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自动化建设与运行管理问题探讨

来源 :企业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d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和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等的飞速发展和电力市场的需求,以及国际标准的成熟完善,配电网自动化系统正在朝着数字化、集成化、网格化、标准化、市场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根据配网自动化现状,从配网自动化系统建设、运行、管理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一些观点和看法,为配网自动化建设与运行管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配电网自动化 配电网运行管理 配电网系统的发展
  配电自动化(DA),是利用现代计算机及通信技术,将配电网的实时运行、电网结构、设备、用户以及地理图形等信息进行集成,构成完整的自动化系统,实现配电网运行监控及管理的自动化、信息化。随着电力体制改革深化,电力市场和电力运营被各个电网公司提升到战略地位,对末端电力用户的管理、電量的管理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越来越多的公变、专变被列入采集和监控的范围,使得配网自动化这个采集处理数据的平台逐渐丰富起来,配电变压器的采集终端的通信方式更加多样。为提高供电可靠性,加强配电网和农村电网运行管理,挖掘现有配电网潜力,各供电公司纷纷投入资金,建设配电自动化系统。这些系统的建成,成为县级调度的千里眼,为运行管理提供了科学决策手段。
  1、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发展
  电网自动化系统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起着不可缺失的作用。到目前为止,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已经升级到第4代。第1代系统为20世纪70年代给予专用和专用操作系统的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全部功能在单机上实行。80年代,出现了第2代特点是基于通用计算机和集中式的SCA DA/能量管理系统(EMS),部分EMS应用软件开始实用化。90年代,基于精简指令集计算机(RISC)/U NIX的开放式EMS属于第3代,采用商用关系型数据库和先进的图新显示技术。目前已经开发出第4代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它满足安全分区和安全防护的要求,支持EMS、配电网管理系统,广域监测预警系统和公共信息平台的电网调度集成系统。总体而言,硬件从专用型向通用型方向发展;功能从数据采集和监测控制向EMS方向发展;系统结构从集中式向分布式方向发展。
  2、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技术与建设问题
  配网属于一个负荷高度集中,运行环境复杂,故障较多的用户终端,而对可靠性要求较高,需要对配网数据进行监视、管理和及时发现处理缺陷以提高供电可靠性。.配网自动化系统的技术问题主要有设备及系统的可靠性问题、通信方式及网络平台的选择问题、控制电源和操作电源的提取问题等。主要表现在:
  (1)配网自动化系统对设备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要求很高,但大量站端设备安装在户外,运行环境恶劣,电子设备较易损坏。
  (2)10kV开关控制电源和操作电源提取困难。
  (3)开发厂商对供电企业配网管理流程不熟悉,对需求了解不深入,因而产品的适应性不好。
  (4)配网自动化往往须采用多种通信方式相结合,导致通信可靠性不强。
  (5)目前存在工作职责不确定,运行管理工作跟不上。系统应用和数据维护工作薄弱,还存在把DMS看成EMS的翻版或简单集成等不良倾向。
  (6)配网电力系统技术、管理薄弱环节,一直存在人员匮乏,工作人员技术能力不强等问题,配网管理模式与配网自动化运行不匹配,配网基层工作人员对配网自动化技术认识不足。
  (7)配电网设备比较分散、地理情况变化多端、覆盖面广、用户众多,且易受用户增容以及城市建设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从目前的技术层次的需要,往往采用混合的通信方案。
  3、配电网自动化建设管理
  (1)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建设工程涉及到通信、自动化、配网等一系列相关工作。 配电网自动化人员管、培养和维护极其重要,所以应当成立相应机构,并配有懂的相关业务的技能人员,教授全体人员食指具备系统化思想和技能全面,为了确保系统正常运行,除了定期检测之外还要不定期的对系统的终端设备、通讯光缆进行检修维护,统计相关数据,查找有异动的设备或线路,及时进行维修。
  (2)建立健全基础资料,如数学模型、主接线图、各种统计报表。在选择可靠的一次性设备,如线路、断路器、变压器等,应选择那些具有良好电力市场背景、和相关产业标准并获得国家计量认证合格资格的质检中心通过的合格产品。
  (3)根据用户用电需求和供电可靠性要求,综合考虑先用配电网结构和设备状况,制定配电网改造和发展相适宜的规划,协调配合,有计划有步奏地分阶段、分地域实施,保证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与现有系统的兼容性,避免因系统发展和技术进步引起的大规模重复建设或推倒重来,提高系统的投入产出效益。
  (4)成立配网调度,保证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开放性、先进性、安全性和实用性。实现配电网生产、管理信息集成和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优化运行。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建立和完善配网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推动配网管理水平的提高,建立专业的维护人员和专用机构,实时对配电网异动和缺陷进行监管和维修,实现配电系统管理现代化。
  (5)加强电网配套,促进电网智能发展,全面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建立数据和模型统一,拓展新应用。在配电网网架规划方面,要分析本公司实现配网自动化所需要的潜在功能,确定合适的实现方案。
  4、小结
  目前科学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自动化已经在网络、通信等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正在从自发的自动化向统一的、系统化、智能化的综合自动化发展。建立健全电网自动化建设与管理系统,给大众一个安全可靠的电网输出十分重要,通过对目前电力系统的优缺总结,结合第4代配网自动化特点,为配网自动化建设和管理提供基本参照。
其他文献
期刊
摘 要:在电力系统和电力用户中,错接线是经常发生的,除互感器二次开路、短路、熔丝断路等明显造成计量不正确外,还有一般常见的错接线如:有一相或二相电流倒接;电流二次线相位连接错误;电压互感器二次线相位连接错误;电流和电压相位不对应等。对于单相电能表或直接接入式三相电能表,其接线较简单,差错少,接线有错误也比较容易发现和改正。因此,本文主要分析在电能计量装置中,如何进行接线的检查,并进行有效的改正。
期刊
【摘要】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市场的逐渐成熟为中国经济的腾飞添加了强有力的燃料。然而市场的发展同时加速了中国向世界开放的幅度,世界对中国市场的期望也在加大。中国的市场开放和成熟程度势必和世界期望有一定的偏差,同时也有一定的摩擦,本文将就此问题做初步探讨。  【关键词】市场经济 摩擦 期望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全方位的,政治、文化体制的改革是为经济体制服务的,同时经济体制的改革又可以促进政治、文化体
摘 要:变电站的设备音频监测的开发属于智能电网建设的一部分,将极大地丰富无人值班变电站的在线监测技术和状态检修技术,有效填补国内利用电气设备音频信号诊断电气设备故障类型的技术及装置的空白,从根本上改进以往通过人工听电气设备发出的声音来判断电气设备故障类型的方法,提高无人值班变电站的运行效率,另外,可与现有的监控系统相配合,对提高设备的运行可靠性,减小设备的运行维护成本,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有其现实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摘要】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农业的推进,分散生产和经营的农户越来越需要社会化服务。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是促进农民增收的着力点,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因此,研究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农业 模式 社会化服务  一、 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现状  农业社会化服务是现代农业中应有之义,是农业进行专业化和商品化生产的组成部分。我国农业
期刊
摘 要:对转杯纺的现状,转杯纺粗特纱在当前市场上的应用的介绍。转杯纺纺制粗特纱的研究,提出了纺织粗特纱时的工艺路线及提高质量的方法。  关键词:转杯纺 质量 粗特纱 棉纱  转杯纺纱过去国内俗称气流纺纱,国际上称为Open-end Spinning(自由端纺纱,简称OE纱),现在国际上规范称为Rotor Spinning(转杯纺纱)。转杯纺纱是目前世界上在各种新型纺纱中,技术成熟最早,应用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