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传略:生平 业绩 学说(七)

来源 :团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pian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国方略1917至1919年,孙中山倾其毕生学力著《建国方略》,系统地抒发自己的建国宏愿和构想。《建国方略》由《民权初步》、《孙文学说》和《实业计划》三篇构成。《民权初步》原名《会议通则》,出版于1917年,后编为《建国方略之三:社会建设》,教育国民怎样去行使民权;《实业计划》是用英文写成的,原名“中国国际发展(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China)”,发表于1919年6月,后编为《建国方略之二:物质建设》,是“圆家经济之大政策”;《孙文学说》于1919年春夏间出版
其他文献
从黑河市节能减排的现状出发,深入分析节能减排面临的难点,提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强能源依法管理、加大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支持节能减排技术的创新"等项节能减排对策。
当今政治思想都有其深刻的根源;大众政治思想具有继承性和变革性;影响当今我国大众政治思想的因素促进了我国当今大众政治思想的现代性变革;大众政治思想的变革对政治发展有一定
2009年12月14日出版的俄罗斯学术期刊《俄罗斯杂志》第28期刊登了主题为"中国现代化之俄罗斯视域"的一组有关中国模式的论文和访谈。各国专家对中国模式或中国道路进行了提炼,
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社会通过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起源于隋朝。有着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唐代,科举制度已经发展完备,与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