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少儿电视节目在全国落地覆盖面积不断增加,部分省市电视台也相继开办了一些地方台少儿频道。目前少儿频道及其他少儿节目呈现出一种明显的传播偏向,即城市化倾向严重,并有扩大化的趋势。农村未成年人在少儿节目中普遍“失语”。从根本上说,少儿节目这种明显失衡的受众定位与我国国情严重不符,在此做了详细探讨。
【关键词】少儿电视节目;城市化现象
根据调查显示,我国有3.67亿少年儿童,其中20%为城市少年儿童。但央视开播的少儿频道27个栏目中,没有一档专门针对农村少年儿童的栏目,都是将收视对象局限在居住在城市地区少年儿童。在已开办的27档栏目中,偶尔闪现的也集中在希望工程等主题,农村孩子只被作为帮扶的对象来展示,这难免会增加其挫折感和自卑感。节目视角单一,表现手法贫乏,难以全面地传达农村孩子的心理需求,表现其生活全貌。近年来一些少儿节目的形式变化也使这种两极分化现象日益严重。其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观念因素
(1)各地包括央视的少儿电视节目工作者大多成长于城市,发展于城市,对农村生活缺乏了解,自身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都不自觉地带有浓重的都市气息。投身少儿事业后又长期接触的是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少年儿童,节目制作不自觉地以城市少儿为主角和受众。久而久之,农村孩子被逐渐淡忘。(2)在潜意识中,相当一部分从业人员认为媒介应给孩子展现幸福美好的一面,展示繁荣发达的现代文明,因为孩子的心灵太脆弱,社会的落后和艰辛会给孩子的童年带来不利影响。这种片面的观点使得少儿节目的镜头过多地投向了城市。
二、媒介素质的城乡差异
媒介素质是指人们对各种媒介所传播信息的选择、理解、认识、利用、质疑和评估的能力,它是人们传统素质(听、说、读、写)能力的延伸,包括对各种形式媒介信息的解读能力,批判地观看、收听并解读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手机短信等媒介所传输的各种信息的能力,也包括利用信息技术来制作各种媒体信息的能力。由于经济文化原因,农村受众媒介素质与城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对媒介的接触、使用还不够充分。城市居民的经济文化水平相对较高,城乡未成年人在媒介素质上的起点也不一样,发展水平有较大差异。同样面对采访,城里孩子往往大方主动、轻松健谈,而农村孩子大多拘谨少语、缺乏镜头感。
三、经济利益因素
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92年批准执行的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我国儿童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四项基本权利。规定中明确表示我国儿童享有通过大众媒介获得有利于自己身心健康的信息、娱乐资料的权利。现代儿童观认为,儿童应充分享有童年生活,并享有利用大众媒介满足自己发展需求的权利。首先对农村孩子的帮助是显而易见的。他们地处偏僻山区,消息闭塞。农村孩子更需媒介为其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和畅通的情感沟通渠道,使其走出内向和封闭。少儿节目中农村视域的增多和加深会使他们感到被尊重、受重视,达到心理健康、平衡,尽管城乡经济文化水平有较大差异,农村孩子的生活同样有意义,值得展现。其次在可塑性极强的青少年时期,少儿节目一味地城市化也不利于城市未成年人发展。因为电视媒体一味展现“美好”生活,不利于他们了解国情,认识社会。让城里孩子通过电视媒介这一便捷渠道接触农村现状,感受身处农村的同龄人生活,这对于他们全面了解社会、去掉浮躁心理、珍惜现有条件、增强受挫能力不无裨益。而对于如何让少儿电视节目既能保持其自身节目运转,又能有教育意义做了以下分析:
(1)重新定位,正确认识。少儿频道及少儿节目的定位应以为所有未成年人的全面健康发展服务,让每个群体的孩子都能在电视媒体上找到自己的空间,建设属于自己的文化社区。少儿频道不是商业频道,应严厉杜绝经济利益当前不顾社会利益的现象。从业人员必须正视农村未成年人的物质精神需求,一味走城市路线,脱离广大群众,不但不符合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不利于产业自身的协调发展。(2)开办农村少儿题材的电视栏目,加强人力、财力支持。设立专门的农村少儿电视栏目,内容关注点应突破“希望工程”等以农村儿童为救助对象的单一视角,应积极展现农村少年儿童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栏目选题应注意典型性、针对性,以朴实坚强为精神内核。要加强这方面的策划、制作力量,增加经费支持。(3)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完善节目形式,丰富节目内容。从业人员应充分考虑农村经济文化实际和地理现状,灵活采用游记、人物专访等形式展现山野风光、人物形象,在信息传递手段上,传统的录音、书信等手段不宜废弃,适量采用DV自拍和电子信箱方式。这样既方便与农村基层沟通,又能逐渐提高其运用现代技术交流的能力。(4)与农村基层少先队、共青团、学校、宣传部门合作。可与农村基层少先队、共青团、学校、宣传部门建立长期有效的沟通机制,共商选题,或在确定选题后提前与之联系,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记者站,并与当地省市电视台密切协调,争取在节目制作、传输、后勤保障等方面获得支持。(5)完善少儿电视节目产业链,实现少儿电视节目产业化运营,为均衡少儿电视节目提供充分的资金支持。
综上所述,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电视少儿频道或少儿节目应科学协调城乡信息资源配置,着力维护城乡传媒生态平衡,充分展现平等原则,对农村少年儿童的发展给予足够的重视,这样才能促进全体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整个社会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少儿电视节目;城市化现象
根据调查显示,我国有3.67亿少年儿童,其中20%为城市少年儿童。但央视开播的少儿频道27个栏目中,没有一档专门针对农村少年儿童的栏目,都是将收视对象局限在居住在城市地区少年儿童。在已开办的27档栏目中,偶尔闪现的也集中在希望工程等主题,农村孩子只被作为帮扶的对象来展示,这难免会增加其挫折感和自卑感。节目视角单一,表现手法贫乏,难以全面地传达农村孩子的心理需求,表现其生活全貌。近年来一些少儿节目的形式变化也使这种两极分化现象日益严重。其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观念因素
(1)各地包括央视的少儿电视节目工作者大多成长于城市,发展于城市,对农村生活缺乏了解,自身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都不自觉地带有浓重的都市气息。投身少儿事业后又长期接触的是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少年儿童,节目制作不自觉地以城市少儿为主角和受众。久而久之,农村孩子被逐渐淡忘。(2)在潜意识中,相当一部分从业人员认为媒介应给孩子展现幸福美好的一面,展示繁荣发达的现代文明,因为孩子的心灵太脆弱,社会的落后和艰辛会给孩子的童年带来不利影响。这种片面的观点使得少儿节目的镜头过多地投向了城市。
二、媒介素质的城乡差异
媒介素质是指人们对各种媒介所传播信息的选择、理解、认识、利用、质疑和评估的能力,它是人们传统素质(听、说、读、写)能力的延伸,包括对各种形式媒介信息的解读能力,批判地观看、收听并解读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手机短信等媒介所传输的各种信息的能力,也包括利用信息技术来制作各种媒体信息的能力。由于经济文化原因,农村受众媒介素质与城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对媒介的接触、使用还不够充分。城市居民的经济文化水平相对较高,城乡未成年人在媒介素质上的起点也不一样,发展水平有较大差异。同样面对采访,城里孩子往往大方主动、轻松健谈,而农村孩子大多拘谨少语、缺乏镜头感。
三、经济利益因素
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92年批准执行的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我国儿童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四项基本权利。规定中明确表示我国儿童享有通过大众媒介获得有利于自己身心健康的信息、娱乐资料的权利。现代儿童观认为,儿童应充分享有童年生活,并享有利用大众媒介满足自己发展需求的权利。首先对农村孩子的帮助是显而易见的。他们地处偏僻山区,消息闭塞。农村孩子更需媒介为其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和畅通的情感沟通渠道,使其走出内向和封闭。少儿节目中农村视域的增多和加深会使他们感到被尊重、受重视,达到心理健康、平衡,尽管城乡经济文化水平有较大差异,农村孩子的生活同样有意义,值得展现。其次在可塑性极强的青少年时期,少儿节目一味地城市化也不利于城市未成年人发展。因为电视媒体一味展现“美好”生活,不利于他们了解国情,认识社会。让城里孩子通过电视媒介这一便捷渠道接触农村现状,感受身处农村的同龄人生活,这对于他们全面了解社会、去掉浮躁心理、珍惜现有条件、增强受挫能力不无裨益。而对于如何让少儿电视节目既能保持其自身节目运转,又能有教育意义做了以下分析:
(1)重新定位,正确认识。少儿频道及少儿节目的定位应以为所有未成年人的全面健康发展服务,让每个群体的孩子都能在电视媒体上找到自己的空间,建设属于自己的文化社区。少儿频道不是商业频道,应严厉杜绝经济利益当前不顾社会利益的现象。从业人员必须正视农村未成年人的物质精神需求,一味走城市路线,脱离广大群众,不但不符合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不利于产业自身的协调发展。(2)开办农村少儿题材的电视栏目,加强人力、财力支持。设立专门的农村少儿电视栏目,内容关注点应突破“希望工程”等以农村儿童为救助对象的单一视角,应积极展现农村少年儿童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栏目选题应注意典型性、针对性,以朴实坚强为精神内核。要加强这方面的策划、制作力量,增加经费支持。(3)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完善节目形式,丰富节目内容。从业人员应充分考虑农村经济文化实际和地理现状,灵活采用游记、人物专访等形式展现山野风光、人物形象,在信息传递手段上,传统的录音、书信等手段不宜废弃,适量采用DV自拍和电子信箱方式。这样既方便与农村基层沟通,又能逐渐提高其运用现代技术交流的能力。(4)与农村基层少先队、共青团、学校、宣传部门合作。可与农村基层少先队、共青团、学校、宣传部门建立长期有效的沟通机制,共商选题,或在确定选题后提前与之联系,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记者站,并与当地省市电视台密切协调,争取在节目制作、传输、后勤保障等方面获得支持。(5)完善少儿电视节目产业链,实现少儿电视节目产业化运营,为均衡少儿电视节目提供充分的资金支持。
综上所述,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电视少儿频道或少儿节目应科学协调城乡信息资源配置,着力维护城乡传媒生态平衡,充分展现平等原则,对农村少年儿童的发展给予足够的重视,这样才能促进全体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整个社会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