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布局,规划三年

来源 :语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5_1_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种观点将广义的作文定义为口头作文和书面作文,将狭义的作文定义为书面作文。我们提出这样的分法:广义的作文指一般意义上的写作训练,即培养学生写作素养的日常训练,而狭义的作文是指作文的应试训练。
  虽然应试作文是建立在学生整体语文素养基础上的,但有经验的老师,包括有考试经验的学生都知道,有些文笔极佳的学生在考场上永远得不到高分,甚至常常跑题,这就说明写作水平与应试作文水平的不对等性。纯个性化的写作与应试作文要求不吻合恐怕是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从另一方面看,有些学生尤其是语文基础不是很好的理科生,文笔一般,日常写作可能乏善可陈,但是考试时却篇篇切题。这说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短时间阅读理解能力对写好考场作文是多么重要。
  因此,我们认为我们定义的广义作文(写作素养训练)和狭义作文(应试作文训练)应该是并重的,这样既可避免写作素养好但却不切题的学生遗憾失分,又可使写作水平一般但审题准确的学生获得高分,这当然是一件难事,但并不是做不到的事。
  因此,我们认为高中作文训练应该抓住以下几个问题:
  
  一、作文教学的顺序
  
  1
  作文教学的主次顺序。
  (1)书写习惯(包括字迹工整、减少涂改等)的培养很重要。
  (2)写作素养培养和审题切题训练并重,换言之,书写训练、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并重。
  
  2
  作文教学的逻辑顺序。
  (1)从日常训练的操作上看,应该是按照激发兴趣、训练表达(口头、书面)一鼓励观察、训练思考一规范程序、审题切题的顺序,循序渐进,这样有助于全体学生的素养提升。
  (2)从时间段来说,高中三年,每年应该完成不同的任务。如果我们可以完整地把相对稳定的学生从高一教到高三,不妨设计一个为期三年的教学计划:高一培养学生作文兴趣、保护学生思维和表达的活力和生动性;高二培养学生基本的辩证思维方法、落实话言表达的准确性:高三训练学生短时间内把握题意的准确性和迅速组织材料切合题意的正确性。
  
  3
  作文教学的操作顺序。
  作文训练在操作中有一些小的原则,试举几个:
  (1)先短后长:先练写片段再练写成文,先理解短语料后分析长语料。
  (2)先小后大:先思考小话题再思考大问题。
  (3)先放后收:先放手让学生写,培养了兴趣后再进行文体、内容等方面的限制。
  (4)先“甜”后“苦”:先让学生尝到写作的甜头,再约束学生按具体要求、限制去写。
  (5)先简单后复杂:先练习简单话题,再练习复杂的话题。
  (6)先具体后抽象:先拿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进行训练,然后再训练抽象的。
  
  二、作文教学的态度
  
  1 寓教于乐,把快乐放在教学中,让学生在作文中不但能体会到作文水平提高的快乐,还能体会到亲身实践、人际交往、眼界开阔、思维提升的快乐,这样就可以克服一些轻视母语、急功近利的问题。
  2 寓乐于教,把训练活动设计得丰富而有意义,这样在教学生的过程中教师也能体会到快乐,从而把苦趣变成乐趣。
  3 不包办,敢放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定下基本内容和方向后让学生自己去操办,教师做好监控。
  4 兼容并蓄,为我所用,不但不把作文教学与语文教学的任何一个环节割裂开,也不把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割裂开。“大语文”的思维有助于培养“大气”的语文教师。
  
  三、作文教学的方法
  
  在新课程背景下,依托各种社会条件,作文教学的方法可以更丰富。本文在日常的作文、札记之外,再以年级为顺序各举几例。
  
  1 高一年级
  (1)姓名来历介绍。在开学之初让每个学生准备3分钟的讲话,内容是介绍自己,可以讲自己姓名的来历、有关自己名字的故事等。可以单独组织一次活动,也可以作为每天课前讲话的内容。
  (2)好书介绍。学生每人向大家介绍一本自己喜欢的书,这可以作为课前讲话的内容长期进行。鼓励学生介绍学校图书馆的书,对抗信息无纸化,培养学生习惯图书馆的阅读氛围。
  (3)社会热点调查报告会。提前一两个月布置报告会主题,让学生自由分组,自定小主题,自选时间、形式进行调查,教师不定时监控进度,避免懈怠,然后在商定的时间内做形式多样的调查报告。要求各小组给每个人都安排任务,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
  (4)硬笔书法比赛。这对卷面书写大有好处。时间不必长,字数不必多,可一学期一次,坚持三年。
  
  2 高二年级
  (1)辩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训练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的快速反应能力。选择社会热点或长期无定论的论题学生会更感兴趣,例如在抗战胜利五十周年时有学生定辩论题为“中国应该不应该向日本要战争赔款”,连旁听的其他学科老师、校领导都忍不住上去发言,气氛极为热烈。
  (2)名著改编演出。强调改编意在强化写作训练目的。
  (3)广告评述。言简意赅的广告有助于培养学生精细观察的能力,可以教给学生思维方法,也可以作为评论训练的素材。
  
  3 高三年级
  (1)身边小事的交流。有助于调节高考复习期间的紧张气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感悟生活的习惯和能力。如果班级人数少,可以专门安排一个活动,让每位学生聊一聊今天来学校的路上有什么人或事触动了自己、自己怎么想的、为什么。
  (2)作文素材交流。有助于培养合作、互助的精神,更有利于学生积累素材,提高深入挖掘、准确使用素材的能力。要求学生积极积累鲜活的时事素材,培养时代感,避免积累过于陈旧的素材,对于旧素材要善于挖掘新意义。
  (3)集中审题训练。将各种作文题分类整理,每次解决一组或几组作文审题的问题。要反复进行这种集中训练,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正确的思维习惯,为快速审题打好基础。
  很多老师一边喊累一边呼吁语文课时太少:“加上那么多的授课内容哪里还有作文教学的空间?”借用20a8年北京高考作文的一句话:“很多事情看起来达到了极限,实际上还存在很大的空间。”统筹好我们的石头、沙子和水,学生的瓶子里还是可以装进更多好东西的。
其他文献
手机报是中国移动与国内主流媒体单位合作,通过彩信和WAP方式,向用户提供资讯服务的一项业务。手机报的类型很多,有新闻早晚报、体育新闻、无线音乐、凤凰聚焦等24种,上线的时间也各不相同。本文讲的手机报是2005年10月1日上线的新闻早晚报。  “IN”是个英文单词,有“流行的、时髦的、时尚的”之义,“IN语”就是流行语的意思。本文讨论的手机报IN语是笔者日积月累。从2008年12月12日到2009年
许多语文教师都有类似感慨,篇幅越短的文言文越难教。就拿《记承天寺夜游》来说,全文不到百字,即使字字落实、句句对译,似乎也耗费不了多少时间,那么剩余大把的时间该做什么呢?这对许多教师来说是个不小的困扰,“除了疏通文义外,不知道还可以讲些什么”。这样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呢?笔者在学术期刊网翻检新时期以来有关此文的一百多篇教学研究论文,梳理后发现大家解决问题的主线十分明晰,即“深挖作者”。这种深挖对《记承天
上文(见本刊2014年第3期)呈现了2013年各省市语文高考卷阅读部分的典型选择题,并从题干表达和试题考点的公开解释两个角度梳理了七类选择题考查的能力要素和能力层级。以下将结合具体题目和答题思维过程两个方面透视这些典型题目实际考查的阅读能力情况。  三、典型题目实际检测的阅读能力  1.类型1具体题目测试能力分析  下列对××(概念或某个词语)的理解(或表述)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  这一类型的题目
《我的书斋》全文意趣盎然,文脉之中具有强烈反差,甚至是悖理:明明是一个简陋的场院,根本不是书斋,不但要说成是书斋,而且认为胜过建筑华美的书斋;明明连桌子都没有,只是木板和椅子凑合搭成的勉强可以书写之处,硬说成胜过文人雅士的书桌;明明是半小时就要追随木瓜树影移动方能写作,却乐此不疲,说是比之在书斋更自由;明明是连遮风挡雨的屋顶和墙壁都没有,偏偏要说是世上所有的最雅致的书斋都比不上。这一切,在通常情况
打开《语文与生活》扉页,史绍典先生为该书所写的题记中就映入眼帘。题记是这样写的:  我用两只眼睛/一只看语文/一只看生活/这样/我便有了一切  语文/我全部的生活/生活/我全部的语文/语文与生活/就是全部的我  史绍典先生的题记是他语文观的高度概括,我们乍一看,好像他要阐明的就是美国教育家科勒·涅支的观点——“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但细细品味,并非如此。因为史先生还融入了一个生命个体—
为了揭示最为钟爱的人物心灵的深层,托尔斯泰为他心爱的主人公设计了一系列外来的干扰,意在把人物打出常规,让娜塔莎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首先是安德烈的父亲提出了一个不容置疑的条件,“把婚期推迟一年,到国外走一趟,养养身体”,看看爱情是不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这本是很小的波折,但是在娜塔莎的心灵中,激起了不小的波澜。她觉得一年的等待太久了,太煎熬了。这显然是在强调娜塔莎的浪漫情感是极端的。为了揭示
张志公先生是著名语言学家与语文教育家,被誉为是对传统语文教育做如此认真、系统、深入研究的“仅有的一位学者”。[1]他以数十年孜孜不倦的艰辛努力系统搜集、全面整理、深入研究了我国数千年来浩如烟海的语文教育史料,特别是众多残存的蒙书,撰写出《传统语文教学初探》《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及众多文章,对传统语文教育成败得失进行了具体阐发。他对传统语文教育的发掘与研究具有多方面重要意义,特别是在研究中表现出的探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和新课程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各种语文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江苏灌南新知学校的“自学·交流”教学模式、山东昌乐二中的“271”教学模式、河北围场天卉中学的“大单元”教学模式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面对色彩纷呈的教学模式,有的语文教师感觉眼花缭乱,有的则盲目照搬。其实,我们认为构建适合教师自身特点和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才是最佳选择。  我校现有语文教师42人,青年教师32
当今网络信息时代,语言变异和传播的速度加快,网络上诞生的流行词语、句子等层出不穷。最近,一种新型的网络语体——“甄嬛体”迅速蹿红,频频出现在各大论坛、微博以及贴吧,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引起了媒体的关注。  “甄嬛体”得名于宫廷大戏《后宫甄嬛传》。网友模仿剧中古色古香、富有典雅韵味的台词,造出语调不急不缓,口气不惊不乍的句子。例如:  (1)今儿个是小长假最后一日,赶着回家虽是要紧,却也不能忘了安全二
《文心》是叶圣陶先生和夏丏尊先生合作完成的一部语文教育的经典之作。作品于1933年1月1日开始在《中学生》杂志上发表,每期两篇,至1934年6月1日连载结束,共32篇。1934年6月,开明书店出版单行本,1983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再版。《文心》是“用故事的体裁来写关于国文的全体知识”[1];正像单行本的副标题所标明的,是部关于阅读与写作知识的“读写的故事”。关于“写”的方面,《文心》体现出了其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