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陵》看中岛敦文学中的命运观

来源 :美与时代(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good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岛敦是日本近代文坛的著名作家,在他仅33年的生命里为日本文坛创作了诸多不朽的杰作.《李陵》是中岛敦的遗作,亦是他的集大成之作,对于深入研究剖析中岛敦文学的内核具有极高的价值.该作描写了西汉名将李陵、史学家司马迁和名臣苏武,在面对不公命运时所选择的不同的生存方式及其各自对存在意义的思考与追寻,其中也蕴含着中岛敦对存在意义与人的命运的哲学思考.
其他文献
《消夏图》是元代画家刘贯道的一幅绢本设色作品,画面描绘了文人休憩消夏的场景.图像学是用来解释艺术作品的象征内涵以及研究艺术史的重要方法.刘贯道《消夏图》图像学分析根据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方法,从三个层面分析《消夏图》,理解该作品的深层次内涵,探究其美学的价值及历史意义.
作为《诗经》“十五国风”之一,《桧风》有着独特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是了解桧国文化和风貌的重要文献资料.《桧风·羔裘》是《桧风》中的第一首诗,诗人刻画服饰之美,实际上是在赞颂着装之人,表达诗人的忧思之情.“羔裘”“狐裘”是诗篇中频繁出现的词语,按照周朝的礼制,“羔裘”和“狐裘”有各自不同的服制特点与礼法要求,对“羔裘”“狐裘”进行词义的考辨与梳理是解读该诗主旨的关键.
明末清初,胡正言在南京创立的十竹斋及其刻印出版的《十竹斋书画谱》和《十竹斋笺谱》,在形式和印制方法上都突破了传统木版画的方式,形式上脱离以往的插图式绘画,还使用最先进的水印木刻方式,使木版画具有独立的审美功能,在我国印刷史和版画史上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对我国的版画艺术史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主要运用社会学方法探究十竹斋二谱版画创作的社会背景及其影响.
“元四家”之一的倪瓒在绘画中选取、创构了独特的亭子形象,即空亭形象.倪瓒的空亭形象打破以往亭子的跟从地位,不再隐匿山林背后,而放置于空旷的岸边,凸显空亭位置,使其成为绘画主题.不仅如此,倪瓒将画中空亭形象展现为亭与屋的两种型式,屋与亭本是两种不同的功能与形态,倪瓒却有意混淆并模糊二者的界限.同时,空亭形象随着时间与倪瓒生活环境的改变,演变出不同的特点.因而,倪瓒对空亭的关注与选择不仅表现在空亭经营位置的突出,还在于空亭形象的型式选择与形象演变.
广西瑶族长鼓舞历史悠久,其原型是瑶族先民祭祀祖先盘瓠的仪式,后来发展成为形式多样的长鼓舞.从单纯的祭祀仪式到既娱神又娱人的民间艺术,具有了审美性.瑶族长鼓舞从发展之初的仪式性舞蹈发展到后来娱乐性的舞蹈,具有了独特的审美特征,比如主要器具长鼓具有对称和谐之美、刚柔结合的动作之美、勃发向上的节奏美以及圆融和谐的意蕴美,这些使它经久不衰,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为中华民族文化增添了生命力.
日本无赖派作家太宰治的文学创作可分为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前期和后期的作品普遍具有颓废倾向,而中期的作品则大多轻松明快,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格.这种风格的不同既与作者自身经历有关,也必然受外部时局发展的影响.太宰治的中期代表作《富岳百景》,既完美地诠释了作者的文学重生思路,又巧妙地契合了当时所提倡的“素朴”“健康”“再生”的舆论导向.通过解读《富岳百景》中富士山的意象分析则中富士山的不同意象,探讨太宰治在探寻新的文学、新的人生过程中经历的思想蜕变.
1942-1945年期间,梅娘在北京沦陷区的创作不再局限于中短篇小说和女性题材,而是开始尝试长篇小说创作和更多具有社会批判意义的题材.为此,她走出书斋,更多地投身于社会活动,展现出深切的人道主义关怀.通过对比梅娘晚年自述与史料之间的出入,参照她未完成的长篇小说《小妇人》《百合花开》,可以窥见梅娘在沦陷区灰色地带创作时内心的犹疑与挣扎,以及梅娘力图超越自我的女性知识分子公共意识.
和其他文学体裁相比,科幻小说因其无限幻想性,使得其中的残障研究更具有特殊性.本文以残障理论作为基础,对选取的英美科幻小说中的残障主体进行分类,对人类基因残障和人造人身体缺失导致的残障进行探究,揭示他们的伦理困境,以此来重新审视未来世界中“残障”的定义.后人类时代的“残障”主体由人类延伸至人造人,展现了人类与科学技术之间的伦理问题.科幻小说中的残障研究不仅对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予以警示,也引起人们对即将到来的后人类时代关于“人何以为人”以及“何为正常”等问题的思考.
《新世纪福音战士》又称“EVA”,其叙事文本晦涩、神秘,无论人物关系还是故事内核都充斥着宗教神学和存在主义哲学的隐喻,以及导演庵野秀明在极端语境中在面对世界危机时对人类精神虚无和创建新世纪的自我诘问.《新世纪福音战士》的人格再生与重构研究将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中的“三人格理论”和“俄狄浦斯情结”分析EVA中碇真嗣人格的建立,以明晰精神分析学对艺术创作的介入.
《一个人的村庄》是作家刘亮程的散文集,作者少年时是村庄里的一个闲人,全书就是以这样一个“闲人”的角度,诗意地描述了黄沙梁这个远离城市的村庄,作者在描述这个生于斯长于斯的村庄时,自觉地改变人类中心主义的视角,怀着对自然的独特观察,展现了荒野之美以及在城市化的快速进程中村庄的独特价值,凝结着作者自身的家园意识和万物共生共感的生态整体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