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贝多芬第五号小提琴奏鸣曲第一乐章

来源 :参花(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lingyu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第五奏鸣曲(《春天》)由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发表于1801年,F大调,“春天”的名称并非贝多芬本人所命名,而是后人根据作品第一乐章的旋律和内容赋予的,通常也被称作《春天奏鸣曲》(The Spring Sonata)。《春天奏鸣曲》属于贝多芬成熟时期的创作,充满了乐观自信、朝气蓬勃的情绪,乐曲看似在描写大自然春意盎然的景象,但更多的是描写正值青春年少的贝多芬对生活的感触。在音乐的主题与乐章之间,更加鲜明地反映了音乐的对比性,和声语言的复杂运用,远关系的调性布局,既增强了音乐的表现性,又使这种表现在一定的结构之内有所联系。由于《第三交响曲》的构思与完成,标志着充满贝多芬个性色彩的创作风格确立,也标志着他创作盛期的到来。大量的作品显示出他天赋异禀的音乐才能与独到的个人魅力,《春天奏鸣曲》正是在此时创作的。在风格上,他继承了海顿、莫扎特的创作传统,但与真正的古典主义音乐风格相比还具有不同的个人特色。
  关键词:贝多芬 《春天奏鸣曲》 小提琴 钢琴 重奏
  一、作者简介
  贝多芬出生于德国莱茵河畔的波恩,是欧洲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与交响乐之父海顿、音乐神童莫扎特被合称为维也纳三杰。贝多芬对古典主义音乐做出了极大贡献,对奏鸣曲式和交响套曲结构有了新的发展和创新。创作分为创作早期(1770—1802)、成熟期(1803—1813)、创作晚期(1815—1827)。
  贝多芬的一生共创作9部交响曲、2首弥撒、32首钢琴奏鸣曲、1部歌剧、5部钢琴协奏曲、10首小提琴奏鸣曲、16部弦乐四重奏、1首小提琴协奏曲、1部声乐套曲。从数量上看并不多,但是内容形式更为复杂和宏大,更富有深刻的哲理性和社会意义。他对古典主义音乐作出了极大贡献,对奏鸣曲式和交响套曲结构有了新的发展和创新,既是古典主义的总结者又是浪漫主义的开路人。
  二、作品简介
  第五号小提琴奏鸣曲共分为四个乐章。第一乐章Allegro 奏鸣曲式的快板乐章,乐章开始,由小提琴奏出主题鲜明、富于歌唱性的主题旋律,这也是这部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最脍炙人口的旋律,如同一股春风扑面而来,使人心旷神怡;第二乐章Adagio motto espressivo 慢板,三部曲式结构,结束句较长,旋律先由钢琴奏出,后由小提琴重复,形成一段亲昵的对话,旋律平缓、优美,给人营造出种温柔、安静、静谧安详的感觉,与第一乐章欢快的旋律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三乐章,Scherzo-Allegro motto,谐谑曲,复三部曲式,每一个部分又被分为上下两个乐段,开始主题由钢琴奏出,节奏活泼、明快、富于弹跳性,三声中部不再延续第一部分断断续续的节奏型,而是以连续不断的快速流动音型与第一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三段以da Copa的形式,对第一段作原样重复;第四乐章Rondo-Allegro ma non troppo回旋奏鸣曲式,结构为A-B-A-C-A-B-A,一共由三个主题组成,首先由钢琴奏出第一个主题,由向下的三个模进结构组成,在主题最后一次呈现时,进行了变奏处理,先是钢琴声部使旋律隐隐约约奏出,但可以分辨,紧接着是小提琴声部的变奏,在节奏上突出了附点的节奏型特征,整部作品在钢琴与小提琴一唱一和的对话中愉快结束。
  三、第一乐章分析
  第一乐章Allegro,奏鸣曲式快板乐章,F大调,4/4拍。
  (一)呈示部(1—86小节)
  1.主部(1—25小节)
  F大调,A乐段分为上下两个乐句,4+6不对称结构;主题由小提琴奏出一个渐强两拍的长音,演奏时弓速由慢逐渐加快;左手揉弦频率由慢至快以达到渐强的效果;后两拍采用十六分音符时值紧凑的波浪式的音阶,与前两拍形成鲜明的对比。演奏时十六分音符要有颗粒性,即连贯又要颗颗分明,钢琴声部右手使用分解式和弦,左手根音持续进行,在听觉上呈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
  接着在F大调五级和弦上使用相同节奏型叙述。第三小节作平稳下行级进后在第四拍作八度大跳,随后又进行下行级进。之后的小节对第三、第四小节作模仿手法,使用相同节奏型分别在F大调四级、七级和弦上变化模仿,钢琴采用连续八分音符的节奏型,分别在I、IV、II上构建原位及转位分解和弦,左手作低音持续。第十小节小提琴声部以主音结束在第一拍,钢琴声部以渐强、渐快的十六分音符为织体的上行音阶,乐句情绪逐渐高涨,预示着新乐段的到来。A1乐段是对A乐段的变化重复,分为上下两个乐句,4+6对称结构;由钢琴声部对乐曲开始小提琴旋律的变化重复,感情相对于上乐段更为激动,和声织体更加丰富,好像是春意更浓,作者的心情更加明媚。右手旋律声部音符变得密集,节奏型多为十六分音符与二分音符小节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左手低声部也有单音变为八度音程。小提琴声部担任伴奏声部,以八分音符为主的分解式和弦。
  这里小提琴声部需要控制音量,可以通过控制弓速与弓段来实现。音符之间的跨度较大,演奏时要注意音与音之间的连贯。整个主部主题给人一种跳跃欢快的感觉,好似一股春风扑面而来,使人如沐春风、心旷神怡。
  2.连接部(26—38小节)
  调式转位G大调,由主部材料发展而成,首先钢琴声部左右手八度齐奏出旋律,以一个二分音符的长音开始,紧接着是连续六拍的十六分音符,波浪式的音阶,整体呈下行趋势,为即将进入的新调做准备。在第28小节采用四个四分音符的节奏型,下行二度平稳进行,进入G大调之后,小提琴声部与钢琴声部以小节为单位,交替出现,形成一问一答的模式,第31、32小节是对29、30小节的模进,小提琴声部与钢琴声部在这里同等重要。旋律好像是作者在与春天对话,并且春天好像猜出了作者的心思,也在积极地回应他。进入36小节,钢琴两个声部与小提琴声部之间三个八度的齐奏共同引出副部主題。
  3.副部(38—69小节)   属于乐段重复结构,C大调,分为上下两乐段,对称结构,上乐段是一个三句类的方整性的收拢性终止的乐段结构,小提琴声部用跨小节的切分音演奏为主,其中伴随着下行分解式和弦,力度也有sf变化为p,无论是演奏情绪上还是力度上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演奏时要注意弓速、弓段的合理分配,演奏sf时弓速加快,右手适当施加压力,跳音的演奏要明亮有力,要注意在p的力度范围内演奏。钢琴声部则采用柱式和弦,每个和弦重复两次,呈上行趋势,丰富有力。从第46小节开始小提琴声部与钢琴声部交替演奏,一唱一和,充滿春天的生机与力量,并收拢性结束于C大调主和弦。下乐段开始旋律声部由钢琴来担任,同样使用跨小节的切分音,左手伴奏声部以八分音符节奏型为主的柱式和弦,在强拍上奏出和弦根音,随后连续三个相同和弦,以小节为单位,每两小节为一组,使乐句变得坚定有力,充满春天的生机;小提琴声部八分音符与八分休止符交替出现,呈上行趋势渐强的分解式和弦,演奏力度由p到ff,随后进入两小节休止,此时由钢琴承接上乐句小提琴结束最高音,由单音变化为八度音程,以四分音符的跳音为主要节奏型,呈下行趋势。下乐句使用同样的形式在p的力度记号下演奏,同样要做渐强处理,演奏时各声部要注意发音短促而充满力量。
  4.结束部(70—86小节)
  结束句在C大调上进行,对副部的调性进行了巩固。第70小节,小提琴声部采用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型,进行音节式的演奏,以四拍为一组,一弓演奏,前两拍呈上行趋势,后两拍下行,整小节在第三拍最高音处作sf,作为乐句的重音,共四组。钢琴右手声部是重复根音的柱式和弦,左手为切分音节奏型的伴奏织体。进入74小节后,钢琴与小提琴再次互换角色,这体现了重奏的原则,也是此曲的一大亮点。
  (二)展开部(87—123小节)
  分为两部分,作品的展开部较短小,只有36小节,以呈示部副部主题为材料进行展开,比较典型的奏鸣曲式展开部,有调性十分复杂的和声布局:d-?B-?b-f-c-g-F。同样由小提琴与钢琴轮替演奏。从第98小节开始出现新的材料:三连音的节奏型,在f力度记号下演奏,在听觉效果上给人一种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感觉。第116小节进入展开部的属准备部分,十六分音符为主的节奏织体,两个相差小二度的基本音级交替出现,营造颤音的听觉效果,依旧是由两声部交替演奏,引出再现部。
  (三)再现部(124—209小节)
  再现部是对呈示部的原样再现,唯一不同的是主部主题旋律先由钢琴奏出再由小提琴重复,在p的力度记号下进行演奏,在连接过程中经过短暂的?E和f的转调后,副部主题进入F大调,体现了奏鸣曲调式回归原则。
  (四)尾声(210—247小节)
  有较长的尾声,采用呈示部的材料,主部主题与副部主题互相渗透,交替出现,最后在以一串紧凑的十六分音符为主的音节跑动中,在三个逐渐丰满的主和弦中结束第一乐章。
  四、结语
  从古至今,描写春天的作品数不胜数,贝多芬创作的《春天奏鸣曲》无论其艺术性还是旋律性都是经典中的佼佼者,在赞颂大自然春色优美的同时,也反映了人类之间真挚的情感。全曲以乐观向上、生机勃勃、富有动力的旋律与节奏为基调,更加易于被刚开始接触古典音乐作品的人接受。旋律优美流畅,宛如春日刚刚解冻的涓涓细流,沁入听众的心脾,这是正值青春、朝气蓬勃的贝多芬对自己生活的真实写照,充满阳光与希望。副部主题,小提琴在钢琴铿锵有力的伴奏下,激昂高歌,与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洋溢着贝多芬式的豪迈与爽朗。
  (作者简介:许力文,女,硕士研究生在读,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方向:作曲理论与教学)
  (责任编辑 刘月娇)
其他文献
摘要:古诗词歌曲,又称“古曲”,顾名思义就是用古代诗词作为词的部分,再由作曲家对其进行谱曲而成的歌曲,是中国民族声乐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将从作品创作背景、歌曲情感表达、词曲以及演唱技巧几方面对《渔翁》这首古曲进行意境美研究和演唱分析。  关键词:古曲 《渔翁》 意境美 演唱  与其他类型的歌曲不同的是,古曲很考验演唱者对作品文化内涵的理解、音色以及歌曲韵味(意境)的把握。歌者将一首古曲完整诠释
摘要:歌唱是一门音乐和语言相结合的藝术,歌唱语言的表达在演唱中处于最为核心的地位,本文主要对民族歌剧中歌唱语言与情感的表达进行探究,通过观摩大量的民族歌剧作品,总结歌唱语言与情感表达在民族歌剧中的特点和重要性,希望能对学习声乐的朋友有所帮助,对其演唱民族歌剧作品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演唱 民族歌剧 歌唱语言 情感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民族歌剧的发展越来越成熟,也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民族
少儿时期是培养阅读能力和习惯的关键时期,本文介绍山丹县培黎图书馆对少儿阅读推广的具体做法,以及在少儿阅读推广中起到的良好效果.
在午夜,乡村公路异常清冷  月亮的光在黑暗的沙粒上滾动  偶尔一辆夜行货车  不出声地掠过  速度惊起草丛萤火  像流星,掉进更深的夜色  这时,有人还乡,沿乡村公路  沉默着走到天亮  也有醒着的村庄,目送出门的人  趁夜凉似水  走向灯火熄灭的远处
期刊
摘要:《土耳其进行曲》是创作于17世纪的欧洲古典音乐经典曲,它是莫扎特《A大调钢琴奏鸣曲》中的第三乐章。在土耳其官方所发行的莫扎特邮票当中,除了印有莫扎特本人的头像之外,还有印有《土耳其进行曲》的曲谱,由此可以看出这部音乐作品的世界地位。本文从作者、创作背景、曲式结构等方面对《土耳其进行曲》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莫扎特 《土耳其进行曲》 钢琴鸣奏曲  一、作者概述  莫扎特是诞生于欧洲18世纪
摘要:当前我国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各行业领域不断兼容并包,出版行业同样面临着新机遇和新挑战。传统图书出版不会被彻底取代,不过向数字出版转型升级已是现阶段出版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出版单位与其思索如何抵御数字出版的冲击,不如专注做好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融合发展。  关键词:数字出版 转型升级 融合发展  各行业之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地碰撞,并不是单纯的存亡之争,而是在碰撞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兼容并
摘要:视觉传达技术是艺术和设计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可以通过利用视觉传达符号来达到信息传播的目的,这对于当前时代的包装设计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营销手段。而利用视觉传达技术做出更好的产品包装设计,在当前已成为各大企业产品销售和构造优良品牌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基于视觉传达去进行包装设计,对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师要掌握更为全面有效的设计方法,并且要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本
摘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我国文艺发展的根本方针,也是器乐曲创作必须遵循的根本方针。这个方针阐明了文学艺术领域中历史与现代、外国与中国的关系,指明了文艺发展的根本方向和道路。器乐作品要按照这个方向创作,要为人民服务,表达人民的思想感情,表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情景。本文对器乐作品旋律的创作加以论述。  关键词:器乐作品 旋律 创作  在器乐作品创作中,既要表现人民群众丰富多彩
摘要:歌剧选段《天大的重任我来挑》是民族歌剧《党的女儿》中的角色七叔公的著名唱段,也是七叔公在剧中最辉煌的高光时刻,这首作品使得七叔公从一个有觉悟的群众蜕变为一名共产党员,对定格七叔公的人物形象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作为一首民族歌剧中的男中音咏叹调,作品在创作风格上既运用了西方的作曲技法,又融入了中国民族的音乐元素,特别是戏曲板腔体的运用,为塑造一名朴实、善良的中国采药老人的形象增色不少。  关键词:
摘要:由于近一个世纪以来出现了大量的红色经典音乐作品,音乐理论界对其的研究也呈现出十分广泛和复杂的特点,其中主要涉及对声乐作品、器乐作品、歌剧作品以及舞剧作品等方面的研究。鉴于作品较多和理论研究的成果也较多,本文仅对部分经典的作品在创作方面的研究进行概述。  关键词:代表性 红色经典音乐 作品 研究  一、声乐作品: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  对于冼星海于1939年在延安创作的这部大型声乐套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