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以来,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工商业经济发展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前所未有。全省经贸战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一手抓运行调节保平稳增长,一手抓结构调整促发展方式转变,工商业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但四季度和明年面临的经济环境更加复杂,需要认真分析,及早谋划,努力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前三季度我省工商业运行情况
前三季度我省工商业经济运行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工业经济平稳增长。1—9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1058.9亿元,同比增长15.9%。1—8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3160.9亿元,同比增长18.5%,其中实现利润1921.9亿元,同比增长15.1%。二是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产值增长30.3%,增幅列入大主要工业行业首位,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37.3%;石油化工、电子信息产值分别增长27.6%和27%,增幅同比分别提高4.5和6.2个百分点。造船、医药、光伏、新材料等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积极推进,全省累计关闭小化工生产企业3702家,超额完成省政府确定的关闭任务。三是节能降耗扎实推进。坚持结构、管理和技术节能三者联动,切实加大节能降耗工作力度。突出重点.着力抓好高耗能行业和“国家千家、全省百家”企业节能。稳步推进循环经济试点,组织500家企业开展新一轮清洁生产审核。四是商贸流通业加快发展。扩大内需、鼓励消费的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1—9月,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57.2亿元,增长23.9%,增速高于去年同期6.7个百分点。大力发展现代流通方式,骨干连锁经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全省前三季度连锁经营额增长20%以上。狠抓市场保供和监管,食用油、奶粉、猪肉等重要生活必需品市场运行平稳。
二、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
下半年特别是四季度以来,宏观经济形势发生较大变化,我省经济运行的困难明显增多,经济“下行”风险明显加大。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问题:
(一)工业生产增幅回落。自6月以来,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当月增速分别为16%、15.1%、12.1%、14.3%。虽然9月份当月增速比8月份提高了2.2个百分点,但总体上呈现回落态势。1—9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回落3.6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比上年同期回落5.2个百分点。工业用电下降明显。8月份全省工业用电量仅增长0.1%,9月份为4.9%。比8月份略有回升,但仍比7月份低7.5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12.4个百分点。
(二)工业投入增幅放缓。1—8月全省完成工业投资5178.6亿元,同比增长23.0%。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但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幅低于去年同期.且今年新开工项目减少:完成技术改造投资4672.4亿元,同比增长25.2%,增幅比去年同期降低9.1个百分点。工业投入放缓直接影响明年新的增长点。由于对未来发展前景不明朗,企业家信心指数下降,不少企业对新增投资实施“瘦身”计划.部分企业推迟原来的投资计划,已经实施的项目进度也有所放慢。1—9月,全省大工业生产用电报装容量984万千瓦,同比下降11%,低于上年同期增幅42.5个百分点。
(三)部分行业困难加重。1—9月全省房地产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4.4个百分点,已连续9个月下降。汽车销量创近40个月来新低,家电厂商的库存上升。和房地产、汽车等行业相关联的钢材、部分化工原料的生产企业纷纷限产,经营困难。“十一”黄金周之后,螺纹钢价格在10月7日、8日两天内大幅跳水500多元/吨。部分建材产品价格从7月份开始连续3个月价格大幅下跌,一些品种累计跌幅已超过20%。房地产、汽车等行业关联度高、带动性强,这两大行业既影响即期消费。也影响消费预期。目前居民消费预期发生明显变化.市场观望气氛较浓。
(四)经济效益大幅回落。1—9月,全省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8%,而工业品出厂价格仅上涨6.1%,两者“剪刀差”扩大至11.9个百分点。全省1—8月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和利润分别增长18.5%和15.1%,比去年同期分别回落21.5个和31.4个百分点。
三、下一阶段重点工作
加大保增长措施落实力度。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强工业运行监测分析,及时发现和反映经济生活中的突出矛盾与困难,抓考核、抓进度、抓落实。着力抓好省委省政府有关促进经济增长和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等政策措施的落实;配合有关部门加大督查力度.坚决落实省政府关于取消一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决定,切实减轻工业企业负担。
强化对不同对象分类指导。组织精干队伍赴各地开展调研,进行分类指导。针对当前增速放缓、成本上升、需求不足、投入减速等突出困难和矛盾,引导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加强组织协调,全力做好煤电油气供应和运输保障;深化银企合作,拓宽融资渠道,引导企业利用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缓解资金紧张矛盾。
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鼓励企业面向国际市场,加快建立和完善营销体系,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管理方法和人才,扩大产品出口。组织企业参加各种展销、交易、洽谈活动,努力稳定欧、美、日等传统出口市场,积极开拓新兴出口市场。积极支持大型连锁企业扩大市场占有率,推进“双进”工程,扩大城市社区消费;扎实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努力增加农村消费。引导企业根据消费发展趋势和市场特点,积极开发研制适销对路的产品,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促进产销衔接。支持有效益、有市场的企业开足马力扩大生产.引导和支持企业抓住岁末年初的市场机会,加快推出新产品,有效扩大市场份额。
切实加强企业管理。积极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采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和方法,全面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引导企业从生产、运输、流通等各个环节消化增支减利因素,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大力推动企业节能降耗.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推行生产经营全过程预算管理,加强成本管理,压缩两项资金占用。实现降本增效。
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按照“调优、调高、调轻”的要求,加快推进制造业由一般加工向高端制造转变、由产品竞争向品牌竞争转变、由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转变,使产业发展转入依靠科技进步、高素质人力资源和管理创新的轨道。提高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制造、系统集成、成套装备能力,着力打造软件、集成电路、计算机及网络设备、通信、平板显示等5条电子信息产业链,全力推动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环保四个新兴产业尽快扩大产业规模。坚持品牌化带动,加快纺织服装、轻工建材、冶金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努力增加有效投入。抓紧选排出一批产出规模大、带动力强、科技含量高的新增长点项目,加大培育扶持力度,对重点工业项目加强跟踪服务和支持保障,以增量发展带动存量调整。推进苏南传统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速度向苏北地区梯度转移。在转移中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在产业转型升级中扩大投入。提升江苏产业的竞争力。鼓励企业围绕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提升装备和技术水平。
着力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积极与省有关部门加强沟通联系,确保省政府《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中10条政策措施尽快落到实处。大力扶持105家重点培育的高成长型民营、中小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发展,促进中小企业做强做专。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完善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的管理使用,推动中小企业上市和试点发行集合债券。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形成一批区域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着力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
积极谋划明年发展思路。在全力做好四季度工作的同时,对明年工商业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困难与机遇等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总结各地应对复杂运行环境的成功经验与做法,提出明年工作的目标、思路和措施。围绕新型工业化的目标与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的能力,加快推进转型升级。
(作者系江苏省经济贸易委员会主任)
责任编辑 戈尚达
一、前三季度我省工商业运行情况
前三季度我省工商业经济运行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工业经济平稳增长。1—9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1058.9亿元,同比增长15.9%。1—8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3160.9亿元,同比增长18.5%,其中实现利润1921.9亿元,同比增长15.1%。二是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产值增长30.3%,增幅列入大主要工业行业首位,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37.3%;石油化工、电子信息产值分别增长27.6%和27%,增幅同比分别提高4.5和6.2个百分点。造船、医药、光伏、新材料等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积极推进,全省累计关闭小化工生产企业3702家,超额完成省政府确定的关闭任务。三是节能降耗扎实推进。坚持结构、管理和技术节能三者联动,切实加大节能降耗工作力度。突出重点.着力抓好高耗能行业和“国家千家、全省百家”企业节能。稳步推进循环经济试点,组织500家企业开展新一轮清洁生产审核。四是商贸流通业加快发展。扩大内需、鼓励消费的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1—9月,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57.2亿元,增长23.9%,增速高于去年同期6.7个百分点。大力发展现代流通方式,骨干连锁经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全省前三季度连锁经营额增长20%以上。狠抓市场保供和监管,食用油、奶粉、猪肉等重要生活必需品市场运行平稳。
二、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
下半年特别是四季度以来,宏观经济形势发生较大变化,我省经济运行的困难明显增多,经济“下行”风险明显加大。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问题:
(一)工业生产增幅回落。自6月以来,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当月增速分别为16%、15.1%、12.1%、14.3%。虽然9月份当月增速比8月份提高了2.2个百分点,但总体上呈现回落态势。1—9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回落3.6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比上年同期回落5.2个百分点。工业用电下降明显。8月份全省工业用电量仅增长0.1%,9月份为4.9%。比8月份略有回升,但仍比7月份低7.5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12.4个百分点。
(二)工业投入增幅放缓。1—8月全省完成工业投资5178.6亿元,同比增长23.0%。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但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幅低于去年同期.且今年新开工项目减少:完成技术改造投资4672.4亿元,同比增长25.2%,增幅比去年同期降低9.1个百分点。工业投入放缓直接影响明年新的增长点。由于对未来发展前景不明朗,企业家信心指数下降,不少企业对新增投资实施“瘦身”计划.部分企业推迟原来的投资计划,已经实施的项目进度也有所放慢。1—9月,全省大工业生产用电报装容量984万千瓦,同比下降11%,低于上年同期增幅42.5个百分点。
(三)部分行业困难加重。1—9月全省房地产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4.4个百分点,已连续9个月下降。汽车销量创近40个月来新低,家电厂商的库存上升。和房地产、汽车等行业相关联的钢材、部分化工原料的生产企业纷纷限产,经营困难。“十一”黄金周之后,螺纹钢价格在10月7日、8日两天内大幅跳水500多元/吨。部分建材产品价格从7月份开始连续3个月价格大幅下跌,一些品种累计跌幅已超过20%。房地产、汽车等行业关联度高、带动性强,这两大行业既影响即期消费。也影响消费预期。目前居民消费预期发生明显变化.市场观望气氛较浓。
(四)经济效益大幅回落。1—9月,全省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8%,而工业品出厂价格仅上涨6.1%,两者“剪刀差”扩大至11.9个百分点。全省1—8月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和利润分别增长18.5%和15.1%,比去年同期分别回落21.5个和31.4个百分点。
三、下一阶段重点工作
加大保增长措施落实力度。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强工业运行监测分析,及时发现和反映经济生活中的突出矛盾与困难,抓考核、抓进度、抓落实。着力抓好省委省政府有关促进经济增长和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等政策措施的落实;配合有关部门加大督查力度.坚决落实省政府关于取消一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决定,切实减轻工业企业负担。
强化对不同对象分类指导。组织精干队伍赴各地开展调研,进行分类指导。针对当前增速放缓、成本上升、需求不足、投入减速等突出困难和矛盾,引导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加强组织协调,全力做好煤电油气供应和运输保障;深化银企合作,拓宽融资渠道,引导企业利用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缓解资金紧张矛盾。
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鼓励企业面向国际市场,加快建立和完善营销体系,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管理方法和人才,扩大产品出口。组织企业参加各种展销、交易、洽谈活动,努力稳定欧、美、日等传统出口市场,积极开拓新兴出口市场。积极支持大型连锁企业扩大市场占有率,推进“双进”工程,扩大城市社区消费;扎实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努力增加农村消费。引导企业根据消费发展趋势和市场特点,积极开发研制适销对路的产品,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促进产销衔接。支持有效益、有市场的企业开足马力扩大生产.引导和支持企业抓住岁末年初的市场机会,加快推出新产品,有效扩大市场份额。
切实加强企业管理。积极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采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和方法,全面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引导企业从生产、运输、流通等各个环节消化增支减利因素,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大力推动企业节能降耗.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推行生产经营全过程预算管理,加强成本管理,压缩两项资金占用。实现降本增效。
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按照“调优、调高、调轻”的要求,加快推进制造业由一般加工向高端制造转变、由产品竞争向品牌竞争转变、由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转变,使产业发展转入依靠科技进步、高素质人力资源和管理创新的轨道。提高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制造、系统集成、成套装备能力,着力打造软件、集成电路、计算机及网络设备、通信、平板显示等5条电子信息产业链,全力推动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环保四个新兴产业尽快扩大产业规模。坚持品牌化带动,加快纺织服装、轻工建材、冶金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努力增加有效投入。抓紧选排出一批产出规模大、带动力强、科技含量高的新增长点项目,加大培育扶持力度,对重点工业项目加强跟踪服务和支持保障,以增量发展带动存量调整。推进苏南传统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速度向苏北地区梯度转移。在转移中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在产业转型升级中扩大投入。提升江苏产业的竞争力。鼓励企业围绕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提升装备和技术水平。
着力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积极与省有关部门加强沟通联系,确保省政府《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中10条政策措施尽快落到实处。大力扶持105家重点培育的高成长型民营、中小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发展,促进中小企业做强做专。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完善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的管理使用,推动中小企业上市和试点发行集合债券。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形成一批区域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着力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
积极谋划明年发展思路。在全力做好四季度工作的同时,对明年工商业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困难与机遇等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总结各地应对复杂运行环境的成功经验与做法,提出明年工作的目标、思路和措施。围绕新型工业化的目标与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的能力,加快推进转型升级。
(作者系江苏省经济贸易委员会主任)
责任编辑 戈尚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