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科学素养培养的科普类读物阅读教学实践

来源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jian87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要使学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目标.本文结合当代社会对科技创新的迫切需求,探讨了科学素养的由来及其内涵,阐述了结合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必要性,并基于科普类读物的文体特征,提出从激发科学兴趣、学习科学知识、领悟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等四个角度,实施指向科学素养培养的科普类读物阅读教学的有效路径.
其他文献
有效运用英语阅读策略是实现英语阅读育人目标的核心路径之一,也是培养独立阅读者与终身阅读者的必备条件.本文解析了七个关键英语阅读策略的概念,提出了明确阅读策略培养的前提条件、以聚焦主题意义融合多种关键策略、通过适度显性培养提升学生元认知能力以及依托可视化阅读活动与工具的培养原则,并提供了可参考的评价机制.
教师情感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教师职业身份认同的建构.教师的身份认同建构具有参与性、物化性、互动性、对立性、多元性等特点.本文从教师情感角度分析了影响教师职业身份认同的各种复杂情感因素和建构过程,即调动积极情感,启动理想中的身份认同建构;克服消极情感,促进变化中的身份认同建构;抵消复杂情感,平衡矛盾中的身份认同建构.
群文阅读能促进学生的深度阅读.本文分析了 目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群文阅读的概念,阐述了群文阅读的实施要素,并结合教学案例探讨了如何在高中英语单元阅读教学中实施群文阅读.
本文基于读写结合的视角提出了提升写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即导入范文主题,激发学习兴趣;设置阅读任务,训练写作技巧;聚焦读写关联,设计写作任务;构建多元评价,优化写作技能.同时,本文以译林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Task板块的写作教学为例进行实践探索,旨在落实核心素养理念,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语言运用能力.
写作是阅读教学读后活动的常用形式.读后阶段写作活动的设计既需要考虑写作任务设计的一般性要求,又要兼顾其与前期阅读活动的有机关联,任务设计的基本原则至少包括两个方面,即创设适切的写作任务情境,建立写作与阅读的协同.教师可以基于课文语境或师生生活事件,建构适切的写作情境以驱动学生积极表达,通过明确写作要求、建构示范文本等策略,有效引导学生在写作活动中运用所读,拓展认识,建构新知.
多模态性是现代语篇的基本特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教材编写者在选择语篇时顺应语篇多模态发展趋势,通过有效选材,培养学生看(viewing)的能力,多角度认知语篇意义和单元主题.然而,有关单元主题意义建构的多模态分析研究尚不充分.本文从主题引入、探究和升华三方面,分析了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2019年版)如何利用多模态话语建构单元主题意义.
英文小说阅读能够让学生在愉悦的阅读体验中感受语言、发现语言、理解语言和习得语言.本文结合英文小说阅读课例,从优化学生自主阅读任务单、优化小说阅读指导课和优化阅读评价方式三个方面阐述了初中英文小说阅读的指导策略,以此探讨初中英文小说阅读的有效方法.
语用语法观是以语言运用为导向的“形式—意义—使用”三维动态语法观.被动意义的表达不是单纯的句法问题,而是语义—语用的问题.语用预设和礼貌原则有效地解释了被动语态强调要点信息、促进语篇衔接连贯、语用表情和使表达礼貌得体的语用功能.这些语用功能应成为被动语态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其设计要遵循情境中的对比原则,采用图像情境、语篇情境、问题情境和活动情境的设计方法,以帮助学生不断加强准确、得体、恰当地使用语言形式的意识,.促进其语用能力的发展.
确立研究问题是构建学术论文的起点和难点,研究问题的确立过程是教师运用一定的学术思维对教学中的疑惑、困难进行归纳和凝练,进而界定和明晰化的过程.目前教师在研究问题确立过程中存在选题来源匮乏、范围界定不清、价值构建不足等困惑.教师可以通过采用拓宽问题来源、改善问题表达和提升问题价值的策略,突破研究问题确立的困境.
本文探讨了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从单元教学整体安排、单元层级化目标设定、阶梯式主题探究教学以及基于主题的语义场构建等视角论述了单元整体教学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