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有效进行高中英语说明文的阅读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ma51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如何有效进行高中英语说明文阅读是当前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热点话题。和议论文、记叙文不同,说明文的事理更抽象,对学生也更具难度。因此,教师在正确指导学生后,要让学生分析、理解文本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意图,以此来深度解读、分析文本,把握文本。
   关键词:高中英语;说明文阅读;有效方式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可以说明和阐释客观事物和抽象事理。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说明文阅读一直是难点。因而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可以有效地进行说明文阅读,教师需遵从四个步骤指导学生。具体来说,教师要让学生在阅读之初,对文章周边相关信息进行了解,在快速阅读中,通过对阅读方向的把握,对语言特点进行分析。而后在事物特征的把握中,通过对作者写作意图的评估,对文本中的核心信息进行提取[1]。
   一、初读周边相关,预测主要内容
   语篇讨论的核心议题就是主题,主题通常渗透在语篇的全部内容中,其可以对作者写作的主要意图、文章中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基本认识和态度等进行体现。而高中英语说明文的主要内容就是以主题展开的。因此,在科学性较高的阅读文本中,教师要以文章的主题为核心,初读标题、配图和设题等。通过对设题题干的分析和中文提示词的了解,来初步预测文章的主要内容。
   以人教版必修四的“Language”教学为例,在本单元中,有一课为“Body Language”,在此课中,文章大标题为Body Language,副标题为Body Language speaks for itself,同时配了两个表示肢体动作的图片。通过这些信息,学生可以轻而易举得出文章的主题就是肢体语言,其中既有表达Body Language speaks for itself的观点,又有对一些肢体动作的含义进行介绍。作为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提出“以周边信息为依据,合理地预测、分析文本内容”的教学要求。并在适当时候,让学生在阅读验证和训练后,结合设题,挖掘文本信息。以此深度解读文本,掌握文本,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二、评估写作意图,把握阅读方向
   任何阅读文本,都有明确的写作意图,或是作者分享经历,或是展示不同观点,或是介绍有趣的事物。而课本中说明文的阅读文本,则需要学生以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编写者的选编意图为着手点,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在说明文的阅读中,学生需要思考文章作者的意图,需要了解为什么教材编写者要将此篇文章放在单元第一课,需要掌握命题者设题的意图。同时,由于说明文这一体裁往往就是为了说清楚某个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因而教师在教学时要以文本作者的意图为基础,考查学生的思维层次,让学生在提取整合信息要点后,归纳、评价、推理、判断知识信息。
   还以“Body Language”这一篇说明文为例。若是从教材选编的角度来看,本课是十九单元主题Language的第三课[2]。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单元主题为切入点思考,对编者的意图进行推测,以此掌握Language的類别包括Body Language这一信息。从文本作者的写作意图来看,教师需要以第一步的周边信息为结合点,以说明文的特点为支撑点,通过阅读不断验证、推测出文章的主要目的,了解文章中Body Language的概念、重要性和应用方式等。这样方能让学生在明确的阅读方向中掌握文本知识。
   三、分析语言特点,高效快速阅读
   事实上,要想把握文章内容,需深层次地解读句子和篇章,更要研究文本材料中的词汇、语法、句法和修辞等。说明文一般都是采用科学严谨的语言,客观地阐述事物,其中不会有太多情绪化的语言。从词汇方面来说,会应用严谨的措辞来准确表达和描述所说明的事物,其中包含较多不太口语化的词和专业术语。以语法、句法方面来看,通常会应用较为复杂、不够口语化的句子结构,虽然这样可以科学性地阐述事物,但也加大了理解难度。而修辞方面,则会应用多种修辞手法来描写事物[3]。在“Body Language”这篇说明文中,就有不少的专有词汇和比较复杂的句子内部结构。因而教师可以在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后,从词汇、句子、篇章等不同层面,训练学生的说明文阅读能力。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依据具体情况,应用猜测或省略的方式来学习生词;可以利用抓句子主谓的方式,强化学生对句子主要意思的理解;可以组织学生在对文章的逻辑词给予重点关注后,以此掌握主要信息,理解段落句间篇章。让学生通过对逻辑词和重点句的理解,来掌握段落之间的逻辑。从而在篇章结构逻辑的了解中,整体提高对说明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综上所述,在高中英语说明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需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在初次阅读中对周边信息进行理解;在对说明文的主要内容进行预测后,通过对语言特点的分析、对事物特征的把握等,对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行评估,解读说明文的词汇、语法、句型和篇章。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时,训练阅读技能。
   参考文献:
   [1]熊学锋.高中英语阅读之说明文解题策略[J].数码设计(上),2020,9(5):170-171.
   [2]李青青.基于思维导图的高中英语说明文阅读课实践[J].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32(3):139-142.
   [3]唐乐丽.例谈基于文体理解的高三英语说明文阅读教学[J].基础教育参考,2019(19):51-53.
其他文献
摘 要:教育现代化进程加速,使体育教学受关注度日渐提升。为使学生呈现良好的精神面貌、提升其体能素质,助力其综合能力协调发展,应创新体育教学工作开展形式,重视对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使其接触不同的体育项目,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因此,应使体育训练具有趣味性、科学性与实效性,针对不同学生的运动能力,设置差异化训练任务,使体育教学工作迈向新层次,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在此,针对体育教学中的有效体育训练
摘 要:从当前自己所在学校教师布置英语作业和学生完成作业的实际情况入手,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创意作业的实践研究,力图改进教师布置作业的思维模式和内容,帮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享受乐趣,提升语言运用能力,提高跨文化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创意作业;实践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小学英语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了更高的要求,更加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心理发展过程。心理团体辅导课渐渐作为心理健康课程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模块,通过心理教师合理高效地组织团体辅导课,有助于学生纾解负面情绪,感受集体关怀,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从心理团体辅导在学生课堂中的重要意义出发,深入研讨如何提高心理团体辅导的实际课堂效果,从而全面发挥心理团体辅导的多种功能。   关
摘 要:师德建设工作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简要分析了加强小学教师队伍师德建设工作的必要性。针对小学教师队伍师德建设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有效解决办法。   关键词:小学教师;师德建设;策略   具有优秀师德的小学教师团队是现代社会积极发展的一股巨大推动力,它对形成正确的社会舆论和文化品德传承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加强小学教师师德建设对教师个人的发展、形成良好的校风班风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科技创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数学教育的创新也逐渐深入人心.为了适应当前科技创新的要求以及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使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课
摘 要:在高中英语试题的类型中,阅读、理解这类型的题目占有较大的比例。而阅读、理解的类型基本上都是记叙文、议论文以及科普文等,且每一种类型的阅读、理解在做题过程中都有相应的解题技巧,掌握了相应的技巧并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巧妙地运用,那么阅读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失分的几率也会大大降低。   关键词:高中英语;记叙文;阅读理解;技巧   记叙文大致可以分为以记人为主和以叙事为主。前者主要是对人物的经历、
经历了自由、舒适、慢节奏的假期生活,重返校园后,如何帮助孩子们在心理上迅速适应校园生活呢?潍坊市北海学校心理课题组的老师们从学校、老师、学生和家长四个层面设计了小
期刊
摘 要:新课改要求学生要全面发展,如果要有效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在学校开设社团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但是在农村小学开展有效的社团活动将会困难重重,所以就农村小学社团活动有效组织进行分析。   关键词:农村学校;社团活动;教育资源;全面发展   一、在农村开展学生社团活动的意义   1.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学习的第一课堂为教室,而社团活动可以称为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学校
摘 要:高中政治课基本覆盖经济、哲学、政治等内容。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内容深度越来越强,部分学生感到学习有压力,或感到枯燥乏味。教师应思考怎样让课堂变得活跃有意义,探索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高中政治;学习效率;教学策略   高中政治课是一门现实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学生中应理论联系实际,从理论出发结合社会现状和时事新闻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新课
摘 要:水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母体文化。自古以来,无论是老子之“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还是孔子之“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总能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在不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今天,不妨试着向水学习做教育,推行“如水教育”。“如水教育”包含着对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具有水之品行的期许。   关键词:如水教育;“进”“润”课堂;教学改革   水,生命之源泉,万物之根基。水,沉淀了厚重的中华文化,是推动人类社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