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莺”不老传奇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liang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3月4日,著名歌唱家、音乐教育家周小燕在上海去世,享年99岁。这位“中国之莺”用真挚的感情和一个又一个音符,完成了一部荡气回肠的“生命交响曲”。
  不“关门”的终身教授
  周小燕是上海音乐学院的终身教授。她说:“既然是终身教授,就要干一辈子,干到底。”
  1949年,周小燕受聘担任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老师,开始了她的教师生活。
  周小燕的老伴张骏祥說:“小燕除了躺在床上睡觉,其余时间全部给了她的学生。”
  她95岁高龄还每周坚持上20节课,一天还要带15个学生。曾经有学生在外声称是她的关门弟子,她知道后说:“谁说我关门?”另一位学生问:“您什么时候关门?”周小燕回答:“盖棺的时候关门。”
  找到灵魂匹配的人
  周小燕与丈夫张骏祥的结合,被称为“中国之莺”与“音乐才子”的联姻。
  两人35岁以后才结婚,40岁左右有了孩子,婚后各自忙碌,聚少离多,然而因为相似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夫妻感情丝毫没有因为时间与距离改变。
  1996年,张骏祥病重,时常处于昏迷状态,周小燕推掉大部分工作,留在丈夫身边。清醒的时候,张骏祥久久凝视着妻子,嘴唇嚅动着,俯下身子可以听清他的话:“我走了,你怎么办?”
  98岁生日,周小燕婉拒学生为她庆生的请求,去爱人张骏祥的墓地坐坐,回家吃了一块蛋糕,算是庆祝了。
  学生的“女神”
  “90岁了,打扮得还那么精致。”这是学生对周小燕的评价。
  “那时她(周先生)已经快90岁了,打扮得非常精致,化着妆,穿着得体的衣服,在门口迎接我。她喜欢花,喜欢一切美好的事物,在她家客厅墙上的正中央挂着一幅她收藏的画,特别有品位。但是她的高雅不会让你感觉到冷傲、陌生和距离,是亲切又自然的。她是我的‘女神’,也是我毕生学习的榜样。”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吴碧霞回忆。
  周小燕爱花,她拒绝一切礼物,除了鲜花。《音乐周报》总编周国安和友人去看望周小燕,在她家路口的小花店挑选了一束鲜红的郁金香,店主人扎花时忍不住问道:“是不是去看周小燕老师啊?”
  周小燕平日的饮食是粗茶淡饭,假如有学生想请她吃饭,她会说:“好长时间没吃法式大餐了,想呢!”脸上洋溢着少女的娇羞。
  她不怕老,也不服老,90岁接受采访时说,像踢世界杯足球赛,自己刚踢完上半场,还要努力踢好下半场。
  不知如今在天堂的周先生对这下半场是否满意,但“周先生真美”,是每个熟悉或者不熟悉她的人,都会发出的叹息。
  美,不是没有皱纹,而是皱纹里写着岁月磨砺过的天真与简单。她头顶上的“贵族”帽子,不是经济上的富足,而是精神上的富有。
其他文献
老伴是教数学的。没想到他把模糊数学也用在了日常生活中。  首先是模糊经济。家里的经济一概由我操办,除了大笔开支要由两人商量取得共识外,对一些日常开支,他从来就是不闻不问。娘家兄弟盖新房,借去3000元。两年后,打电话来还钱,老伴说不用还了,送给你们了!类似的人情债都被他模糊掉了。难怪他到老家,总被当贵宾,连他的臭袜子都被兄弟媳妇拎去洗了!  第二是模糊是非。我年纪大,记性差,难免丢钱、买假货、多付
人到70岁之后,衰老是个必然的过程,每天命运都在翻篇。如何延缓这个过程,给老人添活力,可上演三部曲。  别怕麻烦老人  我有个亲戚退休前是医院院长,但我生病挂号从不麻烦她。她满90岁后身体江河日下,女儿跟我说她的脑子开始糊涂了,我便隔上俩月带全家去拜会。我说,我们最近耳朵都很不舒服,你帮忙看看是怎么回事啊。老太太来了精神,拿出一个尘封的盒子,“这是真正的德国货”,她一边颤抖地组装一边找电池。然后,
早上9点,85岁的惠婆婆打开房门,胡阿姨已经拿着豆角和大葱站在门口了。提前说好的,今天惠婆婆想吃豆角馅儿的饺子,胡阿姨就早早地买了豆角送来;知道惠婆婆家的大葱也不多了,还特意买了几根大葱带来。中午11点半,胡阿姨又出现在惠婆婆家门口,放下手里一个修好的电视遥控器,端起惠婆婆包好的饺子,去杨大爷家送饺子了。  胡阿姨、惠婆婆、杨大爷他们都是社区“老伙伴活动”的参与者。“老伙伴活动”是社区举办的“邻里
人老,常有“今不如昔”之叹。但自感体力、脑力,30年前不坏不好,30年后不好不坏———殊无太大差异。  年轻时就爱健身,自创“捶龙泻玉法”———人体的十二经脉仿佛盘绕在体内的龙,以手在全身上下左右捶之,即是捶龙:早起空腹饮温开水,边捶边饮,由于身体受到震动,水从口中喷出,谓之“泻玉”(起洗胃作用)。经过一番捶打喷吐,骨松筋舒,里外通泰,倘若哪天不这样折腾一阵,浑身便紧巴巴地难受。几十年下来,我几乎
我爱好旅游,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只带孩子游玩。每次旅游归来,双方老人都搶着看我们的照片,那时我读懂了老人们的渴望。  后来孩子读高中住校,每个周末就成为我们带老人出门旅游的日子。第一次去抱犊寨,带上了我婆婆。考虑到老人年龄大了,我建议坐缆车观光,婆婆一口回绝:“出来爬山,却坐那个铁匣子,不如自己爬上去。”  妈妈听说我带婆婆出去玩,羡慕得很:“我比你婆婆年轻十多岁,下次出去玩,能跟你们一起去就好了。
“摔”:三分之一老人都摔过  老年人由于身体平衡性的降低,视力听力的下降等,很容易摔倒;老年人骨骼含钙量降低,骨骼变硬变脆,摔倒易造成骨折。同时身体的自愈能力下降,骨折后不易康复,这也是老年人怕摔的一大原因。  “堵”:肠胃怕堵,心更怕堵  老年人最怕堵的,一是消化道,二是心。老年人消化功能减弱,牙口不好,最好不要吃不易消化的食物。心情不好的危害就更大了,孤单自卑等负面情感长期郁结于心,会造成气血
杨王孙是汉武帝时人,以死后裸葬而闻名。  这位老兄家境富裕,平时极注意养生,凡能想到的各种办法无所不至。但在病重临终之际吩咐儿子说,“吾欲裸葬”,你一定要按照我的意思去办,到时用布囊裹住尸体,入地七尺,然后从足跟处引脱布囊,盖上泥土,这样我能早日回归自然。儿子很为难,从命吧,于心不忍,但父亲的话似乎又不能不听,于是请父亲的好友祁侯帮着做说服工作。  祁侯给杨王孙写了一封信:聽说你病了,我因事忙无法
2015年11月10日,德国前总理赫尔穆特·施密特逝世,享年96岁。这位深受民众爱戴的德国总理,在世界各国政要中,即使不算最长寿者,也是长寿者之一吧。  施密特逝世以后,网上出现了不少有关他的资料,文字的、影像的都有,其中有一个视频引起了我的注意。2015年1月4日,新浪网采访了梅兆荣先生。梅先生是资深翻译家,参与了施密特《与中国为邻》《未来强国》《大国与它的领导者》三本著作译成中文的工作。梅先生
炒菜之后控會儿油。把菜锅斜放2~3分钟,让菜里的油流出来,然后再装盘。青椒、豆角、荸荠、莴笋之类的蔬菜吸油较少,非常适合这种方法。控出的油可直接用来做凉拌菜,味道比色拉油更香。  拌凉菜时最后放油。拌凉菜最后放一勺香油或橄榄油,然后马上食用。这样食物还没有来得及吸收油脂,油的香气可以有效散发出来。  煲汤后撇掉上层油脂。鸡、排骨、牛腩、骨头等炖煮后都会出油,做好后把上面的油脂撇出来,可以大大减少油
一位老专家披露了一件往事:那时,他还不是专家,一位级别挺高的老干部因为咳嗽来找他看病,他检查发现没有大问题,就让老干部回家多喝点白开水。结果老干部觉得自己没得到重视,跑到科主任那里去告状,科主任马上安排老干部住進了高干病房。不就是咳嗽吗?止咳!吃了止咳药,确实不咳了。但痰咳不出来,变成肺炎了!不就是发炎吗?消炎!大量消炎药一用,炎症消退了,但是火毒出不来,变成急发性肺源性心脏病了!得了心脏病,喘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