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中心肌损伤及心肌梗死的诊断与鉴别

来源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tao7073823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心肺复苏(CPR)患者外周静脉血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及心电图ST段抬高的动态变化及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结果 ,探讨患者CPR后心肌损伤及心肌梗死的诊断及鉴别方法 .方法 选择26例CPR且自主循环恢复(ROSC)>24 h的患者,于入院后CPR 0(即刻)、4、8、12、16、20 h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CK-MB、cTnI活性,ROSC后每隔2 h复查心电图,CK-MB、cTnI活性升高并出现心电图ST段抬高,可疑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者,即进行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无ST段抬高者(C组,5例)不进行冠脉造影检查.冠脉造影显示冠脉血流通畅、未发现梗塞者列为A组(15例);若冠脉主干或分支发现梗塞.出现心肌梗死.即列为B组(6例);D组为15例健康体检者.对各组患者CK-MB、cTnI的动态变化及心电图ST段抬高的程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CK-MB、cTni于CPR 4 h开始升高,CK-MB于12 h达峰值,cTnI于16 h达峰值,之后逐渐下降;ROSC即刻心电图出现多导联ST段抬高,之后迅速下降,于ROSC 2 h ST段降幅多超过50%.B组CK-MB、cTnl于CPR 4 h开始升高,20 h内逐渐升高;心电图于ROSC即刻出现多导联ST段抬高,2 h后升高的ST段进一步上移.C组CK-MB、cTnI于CPR后逐渐升高,分别于CPR后12 h、16 h达峰值;心电图ST段压低或无明显偏移.D组CK-MB、cTnI在正常范围内表达,心电图ST段无明显偏移.结论 CPR过程中,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肌损伤,部分患者出现了急性STEMI.CK-MB、cTnI在CPR后逐渐升高,但对心肌损伤与STEMI的早期鉴别无特异性价值.相对而言,心电图具有较早的预测价值:抬高的ST段于ROSC 2 h回降>50%以上,或CK-MB、cTnI酶峰分别前移至CPR 12 h或16 h内多提示心肌损伤;而ROSC 2 h后ST段无回降趋势或CPR 20 h内CK-MB、cTnI逐渐升高多提示合并STEMI,此时需行紧急溶栓或介入治疗。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前列地尔对2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PDN)的治疗效果.方法 以2015年1月—2017年3月156例2型糖尿病PDN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
目的:针对糖尿病并发白内障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具体效果展开研究分析.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均为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接诊的糖尿病并发白内障患
目的观察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及30例同期单纯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内膜为对照组中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波动与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2016年5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行动态血糖监测(Continuous Glu
11月7日-9日在厦门召开的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十二次全国学术会议上公布了最新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初步统计结果:20岁以上成年人中糖尿病患病率已超过10%,而在上世纪90年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单侧腰麻和全身麻醉对应激反应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0月到2018年10月于我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66例老年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
目的 研究棕榈酸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刺激的肝星状细胞(HSC)增殖、凋亡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2(caspase-1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液氮保存下的肝星状细胞株,于3
期刊
目的 研究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术前发生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相应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脏外科2004年1月至2016月2月连续收
目的 比较庆大霉素与曲安奈德用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4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分别用庆大霉素(庆大霉素组)和曲安奈德(曲安奈德组)进行三叉神经外周支阻滞.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治疗效果.分别记录治疗前、连续5周(每周1次)的注射前以及治疗结束后1、2、3个月的VAS,并记录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后的VAS与治疗前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