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全切除术对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血清VEGF、TGF-β1水平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来源 :中国实用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z663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对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NG)患者术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

106例双侧NG患者根据不同术式分为两组,每组53例。观察组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对照组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情况,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1个月血清VEGF、TGF-β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1年,统计两组疾病复发率、术前及术后1年SF-36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

观察组手术用时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血清VEGF、TGF-β1、IGF-1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血清VEGF、IGF-1低于对照组,TGF-β1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21%(7/53),对照组为9.43%(5/53),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年无复发病例,对照组复发6例,复发率为11.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SF-36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给予双侧NG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血清VEGF、IGF-1等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且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疾病复发率低,改善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新辅助化疗前后乳腺癌多药耐药基因(MDR1)、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情况,了解耐药机制发生机制及分析耐药基因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之间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5年5月乳腺癌患者25例,均给予新辅助化疗。经3个疗程TEC化疗方案后,检测乳腺癌耐药基因MDR1 mRNA、BCRP mRNA表达情况。结果乳腺癌组织中新辅助化疗
目的比较咪达唑仑与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及剂量。方法随机选取自愿进行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患者各200例进行研究。玉溪市人民医院使用2 mg咪达唑仑(A组)复合丙泊酚麻醉,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医院使用10 μg舒芬太尼(B组)复合丙泊酚麻醉。咪达唑仑和舒芬太尼提前3 min静脉滴注,然后再静脉滴注丙泊酚(10 mg/s)。比较两组丙泊酚注射痛语言等级评定量表评分(VRS
目的探讨MRI、CT、X线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脊柱结核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5年6月有完整影像学资料的50例脊柱结核患者,观察患者X线、CT、MRI的影像学表现,比较三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CT对脊柱结核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2.65%、68.88%、72.33%,MRI对脊柱结核检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6.39%、79.6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