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职计算机教学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在教学中引入分组协作学习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文综合分析了分组协作式学习模式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希望能够对培养更专业的计算机技术人才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分组协助;学习模式
中职院校中,计算机专业是热门专业,在专业教学中,培养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技能型人才是根本要求。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在教学中有很多新的教学模式和手段被引进,教师应多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像分组教学就是其中一种。对于计算机教学来说,需要比较多的实验实践课程,在课堂上,学生需要有自我思考和学习的时间和机会,分组协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分组协作学习模式概述
分组协作学习模式其实在当前的教学中比较常用,是以小组或者团体的方式让学生之间针对某一问题或者作业进行协作学习的一种方式。分组协作是一种教学方式、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管理方式。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分组的方式,将学习成绩不同的同学进行排列组合,让学生之间形成帮带作用,也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同学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角色,比如每个小组需要有一个组长,有一到两名发言人,还有一名记录员等等,并且小组发言时学生必须进行轮流表现,教师还可以在分组教学中加入竞赛的模式,让每个组表现的欲望更强烈。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应该在分组时安排好相应的任务目标,让小组的学生一起去实现这个目标。这一学习形式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是引导者的身份。由此可见,分组协作学习模式具有合作性、自主性、交互性、高效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学生能够比较积极地投入到分组学习中,分组协作学习还能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学习方面事半功倍。
二、分组协作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1.确定分组策略及应用
分组协作学习的前提是要先进行科学分组,很多教师经常让同学们进行前后桌分组讨论或者是自由分组,这其实并不科学,科学的分组是在教师熟知每位同学在计算机科目学习中的优劣势之后再进行分组搭配,比如,教师习惯让学生进行分组学习,学生也比较能接受这种方式,那么,可以为了方便,来将班级的同学进行重新排座。分组原则是每个小组内既有计算机方面成绩好的学生,也有成绩中游的学生,也需要有成绩较差的学生,这样将学生进行交叉组合,并且还要考虑到将自制能力强的学生和自己能力差的学生进行交叉组合,让小组内的学生互相监督、互相学习。
例如,在学习《计算机C语言》课程时,教师应注意所有学生在这方面的课程学习情况,有的学生在编程方面能力较强,可以优先选出这部分学生作为各个小组的组长,然后再按人数往组内进行搭配,确保每个小组都有一个科目学习能力强的组长来组织组内协作学习。这样,当小组内有学生对某一编程计算产生困惑时,可以优先在组内解决困惑。
在分组时,很难能够把每一组的能力分配均匀,必要时可以进行调整,尽管分组不能直接决定学生的学习情况,但分组的好坏却可以影响分组协作学习的效果。
2.协作学习方式的策略及应用
中职计算机的协作学习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理论知识的学习,一方面是实验课程的学习。
在理论课程中,学生的协作学习主要是计算类题目的学习,很多题目相对比较复杂,学生通过协作的方式可以找到多种解体思路,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比如,为了达到一个网页效果而进行编程,那么所能达到效果的编程方式有很多种,小组内学生可以每人写出一条,然后看看谁写的好,选出既快又好的一种方式。协作式学习还可以随着教师的讲课内容来进行,比如教师讲的一部分内容时,就让学生来思考提出新的问题,这时想问题和解答问题都可以以小组的方式进行。
在实验类课程中,学生的协作学习主要是研究性题目的学习。比如,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在实验课中以小组的方式来设计一个计算机操控程序,这时,一个人的力量可能不能很好的实现,就可以先进行分组协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中选择相应的命题并作出预判分析。另外,在学习一些计算机应用软件时,更加适合利用分组协作学习模式,比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Dreamreaver来更新学校网站的主页面,从页面设计到内容的更新都以小组为单位来完成,这可以作为一个期末作业,看哪个小组制作的最好,并且给予奖励,还可以投稿到学校网站,进行作品展示。
三、小结
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分组协作模式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地指导作用,还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在分组学习中要注意让每个学生都发挥作用,综合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教师可以通过分组协作教学的模式来提高课堂效率,培养更多新型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诸军.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分组协作式学习的应用[J].才智,2013(01)
[2]桂新田.解析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学与教育信息化,2012(23)
[3]胥新;陈礼贵.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分组协作式学习初探[J].新课程学习(下),2015(02)
关键词: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分组协助;学习模式
中职院校中,计算机专业是热门专业,在专业教学中,培养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技能型人才是根本要求。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在教学中有很多新的教学模式和手段被引进,教师应多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像分组教学就是其中一种。对于计算机教学来说,需要比较多的实验实践课程,在课堂上,学生需要有自我思考和学习的时间和机会,分组协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分组协作学习模式概述
分组协作学习模式其实在当前的教学中比较常用,是以小组或者团体的方式让学生之间针对某一问题或者作业进行协作学习的一种方式。分组协作是一种教学方式、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管理方式。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分组的方式,将学习成绩不同的同学进行排列组合,让学生之间形成帮带作用,也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同学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角色,比如每个小组需要有一个组长,有一到两名发言人,还有一名记录员等等,并且小组发言时学生必须进行轮流表现,教师还可以在分组教学中加入竞赛的模式,让每个组表现的欲望更强烈。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应该在分组时安排好相应的任务目标,让小组的学生一起去实现这个目标。这一学习形式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是引导者的身份。由此可见,分组协作学习模式具有合作性、自主性、交互性、高效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学生能够比较积极地投入到分组学习中,分组协作学习还能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学习方面事半功倍。
二、分组协作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1.确定分组策略及应用
分组协作学习的前提是要先进行科学分组,很多教师经常让同学们进行前后桌分组讨论或者是自由分组,这其实并不科学,科学的分组是在教师熟知每位同学在计算机科目学习中的优劣势之后再进行分组搭配,比如,教师习惯让学生进行分组学习,学生也比较能接受这种方式,那么,可以为了方便,来将班级的同学进行重新排座。分组原则是每个小组内既有计算机方面成绩好的学生,也有成绩中游的学生,也需要有成绩较差的学生,这样将学生进行交叉组合,并且还要考虑到将自制能力强的学生和自己能力差的学生进行交叉组合,让小组内的学生互相监督、互相学习。
例如,在学习《计算机C语言》课程时,教师应注意所有学生在这方面的课程学习情况,有的学生在编程方面能力较强,可以优先选出这部分学生作为各个小组的组长,然后再按人数往组内进行搭配,确保每个小组都有一个科目学习能力强的组长来组织组内协作学习。这样,当小组内有学生对某一编程计算产生困惑时,可以优先在组内解决困惑。
在分组时,很难能够把每一组的能力分配均匀,必要时可以进行调整,尽管分组不能直接决定学生的学习情况,但分组的好坏却可以影响分组协作学习的效果。
2.协作学习方式的策略及应用
中职计算机的协作学习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理论知识的学习,一方面是实验课程的学习。
在理论课程中,学生的协作学习主要是计算类题目的学习,很多题目相对比较复杂,学生通过协作的方式可以找到多种解体思路,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比如,为了达到一个网页效果而进行编程,那么所能达到效果的编程方式有很多种,小组内学生可以每人写出一条,然后看看谁写的好,选出既快又好的一种方式。协作式学习还可以随着教师的讲课内容来进行,比如教师讲的一部分内容时,就让学生来思考提出新的问题,这时想问题和解答问题都可以以小组的方式进行。
在实验类课程中,学生的协作学习主要是研究性题目的学习。比如,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在实验课中以小组的方式来设计一个计算机操控程序,这时,一个人的力量可能不能很好的实现,就可以先进行分组协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中选择相应的命题并作出预判分析。另外,在学习一些计算机应用软件时,更加适合利用分组协作学习模式,比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Dreamreaver来更新学校网站的主页面,从页面设计到内容的更新都以小组为单位来完成,这可以作为一个期末作业,看哪个小组制作的最好,并且给予奖励,还可以投稿到学校网站,进行作品展示。
三、小结
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分组协作模式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地指导作用,还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在分组学习中要注意让每个学生都发挥作用,综合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教师可以通过分组协作教学的模式来提高课堂效率,培养更多新型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诸军.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分组协作式学习的应用[J].才智,2013(01)
[2]桂新田.解析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学与教育信息化,2012(23)
[3]胥新;陈礼贵.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分组协作式学习初探[J].新课程学习(下),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