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验快堆首炉燃料和控制棒组件继续运行审评实践

来源 :核安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aobozaiw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实验快堆是我国核能三步走战略中的重大步骤.工程2010年首次临界,截至2019年年底首炉燃料组件和控制棒组件在CEFR堆内已经停留9年6个月,为了确保CEFR后续运行安全,对首炉燃料组件和控制棒组件继续运行的安全性进行了全面论证和评审.本文主要阐述了中国实验快堆首炉燃料组件和控制棒组件继续运行审评实践,对于重点审评问题进行了说明,并给出了后续安全运行的建议.
其他文献
该研究以氧氯化锆和蒙脱石为原料,通过共沉淀法制备载锆蒙脱石.通过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比表面积分析(BET)研究改性和吸附对载锆蒙脱石表观结构和表面基团的影响,并考察了载锆蒙脱石对蔗糖溶液的吸附特性.表征结果显示,载锆蒙脱石相较于蒙脱石表面更加粗糙,比表面积达到了204.47 m2/g,是改性前的3.39倍;表面有纳米小颗粒堆积,FT-IR和XPS结果证明氧化锆成功负载到蒙脱石表面,载锆蒙脱石等电点为7.39.吸附试验表明载锆蒙
该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S-SPME-GC-MS)及电子鼻对不同压榨工艺下花生油挥发性风味成分和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6种不同压榨工艺花生油中共检测到10类38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包含19种风味成分.在热榨花生油中以呋喃类(63.43%~66.68%)、醛类(10.04%~5.47%)、酚类(8.83%~7.18%)为主要的挥发性成分,在冷榨花生油中以酯类(26.43%)、醛类(23.47%)、酸类(22.10%)为主要的挥发性成分.此外,热榨花生油检测出少部分吡嗪、吡啶、酮类关键风
该研究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PME-GC-MS)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和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对发酵90 d、150 d、210 d、270 d、450 d和630 d的大河乌猪火腿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共鉴定到137种挥发性风味成分,包括醛、醇、酸、烃、酮、
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jejuni)外膜囊泡(outer membrane vesicles,OMVs)是其在生长过程中分泌到细胞外的球状小泡,主要含有外膜蛋白及一些周质空间的物质,对细菌的生存、定植、细菌与宿主细胞间的交流及致病机制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开发一种高效提取方法是研究空肠弯曲菌OMVs生物学功能的关键.该研究发现在微需氧条件下,使用MH培养基培养空肠弯曲菌15 h后提取OMVs最为合适.在最优条件下,采用超滤浓缩法从菌液中提取OMVs,并使用0.22μm的微孔滤头进一步过滤
该研究从病猪的肝脏分离到一株多重耐药ST37型(Sequence type,ST)肺炎克雷伯菌KP200,ST37型是耐广谱β-内酰胺临床分离株中常见型别.基于全基因组测序数据,比较KP200和来自NCBI所有ST37型(160株)肺炎克雷伯菌毒力因子的携带情况,通过单拷贝核心基因进化分析ST37型肺炎克雷伯菌的毒力与遗传进化关系.结果表明,KP200携带7类毒力因子相关基因包括:荚膜(cpsACP、galF、gnd、ugd、manB和manC)、1型菌毛(fimBEACDFGHK)、3型菌毛(mrkAB
该研究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和层次聚类分析方法,对政和大白茶(ZD)、福鼎大毫茶(FD)、福建水仙(SX)和梅占(MZ)白牡丹茶的香气成分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明不同茶树品种白牡丹茶香气品质特征及其品质差异的物质基础.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白牡丹茶香气品质表现优异、各具特点,具体表现为ZD清香带花香,FD嫩香、毫香显,SX花香显,MZ花香浓且持久,香气得分大小排序为MZ>SX>FD>ZD>90分;4个品种白牡丹茶中检测出101个香气成分,其中ZD、FD、
为更加全面地对阿胶质量进行控制,建立了一种基于气相色谱法探究驴皮真伪快速鉴别的方法.动物皮脂经过提取并进行甲酯化处理,初步构建了驴皮、羊皮、牛皮中总脂肪酸成分的指纹图谱,并经归一化法对驴、羊、牛皮中肉豆蔻酸、棕榈油酸的相对含量进行了测定,经内标法(以十七烷酸甲酯为内标)对驴、羊、牛皮中肉豆蔻酸、棕榈油酸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肉豆蔻酸、棕榈油酸在驴、羊、牛皮中具有较高的差异性.羊皮中肉豆蔻酸的相对含量(8.94%)约为驴皮(2.98%)和牛皮(3.03%)的3倍,而驴皮、牛皮皮脂中棕榈油酸的相对含量(9
该研究探讨了基于核酸适配体特异性识别机制和杂交链式反应(hybridization chain reaction,HCR)扩增策略,以金纳米粒子(gold nanoparticles,AuNPs)颜色变化为比色信号,设计了一种无标记、无酶、灵敏的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S.typhimurium)比色检测法.根据鼠伤寒沙门氏菌核酸适配体设计引发链和两个发夹探针,核酸适配体捕获鼠伤寒沙门氏菌,触发引发链打开发夹探针,发生杂交链式反应,在实现目标菌信号放大同时,利用反应前
该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离子色谱分离/抑制型电导检测的分析方法,用于测定甲壳类水产品中残留的草酸含量.样品经过超纯水超声提取30 min,杂质沉淀后,上清液首先通过聚二乙烯基苯固相萃取柱,然后通过包含银盐形式及H+型的强酸型聚苯乙烯型的阳离子交换树脂柱净化,经IonPac AS11-HC高容量羟基选择性阴离子交换色谱柱分离,氢氧根淋洗液发生器(EG)产生洗脱液进行梯度淋洗,外加水模式在线抑制,电导检测器测定.结果表明草酸在0.05~10.00 mg/L范围内线性相关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8),方法的检出限
该研究在比较酸酯化和碱酯化预处理方法基础上,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湖南、广东、江西、云南、广西、海南6个地区油茶籽油的脂肪酸种类、相对含量和比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除油酸、芥酸、二十三碳酸和二十四碳烯酸外,酸酯化和碱酯化法处理后检测出的其他脂肪酸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酸酯化法更适合茶油脂肪酸检测.茶油中肉豆蔻酸、十七酸、亚麻酸、花生酸、芥酸和二十四碳烯酸的最高含量均来自于湖南茶油样品,分别为0.10%、0.11%、0.20%、0.09%、0.17%和0.07%;棕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