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探讨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chao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基本特点,以及《西方经济学》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对高职院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强化教师队伍素质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 西方经济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2-0225-02
  冯永辉(1987-),男,广西武宣人,广西财经学院防城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农村改革与发展。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管理类人才的社会需求不断扩大。经济管理类专业在高等教育中的热门程度不断攀升,如何培养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高层次经济管理类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西方经济学》作为经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有着极其重要的课程地位,然而,传统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模式的诟病愈演愈烈,老套的教学模式难以适应社会需求对经管类专业培养目标的内在要求。特别是在高等职业院校当中,学生的培养应以“职业技能的掌握为主,理论背景的熏陶为辅”作为思路,对于理论性较强的《西方经济学》,探索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教学目标、思路、方法亟待研究。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基本特点
  (一)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不高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不高,是从整体现象来概括的,当然,这里不否认有部分学生有着较高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不高主要表现为:课堂上睡觉、玩手机,这是很多不同层次的高校都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而在大多数的高职院校里,这类现象又“略胜一筹”;课后自习的学生寥寥无几,自习室“门可罗雀”。大学里的学习途径除了靠老师课堂上的点拨外,更为重要的是课后的自我学习,很多高职院校的自习室甚至在期末考试的攻坚阶段,也被迫早早“打烊”。究其原因,这是很多高职院校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养成的一种不好的习惯。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方式仍旧落下很多应试教育的病根,学生的学习就是为了考试,为了高考,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会产生一种“被抛弃”了的心态,认为“学也可以,不学又怎样”,这部分学生经过制度性的筛选后进入到高职院校学习,自然学习的积极性就不高。
  (二)学习的基础相对薄弱
  学习的基础相对薄弱是高职院校学生的基本特点之一。学习基础薄弱是指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掌握的知识不够坚固。经过高考后,大部分高考成绩较好的学生进入到本科院校进行学习,而高考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则选择了高职院校进行学习,这是长期以来社会对职业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而导致的现象,因此,高职院校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薄弱。高等教育中的专业基础课程,基本上都是理论性比较强的课程,对学生基礎知识的要求相对严格,也就是说较好的基础知识是学好专业基础课的关键。《西方经济学》更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对数学知识的要求相对高,这也是很多高职学生在学习《西方经济学》课程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之一。
  (三)学习的方向不明确
  学习的方向不明确,是很多大学生刚步入高校时感到迷茫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可以想象,一只从小在动物园养大的老虎,重新把它放到野外以后,它的生存能力几乎为零。所以很多学生挣脱应试教育的牢笼,步入大学生活以后,普遍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来到大学以后为了什么而学,学些什么,更不知道如何去学,因为在这个地方基本不会有人再去逼着他们学习。高职院校的学生,应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主,而不是以应付课程考试为主。学习的方向不明确,如何学好更无从说起。对高职学生学习方向的引导,应该成为任课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满堂灌”和“单向性的教”都不可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而,对高职学生在《西方经济学》的学习方向性上,如何进行正确的引导,将是高职院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之一。
  二、高职院校《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不适用
  针对不同层次的《西方经济学》教材不胜枚举,但针对高职学生的《西方经济学》教材编写的适用性不太理想。随着经管类专业的热门程度不断升高,也涌现出一大批针对高职院校的《西方经济学》教材。但是这类教材只见数量而难见质量,很多高职《西方经济学》的教材一方面要求掌握的经济理论面面俱到,另一方面,在理论验证说明上又过于简单,这让基础相对薄弱的高职学生在自学教材的过程当中,经常看不懂教材,更不用提把西方经济学学好。另外,有些高职《西方经济学》教材,甚至仅仅是本科层次教材的删减版本,结构层次更是凌乱不堪,为了凸显所编写教材的特色,把简单的理论复杂化,把复杂的理论抽象化。因此,针对高职学生培养的目标,明确教学内容,编写适用于高职院校的《西方经济学》教材,是高职院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首要问题。
  (二)专业培养方案设置不合理
  好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高级人才的前提和基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不合理,会造成课程之间相互联系的断裂,甚至对良好的课程教学产生不良影响。由于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不同,高职高专的培养方案应和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有所区别,而不仅仅是对相同专业的本科培养方案进行压缩和删减。首先,高职学生的学制一般为三年,本科学制一般为四年。对于西方经济学课程学时的设置上,不应该和本科要求的一模一样,甚至应该有所减少。而西方经济学内容的广度又决定了西方经济学的学时应该达到一定的数量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如何根据西方经济学的课程内容设置合理的学时数,也是高职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应该重视的问题。另外,应该根据专业的不同对西方经济学在培养方案中的重要性有所区别,不能所有经管类的专业都千篇一律。再者,西方经济学是专业基础课程,应该把该课程教学安排在大一年级,学完专业基础课再学习专业课,这是好的培养方案应该体现的思路。最后,学习西方经济学之前,高等数学知识的掌握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偏重对微积分和概率论知识的要求,要想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在学习西方经济学之前开设高等数学的课程。   (三)案例的陈旧和脱离实际
  西方经济学需要通过大量图形和数理实证分析去理解西方经济学原理,这给学生的学习和理解带来较大的困难,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学生感到内容抽象而枯燥,比较难以掌握。[1]通过结合案例的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教学气氛活跃,更能锻炼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是高职院校西方经济学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一切事物处在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当中,经济形势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西方经济学教学案例更应该紧跟经济发展的步伐推陈出新,很多教科书上的案例已经非常陈旧,不适应理论的发展。所以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不断联系实际,更新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案例,对于那些案例中知识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缺乏实践性的陈旧的案例要加以删除,要不断与时俱进。特别是对宏观经济学的案例教学,更要关注时事,进行热点追踪。
  (四)缺乏批判的精神
  作为资本主义制度的上层建筑,西方经济学企图为其经济基础解决两个问题:第一,在意识形态上,宣传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和优越性;第二,为改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甚至在必要时为拯救其存在提供政策建议。因此,西方经济学具有双重性质,它既是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又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经验总结。[2]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对待西方经济学的态度上,既要学习它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用的经验和规律,又要对整个西方经济学持以批判的精神。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注意了知识点的灌输,并且盲目崇拜西方经济学,而缺乏了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因此,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整个的理论体系上或整体倾向性上对它持否定的态度,而在具体的内容上应该看到它的有用之处。
  三、高职院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改进的建议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圆满完成每一门课程教学的关键纽带,这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显得更为突出。学生学习基础薄弱,《西方经济学》较强的理论性,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反感情绪,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以耐心、关心、真心地对待学生,不应该排斥学生,不应该对学生反之以个人情绪,更不应该形式地完成课堂教学。微笑地面对每一位学生,真诚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以朋友的方式和学生交流,课堂上课堂外都时刻关心学生,都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途径。很多《西方经济学》教学改进的措施中往往忽略师生关系方面的强调,本文认为高职院校《西方经济》的教学中,牢牢把握良好师生关系这一精神纽带,是《西方经济学》教學改革的前提,没有提高对良好师生关系的深刻认识,再好再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都无法落实,更无从谈起“教师教得好、学生听得懂”。
  (二)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
  《西方经济学》具有庞大的理论体系,这意味着在高职院校有限的学时中,不能对所有理论都面面俱到,应该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对于理论性特别强、难度比较深的理论,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要果断删除,不能按着教材照本宣科,因为很多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就没有认真分析内容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计划的设置上要紧扣能够密切联系实际的内容,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宏观经济部分,教学要求应以相关的概念掌握为主,让学生对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有所掌握,而不是机械式地利用数学知识去推导理论的结论。另外,对于与相关专业课联系较强的理论要重点选择讲解,这要求教师在针对不同的专业上,对教学内容也要有所选择。最后,在课程的设置上,西方经济学的课程应该设置在高等数学课程之后,一般设置在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为宜。
  (三)更新教学方法和考核形式
  传统的教学方法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自身的优势和局限性,因此,应以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手段来完成《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对于涉及数学推导的理论,建议使用传统的“黑板 粉笔”的教学讲授法,对于与实际紧密联系的理论,建议使用案例教学法。通过比较典型的案例让学生明白经济运行的规律,对于实操性较强的知识,应该对学生进行分组,指导学生去完成相应的项目,从而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考核形式上,应该大胆地设计实践调查研究,通过研究报告的形式来考核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四)强化教师队伍的素质
  任何一门学科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科知识的更新去提升自身的素质。除此之外,教师应该密切联系当前的财经类新闻,通过分析当前的经济形势,让学生学习到课本上学习不到的经济学知识。这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充实了学生的专业背景。改进西方经济学教学工作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西方经济学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培训和中国国情教育。[3]由于现在讲授西方经济学的教师中许多人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这就要求西方经济学教师的思想应具有一定的政治敏感性。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除了要学习西方经济学对市场经济理论的有益部分,还应该结合我国的国情,把握好西方经济学教学的分寸。
  【参考文献】
  [1]郑凌燕.案例教学法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8(2):32-35.
  [2]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3]李刚.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教育与现代化,2009(3):30-33.
  责任编辑:张丽
其他文献
本文从入门队员的现状谈起,针对啦啦操队员的良好的身体素质、过硬的专业技能、良好的音乐感觉以及过硬的心理素质四方面探讨了水平一啦啦操队员艺术表现力的培养方法,以期为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文章基于现代教育角度,讨论在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中运用多媒体手段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以进一步促进幼儿语言教学有效课堂的实现.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摘要]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迅速直观地获取知识,借助计算机收集大量的信息,去探究许多未知的事物,所以使用计算机是新世纪人的基本技能。计算机作为一门课程,正迅速普及到中小学,成为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学科。教育理论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只在于传授本领,更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计算机本身的特点就决定了计算机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力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