的课。认真反思这些课例,我发现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是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二是尽可能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相联系。凡是对这两条理解和把握得比较到位的老师,教学效果一般都比较好,反之则不然。正因为这两点特别重要,我将其称之为两条“黄金法则”。  现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第一课时)为例,看两位老师的教学思路。
本文收录的四件辽代木雕,为辽宁省博物馆在上个世纪90年代征集,据传出自内蒙古巴林右旗,与辽庆陵耶律弘本墓中出土木雕从形制与雕刻技法上都完全一致,可以认定原为一组。其雕
1983年3月,台湾漫画家蔡志忠的新作《大醉侠》问世,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大报争相连载。听到这个消息,蔡志忠的心里美滋滋的,觉得自己在东南亚一带是个知名人物了。  后来,他的作品结集出书,同样引起轰动。书还未上市,许多人就开始打听。书商邀请蔡志忠参加多地巡回宣传活动,他欣然答应。一路上,蔡志忠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签名售书活动举办得也很成功,真让他有些志得意满。  最后一站,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