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模式管理对住院流浪精神病患者康复的效果

来源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究互助模式管理对住院流浪精神病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20年1月福建省泉州市第三医院收治的住院流浪精神病患者100例,采取便利抽样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接受互助模式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4周后的康复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护士观察量表(NOSIE)各维度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研究组患者IPROS量表各维度以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NOSIE量表中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总积极因素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激惹、迟缓、抑郁、精神病表现以及总消极因素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住院流浪精神病患者开展互助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其康复疗效,有助于提高其社会能力,改善其精神病表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天津市700例6岁以下儿童的骨密度及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16年9月-2017年10月于滨海新区妇女儿童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接受健康体检的700例0~6岁儿童,男性388例,女性312例.根据骨密度结果分为对照组456例(骨密度正常)和研究组244例(骨密度降低).测定两组儿童骨密度和微量元素.结果 83例<1岁儿童有32例骨密度降低,发生率为38.55%;155例1~<2岁儿童有48例骨密度降低,发生率为30.97%;127例2~<3岁儿童有31例发生骨密度降低,发生率为24.41%;11
近年来,随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临床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若能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大多数DVT患者能获得良好的预后.相较于其他人群而言,恶性肿瘤患者血液黏稠度较高,处于高凝状态,并且恶性肿瘤患者机体情况较差,在治疗过程中常需要卧床休息,因此DVT的发生率更高.一旦患病若未得到及时的治疗,则出现栓塞后综合征的风险较高,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若下肢深静脉内的栓子出现脱落,会增加发生肺栓塞的风险,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要高度警惕恶性肿瘤患
目的 探讨基于家庭医生团队的护理干预在社区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试验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天津市西青区精武镇社区内的糖尿病患者200例,采用交替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包括药物指导、饮食搭配、运动指导等干预措施;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基于家庭医生团队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血糖水平、血糖控制理想率.结果 干预后,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