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的法理和机理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ing28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土空间规划是我国新时期的基础性规划,必将对全国国土空间保护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从法理和机理两方面考察了目前国土空间规划遇到的难题,包括法律依据、上位规划问题,规划过程中的上下互动、目标权衡、承载力测算问题等。应尽快出台《国土空间规划法》,要加强战略研究以更好地指导国土空间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过程应坚持采取自上而下为主、上下互动的做法,既保证国家及宏观区域的大局不出问题,也体现低层次区域的特殊性和发展诉求。国土空间规划应根据效用极大化原理,协调好生产、生活和生态之间的关系;资源承载力可以作为高级别区域空间规划的重要约束,一般区域则可适度集中布局人口和产业,以提高土地的综合效率和生态生产能力。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上位规划;资源承载力;效用极大化原理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19.029
  根据目前我国情况,我国自然资源部正在紧锣密鼓的组织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对于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资源开发强度过大,导致我国部分地区资源严重匮乏,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不利于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针对这一现象,对我国的国土空间开发理念和开发模式重新进行审核,对我国的国土空间规划定位与实施进行分析,从而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国土空间规划相关政策。
  1、国土空间规划的相关概述
  国土空间的规划是中央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出的重大部署。它既是一份统一我国国土空间利用保护的纲领,也是一次对各级政府职能、专业人士的动员会,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我国的国土空间规划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改革开放的头十年,表现为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相结合。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城市规划恢复、区域空间规划得到重视以及国土空间规划雏形显现;第二个阶段我国进入城乡统筹时期,规划重心从城镇空间进一步发展到乡村空间;第三个阶段就是21世纪以来至今,我国逐步走向城市时代,区域性、空间性规划得到全面升级。我国第二次国土空间规划、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战略性区域空间(如国家级新区、国家级开发区、国家级扶贫区、国家级生态保护区),另外还有很多跨区域空间规划,在21世纪初,特别是2010年以后得到全面快速发展。
  2、国土空间规划机理
  2.1编制过程到底是应该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
  机理是指在实现某一特定功能的过程中,系统内各要素的内在工作方式以及诸要素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运行规则和原理。我国的各级各类规划一般都要求下级规划服从上级规划,因此都是先有国家级规划后有地方性规划;先有高层次区域的规划,后有低层次区域的规划。自然资源部2020年1月发布的《省级国土空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提出,省级国土空间规划是对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的落实和深化,是编制省级相关专项规划、市县等下位国土空间规划的基本依据,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发挥承上启下、统筹协调作用,对市县级规划编制提出指导性约束要求。
  2.2计划经济的教训不容忽视
  这种自上而下的规划体制能保证全国总体管控好,协调发展好。但也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上级规划的基础依据是什么?一张图就能保障其规划的科学性、严谨性?没有系统翔实的其他基础数据,规划就容易成为空中楼阁。二是地方特色、下级诉求怎么体现?规划和计划一样,很容易造成“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局面。当年计划经济失败,原因就在于此。
  2.3现实实践遭遇尴尬
  自上而下的规划编制方法在现实中也遭遇尴尬:真要是“自上而下”编制规划的话,那就应该先编制、发布全国的,后编制、发布省域的,以此类推,才能保证下级服从上级。但目前的现实情况是:目前全国的国土空间规划(纲要)尚未发布,各省的规划也没有发布,各地市、甚至有的县域却都在推进规划的编制,这不能不造成混乱。
  3、国土空间规划的实施路径
  3.1设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指标
  一方面,国土空间规划指标体系的设置必须响应党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实现“多规合一”,促进国土空间的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这是各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指标设置的共性要求。另一方面,指标设置要突出每个城市的个性,反映城市发展目标和战略。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对预期性指标进行调整,可增加与地方特点相适应的指标,也可选择部分预期性指标作为约束性指标。
  3.2构建“1+X”互为补充的国土空间规划新型学科群体系
  国土空间规划学科是一个以国土空间规划人才培养为核心,并包括城乡规划、自然资源管理、不动产登记、海洋管理等多学科的学科群体系,这不仅是适应自然资源统一管理以及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及实施监督的客观要求,也是协同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与国土空间专项规划、详细规划相关关系的客观要求,还是构建支撑山水林水田湖草生命共同体这一国土空间格局特征的客观要求。据此,针对当前国土空间规划相关学科体系较为健全,但国土空间规划这一核心学科缺乏的问题,国土空间规划学科体系的建立,关键在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专业学科,形成包括国土空间规划理论、规划方法、规划政策、大数据规划技术、规划实施评价、规划监督管理等学科内容于一体,具有学士、硕士、博士等专业人才培养链的学科教育体系,并在此基础上与现有国土空间规划相关学科结合,构建“1+X”的国土空间规划学科群体系。
  3.3打造“专才+通才”的国土空间规划学科新型知识体系
  空间规划体系作为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法律特征的特殊体现,是规范国土和区域开发、落实城市管理的重要手段和空间机制,也是指导国土空间布局、保障空间治理机制有效运行的必然要求。由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及其实施监管,兼具综合性与专业性特征,因此,需要构建适合“综合+专业”国土空间规划学科特征的“专才+通才”新型知识体系。任何缺乏理论逻辑、理论高度和理论支撑的国土空间规划,都可能会陷入规划失误。基于此,国土空间规划学科的链式知识架构包括基础理论、规划原理及其应用、专项规划及详细规划、规划政策及监督管理等方面。而地理学、生态学以及人居环境学为其基础理论的重要支撑;发展规划的理论与方法,国土空间规划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是国土空间规划学科知识体系的核心;专项规划、详细规划方法及其实践是国土空间规划学科知识体系的具体拓展;国土空间规划政策及监督为国土空间规划学科知识体系的重要补充。
  结语:
  我国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大方向已经清晰明了,但是在一些方面依然有些不足,一是思想认识上,学界有各种不同的想法和声音,目前最重要的就是要统一思想认识和技术标准;另外,各部门也要平等相待、和平相处,摒弃过去政出多门、政策混乱、内容冲突的现象。二是理论指导上,要探索新的国土空间规划理论和编制方法。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一部关于国土空间规划的法规,也没有相关编制条例或编制办法。在这种情况下,当前通过广泛研讨形成一个统一理论指导的法律规范是十分迫切的。
  参考文献:
  [1]孙施文.中国城乡规划学科发展的历史与展望[J].城市规划,2016,40(12):106-112.
  [2]黄贤金,张晓玲,于涛方,等.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笔谈[J].中国土地科学,2020,34(8):107-114.
  [3]吴次芳.国土空间规划的三个基本属性解读[J].土地科学动态,2019(4):9-11.
其他文献
春节假期后一开工,奥比中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团队就开始了忙碌的工作:新品发布会在即,一批人攻坚算法难题,另一批人进驻发布会现场;东莞的自建工厂也开足马力,应对新产品的供应链需求……在深圳前海蛇口自贸片区乃至整个特区,这种“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随处可见。  一切都始于40多年前的那个“春天”——  1979年4月,广东省委负责人向中央领导同志提出兴办出口加工区、推进改革开放
期刊
这是掷地有声的庄严承诺: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这是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道奋战在脱贫一线。  这是人类反贫困历史上的伟大实践:经过8年持续奋斗,到2020年年底,中国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
期刊
【摘要]建筑钢筋混凝土构造能够合理地提升房屋建筑的可靠性和抗压能力,另外也可以合理地减少对资源的耗费,减少工程施工成本。水泥混凝土工程施工能够合理地提升道路桥梁的抗压能力和负载工作能力,增加道路桥梁的使用年限,因而混凝土工程施工获得普遍的应用。可是与之相对性应的便是近些年的混凝土产质量问题,尤其是裂缝,它的直接影响到房屋建筑与道路桥梁的使用期限,减少房屋建筑與道路桥梁的可靠性,对大家的人身安全产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一个重大政治判断。这一判断,明确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赋予党的历史使命、理论遵循、目标任务以新的时代内涵,为我们深刻把握当代中国发展变革的新特征,增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提供了时代坐标和科学依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重大政治判断,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  党的十九大代表、西藏自治区错那县麻麻
期刊
【摘要】基于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问题,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村庄规划迎来新的历史使命与创新要求。本文对城乡统筹以来武汉市近十余年村庄规划编制背景、特点、问题;从规划理念、规划思维、规划路径、规划主体方面探析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下的武汉村庄规划创新方法。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村庄规划;规划历程;武汉市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19.0
【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规划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为了确保城市规划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我们必须不断探寻有力的工作方法和设备,提高我们城市规划的水平,进而确保我们社会经济稳定持续地发展。本文想就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工作中的应用简要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可以对改善我们城市规划工作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关键词】地理信息;城市规划;应用  【DOI】10.12334/j.issn
【摘要】在我国,商品房买卖与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民生问题息息相关,为了规范商品房市场,党中央及政府部门对于房地产行业的管理投入了足够的关注,希望能够通过完善的销售管理手段来降低不必要的法律风险。但是从实际情况分析,在商品房销售管理中,依然有法律风险的存在,需要消费者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保障自身合法利益。  【关键词】商品房;销售管理;法律风险;防范对策  【DOI】10.12334/j.issn.100
【摘要】在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这也为城乡规划工作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条件。而在传统的城乡规划建设当中,其主要就是使用各种建筑资源来扩建城乡,而在大数据时代中,已经可以采用现代化的高端技术系统来更加高效的收集数据信息、分析数据信息,并将城乡的基本建设需求作为基础所在,制定出相应的发展策略,使得城乡建设目标能够得到科学、合理的规划,在充分利用其各种建设技术以及建设资源的同时,在根本上实现
【摘要】社会在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同时人们对建筑本身有了更高的要求。当下,现代建筑中融入了多元化的元素,让建筑在具有实用性的基础上更具观赏性。将美学融入建筑设计过程中,探索不同的设计方式,通过美学理念设计出更具艺术感的建筑。  【关键词】建筑设计;美学观念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19.041  建筑设计行业是当今世界最被人们所广泛
【摘要】当今社会对于村庄规划问题要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篇文章主要对村庄规划建设的意义进行分析。  【关键词】村庄规划;正确引导;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分析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19.036  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发展而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其历史责任也是非常巨大的。根据农村的生产发展、生活状况、乡土风情、村容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