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STE)联合超敏心肌肌钙蛋白T(hs-cTnT)检测早期诊断化疗药引起的隐匿性心脏毒性的价值。
方法75例弥漫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采用CHOP方案化疗,在化疗前、第3个疗程结束后的第2天(化疗中期)和最后1个疗程结束后的第2天(化疗后)进行常规超声和二维STE检查,测量左室整体纵向应变(LS)、环周应变(CS)和径向应变(RS)。在STE检查的同期,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取血测定hs-cTnT。
结果75例NHL患者中,30例患者完成了3个疗程CHOP方案,45例患者完成了6~8个疗程CHOP方案。所有患者化疗前、化疗中期和化疗后的LVEF分别为(63.8±2.6)%、(63.8±2.8)%和(64.0±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75例患者化疗前、化疗中期和化疗后的左室整体LS分别为(-18.5±1.7)%、(-16.5±1.9)%和(-16.0±1.6)%,左室整体CS分别为(-20.9±2.9)%、(-19.3±3.5)%和(-19.2±3.2)%,左室整体RS分别为(39.2±6.4)% 、(35.3±5.2)%和(35.0±6.2)%,hs-cTnT分别为(0.001 0±0.002 0)ng/ml 、(0.006 3±0.008 9)ng/ml和(0.007 3±0.003 8)ng/ml,化疗中期的左室整体LS、CS和RS均较化疗前显著下降,hs-cTnT较化疗前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化疗后的左室整体LS、CS、RS和hs-cTnT与化疗中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化疗前、化疗中期和化疗后的17节段LS达峰时间标准差(TLS-SD)、12节段CS达峰时间标准差(TCS-SD)和12节段RS达峰时间标准差(TRS-S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化疗后左室LS降低率与hs-cTnT升高呈正相关(r=0.60, P<0.01)。
结论二维STE联合hs-cTnT可有效、准确地评估蒽环类药物化疗过程中的隐匿性心脏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