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鄱阳湖老爷庙水域环境特征与沉船事件的成因研究

来源 :自然灾害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hl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鄱阳湖地处江西省北部和长江中下游南岸一侧,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在鄱阳湖老爷庙水域,近半个多世纪来已有百余艘船只离奇沉没失踪,因此该水域被称为“中国百慕大”.沉船原因众说纷纭,前人对该水域做过水下考古、物探等多项调研,但仍未探明沉船事件的确切成因.作者近年来对该水域作了多次气象、水文、地质调研和物探与钻探,发现老爷庙水域沉船事件与该区气象、水文动力条件和地质地层结构等因素密切相关.根据对老爷庙水域沉船记录、气象观测数据和两处代表性钻孔的分析发现,老爷庙水域沉没的船只大都掩埋于水底16.1 m至31.3 m厚的第四系全新统细砂和淤泥质地层中,这不仅与该区全年≥8级风的日数有163 d左右、平均约3d就有一次大风有关,而且与该处位于弯道螺旋环流区有关.进入老爷庙水域后,水面骤然变狭窄,造成水流的弯道环流与狭管效应,使流速逐步增大到1.54~2.00 m/s,且在主槽外还产生涡流,船只被大风掀翻后受老爷庙一侧凹岸弯道螺旋环流掏蚀作用影响,易被卷入湖底厚度大且结构松散、较塑至流塑状、易在缩经与塌孔的Q4细砂和淤泥质土层中被掩埋,这是老爷庙水域至今仍有沉船还被掩埋在淤泥和砂层中未能打捞出来的原因所在.从沉船记录看,船员虽未选择≥8级风的天气在此航行,但由于此区存在弯道螺旋环流,4~6级风的天气就易造成沉船事件.因此关注大风天气和风向的突变以及弯道螺旋环流是确保在该区航行安全的关键.
其他文献
在地震灾害事件中,不同结构类型建筑的破坏程度不同,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不同,掌握不同结构类型建筑物的数量有利于做好地震风险管理.本文以怀来县城为例,采用监督分类中决策树(CART)分类法、随机森林(Random Trees)分类法对建筑物群进行了分类,并与实际调查及目视解译结合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监督分类的两种分类方法均可用于城镇建筑物群的分类.
鉴于传统构件抗火试验无法反映周围构件的约束作用,而整体结构火灾试验成本高、通用性差、对设备要求较高等缺点,抗火混合试验则可以兼顾上述2种方法的优点,力求与整体结构火灾试验结果保持一致.本文以四层四跨平面混凝土框架为研究对象,将边界条件简化,采用数值方式模拟试验子结构柱,基于ABAQUS分别建立多尺度框架、传统受火柱模型和混合模拟模型,试验子结构分别为约束中柱和边柱,同时将分割界面延伸至上层柱中点及两侧梁反弯点,更好地反映试验子结构的约束条件.比较了3种模型的局部受火柱柱顶的高温力学性能等,结果表明:传统受
本文考虑了多维地震下高耸机场塔台结构的易损性分析.通过SAP2000建立塔台模型,选择了真实地震波数据,每条波的加载方式均为水平一维,水平二维和空间三维.以地面峰值加速度(PGA)作为地震强度的指标,基于Bootstrap参数区间估计法建立了在不同PGA不同维度地震的多维概率地震需求模型.建立了性能极限状态方程,通过蒙特卡洛(MC)法求解了破坏概率,得到了易损性曲线,并进一步引入易损性指数描述塔台的地震损伤,研究表明:在四种性能极限状态下,二维地震得到的破坏概率显著高于一维地震激励,因此若只考虑一维地震会
针对低矮建筑屋面易损区局部风毁进行风洞试验,对比研究了0°与18.4°坡角屋面局域风毁所致内外平均风压系数特性、内外压脉动特性以及屋面净风压极值变化规律.结果 表明:两种屋面的开孔所致平均内压系数均随开孔率增大而增大,但平屋面开孔所致平均内压系数受来流风向及开孔形状的影响更大,明显大于坡屋面开孔情况;平屋面开孔脉动内压放大效应明显高于坡屋面开孔;坡屋面开孔所致内压的Helmholtz和旋涡脱落频率均低于平屋面开孔,屋面开孔所致内压的Helmholtz频率基本不受开孔位置及风向角变化的影响.
尾砂的合理处置利用涉及国民经济发展和区域环境保护,无纺土工布和编织土工布等土工织物使得尾砂在边坡工程中的应用潜力大大提升.在尾砂模袋筑坝工程中土工织物会由于不均匀变形产生褶皱,明确褶皱对土工织物/尾砂界面的剪切特性的影响有利于工程安全分析.为此,利用改进的直剪仪对无纺型和编织型2种土工织物分别与铜尾砂和钨尾砂2种材料界面进行了剪切试验;通过预先设定土工织物褶皱方向和宽度的方法,试验分析了褶皱情况下土工织物/铜尾砂界面的剪切性状.研究结果表明:无纺土工布与铜、钨尾砂间的界面剪切强度要高于编织土工布界面,界面
为突破边坡地下水无法从俯倾孔自然流出的物理限制,创建了俯倾孔液压流排水法.该方法利用边坡地下水位线与坡面地形线正相关的渗流场条件,通过注浆封闭俯倾孔的孔口段,在孔底的透水段中形成高于孔口的水头压力,利用地下水的压力差迫使孔内地下水通过排水管流出孔口,满足边坡实时排出地下水的需要.通过边坡渗流场分析,论证了俯倾孔液压流排水方法的可行性,模型试验展示了俯倾孔液压流排水方法的有效性及其排水发生过程.建设了首个边坡俯倾孔液压流排水法的应用示范工程,工程应用测试表明透水孔段内地下水的水头高度随着地下水的入渗而提高,
黄土中垂直节理普遍发育,垂直节理的存在是导致黄土滑坡发生的重要危险性因素,针对黄土垂直节理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问题,采用室内试验的方法,通过分析含垂直节理试样的典型破坏方式及应力-应变关系,初步得到了含垂直节理试样的强度与破坏特点.进一步的,进行了含垂直节理边坡的安全系数解析计算,提出了分别含闭合垂直节理和张开垂直节理的边坡安全系数计算公式,最后通过有限元数值分析,计算了垂直节理的长度效应、临坡距离效应与倾角效应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张开型垂直节理试样的强度小于闭合型,破坏速率大于闭合型;
东河口滑坡是汶川地震触发的典型高速远程滑坡之一,本文利用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建立包含整体运动距离、前缘运动距离、整体速度和高速水平4个评价指标的评价体系,对影响东河口滑坡高速远程运动特性的3个重要因素(滑体内摩擦角妒T、滑面内摩擦角ψM、滑坡体节理形态)进行定量评价.研究发现,滑面内摩擦角对4个评价指标均有显著影响,滑体内摩擦角对滑坡的整体运动距离、前缘运动距离及整体速度具有明显影响,但对最大速度影响较小,仅为滑面内摩擦角影响下的21.8%,证实了滑体强度对滑坡高速远程运动能力的积极作用;另外,
对软弱夹层采用应变软化本构模型,利用有限差分软件获取软化后软弱夹层的强度参数,代入极限平衡方程,实现极限平衡法与有限差分数值模拟方法的有效结合,提出有限差分极限平衡法.通过对顺层岩质边坡施加后缘推力,在模拟滑坡渐进破坏的过程中研究不同推重比T/M(即后缘推力与滑体自重的比值)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当推重比T/M≦0.145时,后缘推力不足以使滑带发生应变软化,边坡处于稳定状态;当T/M=0.181时,安全系数自3000步开始降低,8000步时彻底失稳;T/M=0.290时,安全系数自1000步开始
受城市化进程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城市内涝问题广泛而频繁地出现.全面、及时地监测和预报城市内涝灾害,可以有效减少因内涝灾害造成的损失.以宁波市白鹤社区为例,根据芝加哥雨型对城市降雨进行概化,分析城市社区地形及水文资料,运用管流模型与地表漫流模型进行耦合,建立城市内涝水动力学模型,力求模拟洪水过程及可能造成的淹没情况.得出结论:(1)根据芝加哥雨型得出,在2h短时暴雨强度下,重现期越长,降雨强度越大,降雨强度先增加后减少;(2)根据水动力模型模拟得出,该区内涝风险以中度积涝为主,即积水深度为15 ~ 50 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