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预算管理的一项制度改革创新,具有现实意义和积极作用。但是,从目前运行情况来看,还必须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在集中支付过程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相应措施,以达到规范的目的。
关键词:财政国库集中支付;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9-0152-01
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预算管理的重大制度创新,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有利于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具有重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随着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进,一些薄弱环节不断显现出来,亟待解决。如何进一步推进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带来积极作用和新的变化
所谓国库集中支付,就是改变以往预算单位多重设置账户、财政资金分散支付的运作方式,建立起由国库集中管理的体系。经过实施,它带来一些新变化。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促进观念转变,提高财务水平。以往预算单位普遍存在“重分配、轻管理”的观念,通过国库集中支付后,各预算单位开始重视预算编制和执行,一方面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计划性和科学性,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财务水平。
(二)加强预算约束,提高支付效率。过去,各单位只要拨款申请按年度预算安排,财政国库就把资金拨付给主管预算单位,这样财政资金在支付行为发生前就已经流出国库。这种模式让财政部门很难实施有效的监控,使预算约束弱化。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后,无论支付方式如何,都应按程序操作,财政对不符合规定的支出,可以拒絕支付,这样财政能及时了解资金的动态,为预算执行分析提供准确的数据,支付的效率大大加快,促进了支付的规范化。
(三)集中财政资金,增强调度能力。以往财政资金按预算进度拨付,导致资金沉淀在预算单位,得不到充分利用。国库集中支付后,预算单位的财政性结余资金都集中在国库单一账户和预算外资金专户,当发生实际支付行为时,才会引起国库资金的实际支付,这样加强资金的统一调度和管理。
(四)改变监督方式,提高透明度。以前预算单位设置账户分散,财政对资金的使用缺乏有效监督,导致支出行为随意性较大。实行财政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后,财政部门对代理银行反馈支付信息进行全过程监控,对预算单位支出全过程实时监督,提高财政资金运行的透明度和监管力度。
二、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还不够到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一项全新的改革,一些预算单位在使用资金时,不受预算硬约束,自主性强。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程序要求更加严格,资金使用的随意性受到限制,在思想观念上还是一时难以转变,这对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有一定影响。
(二)预算编制还需规范。预算编制的科学、精细化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顺利实施的基础。存在的问题有:一是预算编制的精确性还有待加强。一些专项支出与实际需要联系得不紧,特别是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不够细化。二是预算执行刚性不够。预算的科学性、计划性不强导致资金使用缺乏预见性。三是业务运行上需要完善。比如,存在有大额现金支付等不规范行为。四是预算管理系统、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和政府采购系统之间未建立有效的联动机制,影响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效发挥。五是财务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三)配套改革和制度有待完善。一是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现行的《预算法》需要进一步完善,与现实脱节。譬如,国库集中支付后,预算单位按照“指标控制计划,计划控制支出”的规定,在人大批准预算前,专项支出指标还未及时下达。二是相应的配套制度没有及时跟进。如信息公开、绩效考评等方面对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的刚性约束力不足。
(四)监督控制体系需要跟进。让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能发挥作用,就应相应建立一套监督机制,包括财政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社会监督等。但目前的支付系统平台上,其监控方式主要依靠实时的人工上网查询来进行的事后监督,与国库集中支付相关的各监督部门,如人大监督、审计监督等职能未真正得到充分发挥,还未形成一套科学、健全的监督体系。
三、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对策
(一)统一思想认识,加大宣传力度。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一项新生事物,转变观念需要一个过程。财政部门可以开展多种途径的宣传,让预算单位认识到这项改革的意义是深远的,是在制度上建立一种公开、透明、规范、高效的运行机制。它不仅能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对政府的反腐倡廉工作也很好的推进作用。国库集中支付的实行,可以让财政掌握每笔资金的最终去向,能避免预算执行中的克扣、截留、挪用资金的行为。
(二)深化预算执行,完善相应措施。一是深化预算编制改革。应努力提高预算科学化、精细化,增强其可执行性。二是健全预算执行动态监控体系。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支出绩效评价是财政资金使用和管理全过程的三个环节,这三个环节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三是完善财政管理信息网络平台和银行支付清算平台。只有不断完善财政、银行信息平台,才能提升财政国库管理效率。
(三)优化业务流程,完善业务模式。近几年系统不断升级,业务流程也在不断完善。进一步规范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的界限划分,不断扩大直接支付范围,因为这种方式更透明、科学和合理。通过引入公务卡结算方式,实行更加规范的支付业务流程。财政对预算单位业务人员的培训,提高预算单位人员业务能力,避免业务上不熟悉造成的损失。
(四)加强监督力度,建立监控体系。如何建立一套监控体系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完善资金支付的内部控制机制,对重要项目资金应由职能科室专人跟踪监督等,实现财政资金的动态监控。二是进一步完善国库内部审计制度,对银行账户年检及对各项拨款实行内部检查,确保财政资金安全。三是发挥审计、监察等有关部门作用,实行监督检查。四是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履行依法监督政府“钱袋子”的重要职责,逐步将国库集中支付信息系统网络延伸到这些部门,让监督更直接、更具体,提高监督的实效性。
作者单位:武汉市儿童福利院
参考文献:
[1]王敏.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财政国库集中支付;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9-0152-01
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预算管理的重大制度创新,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有利于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具有重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随着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进,一些薄弱环节不断显现出来,亟待解决。如何进一步推进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带来积极作用和新的变化
所谓国库集中支付,就是改变以往预算单位多重设置账户、财政资金分散支付的运作方式,建立起由国库集中管理的体系。经过实施,它带来一些新变化。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促进观念转变,提高财务水平。以往预算单位普遍存在“重分配、轻管理”的观念,通过国库集中支付后,各预算单位开始重视预算编制和执行,一方面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计划性和科学性,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财务水平。
(二)加强预算约束,提高支付效率。过去,各单位只要拨款申请按年度预算安排,财政国库就把资金拨付给主管预算单位,这样财政资金在支付行为发生前就已经流出国库。这种模式让财政部门很难实施有效的监控,使预算约束弱化。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后,无论支付方式如何,都应按程序操作,财政对不符合规定的支出,可以拒絕支付,这样财政能及时了解资金的动态,为预算执行分析提供准确的数据,支付的效率大大加快,促进了支付的规范化。
(三)集中财政资金,增强调度能力。以往财政资金按预算进度拨付,导致资金沉淀在预算单位,得不到充分利用。国库集中支付后,预算单位的财政性结余资金都集中在国库单一账户和预算外资金专户,当发生实际支付行为时,才会引起国库资金的实际支付,这样加强资金的统一调度和管理。
(四)改变监督方式,提高透明度。以前预算单位设置账户分散,财政对资金的使用缺乏有效监督,导致支出行为随意性较大。实行财政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后,财政部门对代理银行反馈支付信息进行全过程监控,对预算单位支出全过程实时监督,提高财政资金运行的透明度和监管力度。
二、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还不够到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一项全新的改革,一些预算单位在使用资金时,不受预算硬约束,自主性强。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程序要求更加严格,资金使用的随意性受到限制,在思想观念上还是一时难以转变,这对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有一定影响。
(二)预算编制还需规范。预算编制的科学、精细化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顺利实施的基础。存在的问题有:一是预算编制的精确性还有待加强。一些专项支出与实际需要联系得不紧,特别是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不够细化。二是预算执行刚性不够。预算的科学性、计划性不强导致资金使用缺乏预见性。三是业务运行上需要完善。比如,存在有大额现金支付等不规范行为。四是预算管理系统、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和政府采购系统之间未建立有效的联动机制,影响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效发挥。五是财务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三)配套改革和制度有待完善。一是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现行的《预算法》需要进一步完善,与现实脱节。譬如,国库集中支付后,预算单位按照“指标控制计划,计划控制支出”的规定,在人大批准预算前,专项支出指标还未及时下达。二是相应的配套制度没有及时跟进。如信息公开、绩效考评等方面对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的刚性约束力不足。
(四)监督控制体系需要跟进。让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能发挥作用,就应相应建立一套监督机制,包括财政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社会监督等。但目前的支付系统平台上,其监控方式主要依靠实时的人工上网查询来进行的事后监督,与国库集中支付相关的各监督部门,如人大监督、审计监督等职能未真正得到充分发挥,还未形成一套科学、健全的监督体系。
三、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对策
(一)统一思想认识,加大宣传力度。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一项新生事物,转变观念需要一个过程。财政部门可以开展多种途径的宣传,让预算单位认识到这项改革的意义是深远的,是在制度上建立一种公开、透明、规范、高效的运行机制。它不仅能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对政府的反腐倡廉工作也很好的推进作用。国库集中支付的实行,可以让财政掌握每笔资金的最终去向,能避免预算执行中的克扣、截留、挪用资金的行为。
(二)深化预算执行,完善相应措施。一是深化预算编制改革。应努力提高预算科学化、精细化,增强其可执行性。二是健全预算执行动态监控体系。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支出绩效评价是财政资金使用和管理全过程的三个环节,这三个环节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三是完善财政管理信息网络平台和银行支付清算平台。只有不断完善财政、银行信息平台,才能提升财政国库管理效率。
(三)优化业务流程,完善业务模式。近几年系统不断升级,业务流程也在不断完善。进一步规范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的界限划分,不断扩大直接支付范围,因为这种方式更透明、科学和合理。通过引入公务卡结算方式,实行更加规范的支付业务流程。财政对预算单位业务人员的培训,提高预算单位人员业务能力,避免业务上不熟悉造成的损失。
(四)加强监督力度,建立监控体系。如何建立一套监控体系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完善资金支付的内部控制机制,对重要项目资金应由职能科室专人跟踪监督等,实现财政资金的动态监控。二是进一步完善国库内部审计制度,对银行账户年检及对各项拨款实行内部检查,确保财政资金安全。三是发挥审计、监察等有关部门作用,实行监督检查。四是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履行依法监督政府“钱袋子”的重要职责,逐步将国库集中支付信息系统网络延伸到这些部门,让监督更直接、更具体,提高监督的实效性。
作者单位:武汉市儿童福利院
参考文献:
[1]王敏.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