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渗透作用探微

来源 :职业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D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逐渐得到了重视.一些院校也开设了一部分旨在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课程.由于高职院校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要教育目标.体现在课程设置上,就不可能开设系统而全面的人文素质课程。那么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应该以什么方式进行?这个问题的关键矛盾就是如何在有限的学时里将人文素质课的效能发挥到最大.使学生能够真正从中受益而成为满足市场需要的社会人。就此.笔者略书浅见,乞教于方家。
其他文献
大学生进入高等教育阶段,英语的学习和掌握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是每一个高素质人才都必须掌握的。由于我国以汉语为母语的国家,没有英语学习的语言环境,因此,几乎每一个经历过初等教育,再进入高等教育的学生,虽然有很多年的英语学习,但是在英语的应用性上却显得明显不足。这也与我国历来的英语教学传统有关,长期以来,英语教学以语法为主要内容,这就偏离了语言的实践性要求。这种不良的倾向尤其表
当代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惑与挑战,其中,来自就业方面的种种困难最富有挑战性。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实现了许多人上大学的愿望,严峻的就业形势却令无数莘莘学子焦虑和彷徨。一方面,用人单位招不到对口人才,另一方面大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大学生作为中国发展的潜在的丰富人力资源,其充分就业与否,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发展。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如何为大学生就业释疑解惑,应该引起全社会尤其是高等教育工作
由于受高校扩招的影响,目前高校毕业生,特别是本身处于竞争劣势的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逐渐显现出来。截至2004年9月1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73%,比去年同期增加3个百分点。其中研究生就业率为93%,本科生为84%,而高职高专生只有51%,低于全国高校平均就业率。因此,加强对高职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就显得特别重要。然而,大多数高职高专就业指导只是通过几次就业指导课就完成,没有贯穿于整个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