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立新:要让藏药走向世界

来源 :决策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01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米八六的大个子,戴一副金丝边眼镜,温文尔雅,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藏药现代化研究中心研究员,长时间在青藏高原从事藏药研究。他,就是汉族科学家魏立新。
  他是国家第一个立项的“民族医药”项目的首席科学家,研究领域专注于和中医药有着同样古老与神秘传统的藏医药。
  魏立新是汉族,但他却有个宏大的理想,希望自己为之奉献终身的藏医药研究能够造福于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健康事业。
  
  回答“佐太”炼成一千多年后的问题
  “佐太”是藏语音译,“佐”是炼制,“太”指灰粉,“佐太”炮制实际上就是藏药中的炼丹术。这是历代名藏医对剧毒液体水银通过特殊炮制加工方法减毒后制成的半成品药品,不但基本消除了水银的剧毒,且具有神奇疗效,被尊为藏药中的至宝。
  “佐太”之所以神秘,就在于能够将有毒的汞,通过与另外8种金属、8种矿物以及其他几十种原辅料进行复杂配伍、炼制、反应后,变成无毒的药。这种神秘的藏药已经被雪域子民使用了一千多年,但现代人对“佐太”重金属的内服却存有争议:究竟“佐太”的重金属元素成分是不是的确没有毒副作用?“佐太”临床使用剂量对人体有毒还是无毒?主要的蓄积靶器官是什么?毒效关系如何?
  “佐太”炼成一千多年后,以上尖锐问题将由一位汉族科学家来解答。“许多人都说藏药有毒,但是藏民族的经验却证明藏药并没有显示有毒。”魏立新说,“自己的信仰和成功治疗疾病的经验被世人怀疑,这是藏族同胞最难以接受的事情。”
  为了明辨是非,魏立新查阅过的文献堆垒起来,甚至比他的身高还高。迄今为止,他也没有找到确切证据,证明以硫化汞为主要成分的“佐太”对人体健康是有毒的。
  为验证“佐太”的安全性,需要从传统炮制工艺的辅料规范、炮制技术、质量控制和安全评价等方面入手,这就意味着需要彻底弄清整个炮制工艺的化学过程。而这种丹药的神秘炼制工艺非常复杂严谨,在中国五大藏区里,掌握“佐太”炮制技术的老藏医仅有十几人。其整个工艺的基本操作,尽管历史流传下来的书中都有一些记载,但那些最为关键的技术,只能通过历代的藏医直传、单传。千百年来,藏医术并不轻易传给外族,更不用说藏医药中的至宝“佐太”的炮制技术了。
  藏医药领袖人物、西藏藏医学院院长尼玛次仁,非常反感有些人打着研究藏药的旗号却在毁坏藏药现在的形象与未来的前途。现在,他已经成为魏立新研究藏药的最强力支持者。
  魏立新说,“‘佐太’是藏药中的绝密技艺,尼玛院长不仅亲自带着我参观了‘佐太’炮制工艺的现场,我临离开的时候,他们还把‘佐太’炮制工艺的藏文复印给我;金子银子做出来的成品和半成品,我都可以拿走用于实验,这是之前无法想象的事情。”
  刚开始打交道的时候,魏立新曾几度登门拜访,尼玛院长根本就不见他。和其他许多藏医大师打交道,魏立新基本上每次都会先吃上几回这样的闭门羹,但最后他总是能够成为这些大师们的座上宾。理解和信任,诚意和执著,魏立新跨越了这道多年来没有人能轻易跨过的鸿沟,创造了一个奇迹。
  由于历史形成的原因,各地区藏药“佐太”的炮制各自为战,工艺混乱,缺乏质量控制,难以实现安全保障。这一次在“民族医药发展关键技术示范研究”这个大项目中,魏立新首次组织起了西藏、青海、四川、甘肃等地的藏医院及藏医药研究机构,以及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著名高校,对藏药“佐太”的特色传统炮制工艺、质量控制及安全性评价等开展了深入的科学研究。
  “这是整个项目的重中之重,也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院士要求我们重点解决的藏药最急需解决的问题。”魏立新说。
  
  一千颗“蒂达”种子相当于一粒小麦
  起源于印度的藏药材“蒂达”在中国的成功引种栽培,是魏立新人生坐标上的重要标记。
  “蒂达”是藏语中对印度獐牙菜这种藏药材的称呼,是藏医中用来治疗肝病的首选药物,仅在尼泊尔、印度有分布。藏医用其入药1300多年,一直是靠私人带入国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藏药标准》收载的200个成方制剂中,有30个处方使用蒂达,占总方剂的15%。但是,近几年随着使用量、使用频率的快速增加,蒂达的野生资源面临枯竭,已于2002年被印度列入一级濒危药材的行列。因此近些年来,国际上开展了蒂达人工栽培的大量研究。但到目前为止,国外最好的结果仅仅是完成了蒂达细胞组织培养的苗期研究,而人工栽培的种子出苗率等问题尚未解决。
  2004年,为了实现在中国对蒂达的引种栽培,魏立新带着团队去尼泊尔寻找蒂达。那次从尼泊尔采回来的种子,现在在温室中已经长到2米高了。魏立新完成了蒂达的种子萌发,土壤出苗,促进抽薹、开花及病虫害防治等温室关键技术研究,在温室和大田环境中,都已完成蒂达从种子—出苗—抽薹—开花—成株—种子一个完整生命周期,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完成了该植物的人工栽培实验。
  魏立新的秘诀在于把种子一颗颗地挑出来。蒂达的种子很小,一千颗种子才相当于一粒小麦,也就是说一千颗种子仅有25毫克左右。这么小的种子撒入土中,用肉眼根本无法观察。如果土壤不平整,对于种子来说就相当于落入了万丈深渊,它根本无法生长。“很多人没有种植成功,是因为不知道种子的真实大小。”魏立新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语)。仔细就是你的伟大之处。”
  魏立新几度用生命换回的种子,已经突破了蒂达在青藏高原高纬度、高海拔、高寒地区的生长限制。在世界上首先实现大田苗成活2年,并顺利地越冬。蒂达的引种栽培成功,弥补了我国不生产该药材的一个空白,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我们藏药将来要走向世界”
  “我们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立足‘西北’和‘高原’,搞藏药研究的历史已有40年,但一直没有形成完整的系统。从到这个研究所工作的那一天开始,我的志向一直就没有改变,就是要统一藏药标准,用现代科学方法解释藏药的有效性,让藏药走向世界。”魏立新说。
  2006年,魏立新参加了国家民委举办的民族医药高级研修班,他在课堂上一如既往地不多说话,但是记录本里的文字却密密麻麻,既有对多个民族医药专家意见的集思广益,也有自己多年来对民族医药发展见解的积累和归纳,引起了国家民委领导的高度重视。
  2007年,国家民委的相关领导提出,请魏立新作为民委的代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协商,写出申请国家民族医药科技支撑计划的项目方案。这个方案几经专家论证后得到通过。作为一位汉族科学家,魏立新在民族医药研究方面的造诣,得到了参与论证的各位民族医药专家的首肯。他也把握了人生的一个重要发展契机。
  接受记者采访时魏立新说:“我们现在的民族医药研究可谓活力四射。民族医药若与中医和西医比较,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文化背景,西医文化背景是海商文化,藏蒙医药背景是游牧文化,中医药背景是农耕文化。二是寺院医学,藏医有1200年的寺院医学历史,这一点与中医极不相同,而到现在藏医仍保持这个传统。三是西医的特点在于形态解剖、结构观察,中医在于思外揣内、功能观察,藏医在诊脉等方面类似中医,但解剖学特别发达,比西医的解剖学早了1000多年。这和藏族的天葬习俗有关。在藏医‘曼唐’(医学卷轴画)里,许多对人体结构和解剖的描述就十分清楚。”
  魏立新说,他的理想在于解决民族医药和西医并存且相互理解的问题,“今后传统和现代医药的结合点,可能就在矿物药上。矿物药成分相对简单,易于用西方医学理论进行解释,便于用现代方法技术进行验证,容易被现代社会所接受和认可”。
  “互斥并不是矛盾,而有可能是互补。藏医药等传统医药和现代西方医学的关系,就像长江与黄河这两条均发源于我们青海的大河,都东流入海,但却在各自流域养育着亿万生命,也并不需要一定要把它们两条河合并起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希望世界上的各种医学体系并存,能够互相理解,取长补短,同时造福于人类,这就是我最大的愿望。”魏立新说。
其他文献
随着数字化、移动互联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正悄然改变传统的信息传播渠道,改变传统媒体竞争格局,改变我们日常的工作、生活习惯。作为拥有一百年历史的广播亦无可幸免,从最
期刊
为了适应新课程教学,体现新课程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我们大胆探索各种有助于落实新课程的教学形式和具体的实践操作程序,有效开展思想政治课教学,全面理解新课程整体内容,提高新课程的教学质量,思想政治课教学应立足于新课程的实践。那么,怎样才能更好进行課堂教学?怎样才能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把基础知识消化?在贯彻新课程理念的同时,怎样在课堂上与学生合作?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等等一系列问题都要求我们老师处理得
【摘要】主要针对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展开研究。首先,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进行简要阐述,进而重点论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策略。为便于论述,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策略有机划分为:课前模块运用策略和课中模块运用策略两大部分。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初中数学教学视频混合式学习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起源于美国,后在世界各国普遍流传开来。如今,我国关于翻转课
(临沂西郊实验学校)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迫切要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只有及时应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主要论述了新课改形势下语文信息化教学的一些策略。  新课改语文信息化教学策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也得到了前所未有发展机会,同时普遍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当中,在
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9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相统一,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相统一,带领人民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壮丽篇章。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1945年党的七大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正式写进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党的宗旨是社会历史前进的内在要求和无
【摘要】数学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学科,有很多学生认为枯燥乏味。但是,在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也会有不一样的乐趣。课堂教学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那就是课堂的艺术性导入,对于每一节课的教学导入,都是这一堂课开始的序幕。如果能够做好课堂导入,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们能够更感兴趣地接受新课程的学习,也会增加学生们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与教学质量。因此,初中数学课堂艺术性导入的实践
自马歇尔在19世纪末提出外部性概念后,理论界有大量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特别是在如今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外部性理论的研究和拓展也有了更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外部性的概念、以及外部性理论的演进和发展入手,对外部性理论的历史和当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并作出简单的评析。  外部性的概念界定  外部性亦称外部成本、外部效应。它可以分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外部经济就是一些人的生产或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