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有它独特的教学方法。要合理高效地让学生学习和掌握计算机,对我们确实是一个挑战。工作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计算机知识本身既枯燥又抽象,要想让学生自觉学好这门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在学生刚开始接触计算机的时候,教师不能一味灌输计算机理论知识,那样会引起他们对学习的反感。可利用CAI课件创设新颖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先上机操作,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积极情绪。
例如,学习WORD时教师把《雨中登泰山》一文进行排版,设计成比较精美的文档,并打印出来让同学们看,然后具体说打印的步骤,并问同学们想不想同样用计算机来设计班报或手抄报,学生反映很积极。学习POWERPOINT时,教师把这一章的内容设计成一组幻灯片,并放映给同学们看,学生兴趣浓厚,轻松地了解了本章的内容。
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达到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理解和掌握的目的。
比喻法。信息技术中有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学生理解接受,教师应将其化繁为简,巧用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形象的比喻。例如,在讲计算机原理及结构时,将计算机比喻成一个人,人的感觉器官相当于计算机的输入设备,外部信息输入到CPU(相当于人的大脑),经过处理后,由输出设备(嘴巴等)输出来。又如,讲到“内存”时,将“内存”比喻为一唱戏的舞台,所有的程序都必须到舞台(内存)上来,才能表演(运行)。舞台虽然比较小,但它后面有很大的准备的地方(即外存)。这样讲,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
悬念法。上课时,教师先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想想如何解决。如在教数据库时,可问学生要在电脑里处理本次期中考试的成绩,将各科成绩汇总,还要排名次,应该怎么办?以此引出建立数据库的问题。然后通过教学数据库来完成这个任务,学生看到用数据库处理这类事情既轻松又准确,觉得学习计算机确实有用,从而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又如,在学习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时,学生对课堂理论学习感到单调。此时,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或采取简单批评指责的方法要求学生注意听讲和思考,效果不会很好。而采用类似电视节目预告中使用的“悬念”语言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往往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诱导法。故意设置错误,可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心理学家鲁宾斯坦说过:“思维通常总是开始于疑问或者问题,开始于惊奇或者疑惑,开始于矛盾。”故意设置错误是置疑、激疑、制造矛盾、达到引思目的一种方式。例如,在QBASIC语言教学中讲到两个变量值互相交换的问题时,首先将题目列出,让学生自己先编程序。在学生编程中找一个直接采用A=B:B=A这种错误方法(多数学生采用此方法)的程序展现在黑板上。然后引导学生一起分析程序,当讲到这一语句时故意停顿,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此时就会有学生提出质疑。如何解决?可将其比喻成两杯饮料,要交换杯子,而饮料不能丢弃,学生会马上说“再拿一个杯子来”。这时,借助于第三变量的方法就提出来了,程序也解决了。教师通过一个错误的语句一步一步地启迪学生的思维,学生在编制这个程序的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
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融电脑、电视、录像、录音等功能于一体,根据需要可随意处理文字、图像、音视频等,形成智能化的多媒体终端,为计算机教学提供高效、交互、实时的操作环境和良好的服务。我们应着力思考用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去指导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多媒体作为教育手段在计算机教学中得到更好的利用。
网络教学法。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化教育已成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主流趋势。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学不仅是学科知识的教学,还是使用技术工具获取信息的教学,更是过滤、处理及分析信息的方法与手段的教学。基于网络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宽广、有弹性且极具创意的学习空间,使得以学生为中心的全新教学方法得以实现,这对学生知识的获取、情感的交流、合作精神的培养以及实践技能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
辅助教学法。如在机房里安装一些普遍使用的、有较高实用价值的CAI辅助教学软件,让学生在上机时根据自身特点有选择地进行学习,可以发挥计算机教学的优势。目前较好的辅助教学软件有:学电脑用的《开天辟地》、《万事无忧》,练习打字用的《五笔高手》,以及《轻轻松松背单词》、《大嘴英语》、《学Windows95》等。教师应随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组织设计好学习内容与方法。
三、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计算机的学习中学生需要学习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切忌让学生死记硬背如软、硬件的定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操作系统等这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完全脱离上机操作。否则即使教师和学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生也记下了一些计算机理论知识且能应付一些考试,但当他们面对计算机的实际操作或一些较为简单的突发问题时仍会感到手足无措。我们在教学中应该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密切联系实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要加强教学的实践性就要变单一的课堂教学为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学,例如加强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机房教学、现场辅导等。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该让学生尽可能多上机练习,掌握操作技巧,增强操作技能,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进一步验证、巩固和深化。
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不能急于求成,为了完成教学计划而赶进度,要从学生的认知实际出发,将理论联系实际的观念潜移默化地渗透给学生。对于刚刚开始接触计算机的学生来说,理论的讲解应联系实际的操作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感性的认识,再通过系统的讲解,上升到理性的认识。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后再去实际操作,其认识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教师牵着学生,只是让他们亦步亦趋地跟着老师做,一旦学生离开老师,面对类似的或其他的问题时他们就会束手无策。我们应该注重问题情景的创设,营造探索的氛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自己动手解决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成就感,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
我们还要积极组织课外兴趣小组,为爱好计算机的同学提供一个进一步学习的机会。课外活动突破了课堂教学的局限,学生可以有自己的学习进度,可以互相交流,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使学生的思路更开阔、更清晰,学习热情更持久。这样,学生的学习就从原来的“老师要我做”变成了“我自己要做”。这种轻松的学习环境还能使学生的创造性得到最大的发挥。
总的来说,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特点,随机应变,因势利导,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强化教学内容,从而收到高效的教学效果。
责编 王学军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计算机知识本身既枯燥又抽象,要想让学生自觉学好这门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在学生刚开始接触计算机的时候,教师不能一味灌输计算机理论知识,那样会引起他们对学习的反感。可利用CAI课件创设新颖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先上机操作,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积极情绪。
例如,学习WORD时教师把《雨中登泰山》一文进行排版,设计成比较精美的文档,并打印出来让同学们看,然后具体说打印的步骤,并问同学们想不想同样用计算机来设计班报或手抄报,学生反映很积极。学习POWERPOINT时,教师把这一章的内容设计成一组幻灯片,并放映给同学们看,学生兴趣浓厚,轻松地了解了本章的内容。
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达到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理解和掌握的目的。
比喻法。信息技术中有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学生理解接受,教师应将其化繁为简,巧用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形象的比喻。例如,在讲计算机原理及结构时,将计算机比喻成一个人,人的感觉器官相当于计算机的输入设备,外部信息输入到CPU(相当于人的大脑),经过处理后,由输出设备(嘴巴等)输出来。又如,讲到“内存”时,将“内存”比喻为一唱戏的舞台,所有的程序都必须到舞台(内存)上来,才能表演(运行)。舞台虽然比较小,但它后面有很大的准备的地方(即外存)。这样讲,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
悬念法。上课时,教师先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想想如何解决。如在教数据库时,可问学生要在电脑里处理本次期中考试的成绩,将各科成绩汇总,还要排名次,应该怎么办?以此引出建立数据库的问题。然后通过教学数据库来完成这个任务,学生看到用数据库处理这类事情既轻松又准确,觉得学习计算机确实有用,从而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又如,在学习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时,学生对课堂理论学习感到单调。此时,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或采取简单批评指责的方法要求学生注意听讲和思考,效果不会很好。而采用类似电视节目预告中使用的“悬念”语言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往往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诱导法。故意设置错误,可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心理学家鲁宾斯坦说过:“思维通常总是开始于疑问或者问题,开始于惊奇或者疑惑,开始于矛盾。”故意设置错误是置疑、激疑、制造矛盾、达到引思目的一种方式。例如,在QBASIC语言教学中讲到两个变量值互相交换的问题时,首先将题目列出,让学生自己先编程序。在学生编程中找一个直接采用A=B:B=A这种错误方法(多数学生采用此方法)的程序展现在黑板上。然后引导学生一起分析程序,当讲到这一语句时故意停顿,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此时就会有学生提出质疑。如何解决?可将其比喻成两杯饮料,要交换杯子,而饮料不能丢弃,学生会马上说“再拿一个杯子来”。这时,借助于第三变量的方法就提出来了,程序也解决了。教师通过一个错误的语句一步一步地启迪学生的思维,学生在编制这个程序的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
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融电脑、电视、录像、录音等功能于一体,根据需要可随意处理文字、图像、音视频等,形成智能化的多媒体终端,为计算机教学提供高效、交互、实时的操作环境和良好的服务。我们应着力思考用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去指导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多媒体作为教育手段在计算机教学中得到更好的利用。
网络教学法。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化教育已成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主流趋势。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学不仅是学科知识的教学,还是使用技术工具获取信息的教学,更是过滤、处理及分析信息的方法与手段的教学。基于网络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宽广、有弹性且极具创意的学习空间,使得以学生为中心的全新教学方法得以实现,这对学生知识的获取、情感的交流、合作精神的培养以及实践技能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
辅助教学法。如在机房里安装一些普遍使用的、有较高实用价值的CAI辅助教学软件,让学生在上机时根据自身特点有选择地进行学习,可以发挥计算机教学的优势。目前较好的辅助教学软件有:学电脑用的《开天辟地》、《万事无忧》,练习打字用的《五笔高手》,以及《轻轻松松背单词》、《大嘴英语》、《学Windows95》等。教师应随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组织设计好学习内容与方法。
三、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计算机的学习中学生需要学习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切忌让学生死记硬背如软、硬件的定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操作系统等这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完全脱离上机操作。否则即使教师和学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生也记下了一些计算机理论知识且能应付一些考试,但当他们面对计算机的实际操作或一些较为简单的突发问题时仍会感到手足无措。我们在教学中应该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密切联系实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要加强教学的实践性就要变单一的课堂教学为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学,例如加强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机房教学、现场辅导等。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该让学生尽可能多上机练习,掌握操作技巧,增强操作技能,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进一步验证、巩固和深化。
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不能急于求成,为了完成教学计划而赶进度,要从学生的认知实际出发,将理论联系实际的观念潜移默化地渗透给学生。对于刚刚开始接触计算机的学生来说,理论的讲解应联系实际的操作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感性的认识,再通过系统的讲解,上升到理性的认识。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后再去实际操作,其认识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教师牵着学生,只是让他们亦步亦趋地跟着老师做,一旦学生离开老师,面对类似的或其他的问题时他们就会束手无策。我们应该注重问题情景的创设,营造探索的氛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自己动手解决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成就感,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
我们还要积极组织课外兴趣小组,为爱好计算机的同学提供一个进一步学习的机会。课外活动突破了课堂教学的局限,学生可以有自己的学习进度,可以互相交流,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使学生的思路更开阔、更清晰,学习热情更持久。这样,学生的学习就从原来的“老师要我做”变成了“我自己要做”。这种轻松的学习环境还能使学生的创造性得到最大的发挥。
总的来说,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特点,随机应变,因势利导,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强化教学内容,从而收到高效的教学效果。
责编 王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