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接触支撑辊在炉卷中厚板轧机的应用

来源 :特钢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198706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安钢3500mm炉卷轧机支撑辊剥落问题,通过分析四辊轧机的接触受力特点和倒角支撑辊辊型特征,得出有害接触区及辊型不良是造成辊间接触压力不均并形成边部剥落掉块的主要原因.弯辊力作为主要的板形调控手段同时也是有害因素,加剧了轧辊剥落的风险.通过改进的变接触支撑辊辊型,在兼顾板形控制时减小了辊间接触压力,有效释放了弯辊力,同时解决了倒角辊型边部无法自动探伤的缺陷.通过工业应用,新辊型提高了轧机横向辊缝刚度,有效解决了支撑辊剥落.
其他文献
通过元素光谱分析、光学显微镜(OM)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对轧制过程中开裂的21-2N板材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失效板材断口呈沿晶断裂特征,断裂后发生氧化;组织观察发现晶界有大量的网状碳化物并伴随晶界裂纹出现,判断失效原因是轧制过程中温度过低,导致晶界析出大量的网状碳化物.通过热力学计算及实验室模拟,提出21-2N终轧温度应控制到1000℃以上温度,避免晶界析出网状碳化物,从而弱化晶界,导致开裂,且轧制加热温度低于1150℃,避免晶粒粗大.
利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在温度为950-1200℃、应变速率为0.01-10 s-1下进行了70%变形量的热压缩试验,研究和分析了汽轮机叶片用2Cr11Mo1VNbN钢的高温塑性变形及动态再结晶行为,并绘制了合金的热加工图.结果表明:2Cr11Mo1VNbN钢的真应力应变曲线具有动态再结晶特征,在950~1200℃,变形速率为0.01~10 s-1时,都能够发生再结晶.再结晶晶粒尺寸随着变形温度的增加或变形速率的降低呈增加趋势.在950~1200℃变形温度下,当变形速率为0.01 s-1
研究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对EN30B(30CrNi4Mo)钢交货硬度的影响,根据EN30B(30CrNi4Mo)合金结构钢的原始组织,制定了多种不同的退火热处理工艺试验方案.从退火组织、硬度等指标分析各种工艺的优缺点,并总结出该钢棒材的最佳热处理退火工艺.
研究不同的调质工艺对30CrNiMo8钢渗氮后硬度衰减的影响,根据30CrNiMo8高合金结构钢的原始组织特点,制定了3种不同的调质工艺试验方案.从调质组织、硬度的均匀性等指标分析各种工艺的优缺点,并总结出对该钢种渗氮硬度衰减影响最小的最优调质工艺.
针对5mm的16MnDR钢板,研究了热轧态、正火态、正火+回火态及模焊态钢板性能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经过热处理正火或正火+回火热处理,钢板内部带状组织完全消除,晶粒明显细化;经过模拟焊后热处理,钢板强度及冲击吸收能量均有所降低.
通过分析帘线钢的熔炼成分和低倍组织,研究了不同过热度对帘线钢连铸方坯碳偏析的影响.研究对比了连铸高过热度(35℃)和低过热度(25℃)条件下对应的连铸坯低倍形貌、碳偏析指数和等轴晶比例,最终选择合适的过热度,从而获得碳元素分布均匀、质量稳定的铸坯.
某空气悬架导向臂经过70万次台架疲劳试验后发生了断裂.本文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光谱仪、金相显微镜、洛氏硬度计等设备,对导向臂疲劳试验过程中的断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导向臂的断裂失效属于疲劳断裂,断裂的主要原因是导向臂存在淬火开裂缺陷,该缺陷作为疲劳试验过程中的裂纹源,加速了疲劳断裂过程.
洛氏硬度试验作为能直观反映钢产品强度高低的试验,在取样受限的情况下具有极大的优势,为了规范硬度试验过程,精准控制过程步骤时间,准确报出硬度值,用摄像头拍摄视频流自动判断试验开始,自动计时并通过音响进行分步语音提示,实现了操作过程统一化和标准化.
针对4.8级螺母用ML08Al冷镦性能差、易产生冷镦开裂问题,本文通过对化学成分、表面质量、硬度、氧化铁皮厚度、晶粒度带状偏析、组织结构检测分析,对比分析确定提高冷镦性能的控制方向.
本文通过研究两种不同轧制工艺对SCM435球化前和球化后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说明热机轧制有利于提高SCM435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采用4小时的球化工艺1#和2#轧制工艺样球化组织均为4级;采用5小时的球化工艺1#工艺样组织为4级,2#工艺样组织为5级;采用6小时球化工艺1#工艺样组织为5级,2#艺样组织为6级,说明保温时间延长有利于提高球化级别,采用热机轧制完全可以缩短SCM435球化的时间,提高球化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