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拓展空间”栏目设计方式各具特色,教师可对“拓展空间”栏目进行分类,并根据各类型栏目内容及活动方式的特点优化活动主题,设计相对应的活动流程,开展有针对性的拓展活动,形成相应的活动成果。按照“栏目分类—优化主题—设计流程—开展活动—交流成果”的模式实施教学,可以提升学生多种能力,培育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拓展空间;分类;活动主题;流程;核心素养
作为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的创新栏目,“拓展空间”以其突出的“拓展性”,在教学中具有极其广阔的应用空间,可以有效地引导师生的教学活动走向发展性的课程知识和更宽广的课程生活。本文以《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拓展空间”为例,探讨栏目分类及主题优化,并提出具体的教学实施建议。
一、“拓展空间”栏目分类及主题优化
“拓展空间”位于教材每一框的结束,栏目设计方式各具特色。根据栏目内容和活动方式侧重点的不同,可将“拓展空间”进行分类。该册教材共有16个“拓展空间”栏目,可细化为分享型、思辨型、设计型、实践型和组合型五种类型。
教材每个“拓展空间”栏目,都选取了符合学生实际、激发学生热情、具有探究价值的主题。在实际教学中,需结合学生实际和地方实际,对教材“拓展空间”的活动主题作必要的调整、提炼、优化。上表呈现的是优化后的新主题,具有活动内容、组织形式、成果交流方式清晰明了等优点。
“拓展空间”栏目的分类和活动主题的优化,使“拓展空间”活动更有针对性,也可以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由内而外的延伸,为学生持续生长搭建良好平台。
二、“拓展空间”栏目教学实施建议
“拓展空间”栏目在总体设计上可以按照“栏目分类—优化主题—设计流程—开展活动—交流成果”的模式实施教学。在涉及不同类型的“拓展空间”时,又可以结合栏目具体内容和活动方式的不同,设计各种活动流程,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一)分享交流 感悟提升
分享型“拓展空间”往往是通过对文章、故事、人物事迹等资料的分享,提升学生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并在交流心得体会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育政治认同素养。一般可以按照“收集资料—整理汇编—交流分享”的流程实施教学。
例1:第五课第一框“延续文化血脉”的“拓展空间”教学建议
【拓展主题】“读书漂流瓶”
【活动流程】
(1)收集资料——每位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找并阅读一本传承中华美德的好书。
(2)整理汇编——在纸上写下该书的推荐理由并署名,折叠好装入瓶子,封好瓶口,制成“漂流瓶”。
(3)交流分享——所有人将“漂流瓶”放到教室里准备好的大纸箱内,每人可以不定时地随机抽取一个,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抽到的好书,并写下自己的薦读理由,再将前一位同学的推荐一起装进瓶子,放回大纸箱里,任其继续“漂流”。由学生将推荐文字配上相应书目的图片,制成“好书荐读墙”进行交流学习;鼓励学生主动与前面的推荐者进行读书交流或在班里举行一场“读书交流会”。
【设计意图】在经典阅读中涵养品格,亲近道德人物,提升人生境界;在与同学交流中碰撞思维,深化道德认识,传承中华美德;在拓展阅读中开阔视野,提升对中华文化的感悟力和认同感。
该册教材第八课第一框“我们的梦想”的“拓展空间”栏目,也可以设计同样的流程实施教学。
(二)思维碰撞 明晰观点
思辨型“拓展空间”往往是通过对一些观点的探讨辩论,形成自己的看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辩证思维,培育科学精神。一般可以按照“明确主题—组织讨论—深化认识”的流程进行教学。
例2:第一课第二框“走向共同富裕”的“拓展空间”教学建议
【拓展主题】“幸福大讨论”
【活动流程】
(1)明确主题——某网上论坛开展了以“物质生活好了,是否就是幸福”为主题的讨论,部分网友发表了观点。请你跟帖参与讨论,谈谈对幸福生活的看法。
(2)组织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对网上论坛部分网友的观点进行讨论、交流。
(3)深化认识——小组讨论中形成的统一看法先由专人记录下来,再由小组代表在班上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观点分析中学会辩证的方法,在观点表达中形成独到的见解,在观点交流中深化对“幸福”的认识。
该册教材第二课第一框“创新改变生活”、第二框“创新永无止境”的“拓展空间”栏目,均可采用这样的流程进行教学。
(三)设计创新 增智导行
设计型“拓展空间”往往是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以书面形式做出设计规划,引领行动方向,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合作能力,培育学生公共参与素养。一般可以按照“确立主题—设计方案—付诸行动”的流程开展教学。
例3:第五课第二框“凝聚价值追求”的“拓展空间”教学建议
【拓展主题】“责任我担当”
【活动流程】
(1)确立主题——某市学生志愿者联盟为进一步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决定向全市中学生发出“践行核心价值观,做负责任公民”的倡议。请你将倡议书补充完善。
(2)设计方案——围绕主题,分组讨论、班内交流,修改并完善倡议书内容。
(3)付诸行动——共同拟定完成倡议书,通过学校团委在全校发起行动倡议,并通过学校团委将倡议书递交本县市志愿者组织。
【设计意图】在倡议发起时,统一思想,明确责任;在倡议拟定中,相互沟通,合作创新;在倡议活动中,锻炼实践能力,培育公共参与素养。
该册教材第四课第二框“凝聚法治共识”、第八课第二框“共圆中国梦”的“拓展空间”栏目,都可以运用这种流程开展教学。
关键词:拓展空间;分类;活动主题;流程;核心素养
作为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的创新栏目,“拓展空间”以其突出的“拓展性”,在教学中具有极其广阔的应用空间,可以有效地引导师生的教学活动走向发展性的课程知识和更宽广的课程生活。本文以《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拓展空间”为例,探讨栏目分类及主题优化,并提出具体的教学实施建议。
一、“拓展空间”栏目分类及主题优化
“拓展空间”位于教材每一框的结束,栏目设计方式各具特色。根据栏目内容和活动方式侧重点的不同,可将“拓展空间”进行分类。该册教材共有16个“拓展空间”栏目,可细化为分享型、思辨型、设计型、实践型和组合型五种类型。
教材每个“拓展空间”栏目,都选取了符合学生实际、激发学生热情、具有探究价值的主题。在实际教学中,需结合学生实际和地方实际,对教材“拓展空间”的活动主题作必要的调整、提炼、优化。上表呈现的是优化后的新主题,具有活动内容、组织形式、成果交流方式清晰明了等优点。
“拓展空间”栏目的分类和活动主题的优化,使“拓展空间”活动更有针对性,也可以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由内而外的延伸,为学生持续生长搭建良好平台。
二、“拓展空间”栏目教学实施建议
“拓展空间”栏目在总体设计上可以按照“栏目分类—优化主题—设计流程—开展活动—交流成果”的模式实施教学。在涉及不同类型的“拓展空间”时,又可以结合栏目具体内容和活动方式的不同,设计各种活动流程,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一)分享交流 感悟提升
分享型“拓展空间”往往是通过对文章、故事、人物事迹等资料的分享,提升学生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并在交流心得体会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育政治认同素养。一般可以按照“收集资料—整理汇编—交流分享”的流程实施教学。
例1:第五课第一框“延续文化血脉”的“拓展空间”教学建议
【拓展主题】“读书漂流瓶”
【活动流程】
(1)收集资料——每位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找并阅读一本传承中华美德的好书。
(2)整理汇编——在纸上写下该书的推荐理由并署名,折叠好装入瓶子,封好瓶口,制成“漂流瓶”。
(3)交流分享——所有人将“漂流瓶”放到教室里准备好的大纸箱内,每人可以不定时地随机抽取一个,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抽到的好书,并写下自己的薦读理由,再将前一位同学的推荐一起装进瓶子,放回大纸箱里,任其继续“漂流”。由学生将推荐文字配上相应书目的图片,制成“好书荐读墙”进行交流学习;鼓励学生主动与前面的推荐者进行读书交流或在班里举行一场“读书交流会”。
【设计意图】在经典阅读中涵养品格,亲近道德人物,提升人生境界;在与同学交流中碰撞思维,深化道德认识,传承中华美德;在拓展阅读中开阔视野,提升对中华文化的感悟力和认同感。
该册教材第八课第一框“我们的梦想”的“拓展空间”栏目,也可以设计同样的流程实施教学。
(二)思维碰撞 明晰观点
思辨型“拓展空间”往往是通过对一些观点的探讨辩论,形成自己的看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辩证思维,培育科学精神。一般可以按照“明确主题—组织讨论—深化认识”的流程进行教学。
例2:第一课第二框“走向共同富裕”的“拓展空间”教学建议
【拓展主题】“幸福大讨论”
【活动流程】
(1)明确主题——某网上论坛开展了以“物质生活好了,是否就是幸福”为主题的讨论,部分网友发表了观点。请你跟帖参与讨论,谈谈对幸福生活的看法。
(2)组织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对网上论坛部分网友的观点进行讨论、交流。
(3)深化认识——小组讨论中形成的统一看法先由专人记录下来,再由小组代表在班上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观点分析中学会辩证的方法,在观点表达中形成独到的见解,在观点交流中深化对“幸福”的认识。
该册教材第二课第一框“创新改变生活”、第二框“创新永无止境”的“拓展空间”栏目,均可采用这样的流程进行教学。
(三)设计创新 增智导行
设计型“拓展空间”往往是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以书面形式做出设计规划,引领行动方向,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合作能力,培育学生公共参与素养。一般可以按照“确立主题—设计方案—付诸行动”的流程开展教学。
例3:第五课第二框“凝聚价值追求”的“拓展空间”教学建议
【拓展主题】“责任我担当”
【活动流程】
(1)确立主题——某市学生志愿者联盟为进一步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决定向全市中学生发出“践行核心价值观,做负责任公民”的倡议。请你将倡议书补充完善。
(2)设计方案——围绕主题,分组讨论、班内交流,修改并完善倡议书内容。
(3)付诸行动——共同拟定完成倡议书,通过学校团委在全校发起行动倡议,并通过学校团委将倡议书递交本县市志愿者组织。
【设计意图】在倡议发起时,统一思想,明确责任;在倡议拟定中,相互沟通,合作创新;在倡议活动中,锻炼实践能力,培育公共参与素养。
该册教材第四课第二框“凝聚法治共识”、第八课第二框“共圆中国梦”的“拓展空间”栏目,都可以运用这种流程开展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