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工科院校产学研用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初步探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lusions10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对大学毕业生的结构性失业和高考改革,地方工科院校势必走出原有高等教育结构体系,探究适应发展的产学研用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模式,形成人才供给与需求在人才培养规格上的正确良性对接。
  【关键词】地方工科院校 产学研用 探究 人才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获《哈尔滨学院2012年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地方工科院校产学研用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资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249-01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推进使地方工科院校毕业生逐年增加,2013年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699万人,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突出,地方工科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逐年严峻,而调查显示,众多企业又难以找到所需的大量应用技术型人才,这表明高等学校培养的毕业生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一方面人才供给过剩,另一方面人才的大量需求又得不到较好的满足,其主要问题不是人才培养的数量,而是人才供给与需求在人才培养规格上的错位对接,出现大学毕业生的结构性失业,而制度性根源来自现有的高等教育结构体系[1]。
  20世纪50年代初的三螺旋理论的核心在于,随着知识经济的出现,在区域内的科研院所与大学成为主要知识资产,具有了更高的价值,在成熟的创新区域内,他们通过其组织结构最下层的研究中心、科研小组以及个人等建立起与市场经济活动良好的接口,在区域内发挥了强大的技术创新辐射作用,瞄准国家的重大需求,将国家重大需求作为推进产学研用结合的源动力,将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创新的不同需求作为创新产学研用合作模式的基本依据。
  (1)改变办学理念,走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发展道路
  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面临失业的结构模式,地方工科院校应确定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指导思想,更新办学理念,以社会、市场、生产第一线需要为前提,以培养具有创造性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核心目标。地方工科院校要培养有知识结构的人才,要传授综合素质教育,而且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兼并,成果与产品并出,学科需求和市场需要并存,学历职称与实践应用能力兼得。真正把地方工科院校的办学和人才培养立足在社会需要,立足在素质教育,立足在产学研用相结合上来,使地方工科院校成为社会发展、科技创新的中间力量。
  (2)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了“促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规范校办产业发展”的战略任务。针对这一指导方针,地方工科院校调整人才培养模式迫在眉睫,需要将科学研究调整到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相结合,科研机构和校办产业相结合上来,走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道路,营造有利于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环境[2]。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解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由此,“产学研用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热点,受到地方工科院校的广泛关注,即地方工科院校利用企业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培养适合企业需要应用人才,如下表[3~6]提出产学研用一体化模式表,融合多元因素和机构以求找到较适合的地方工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表1-1 产学研用一体化模式表
  (3)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地方经济和区域经济
  坚定有力地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地方工科院校的根脉所在,积极探索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和学业、产业、就业、创业相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校办学水平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得到提升。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适应现代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岗位需要的,掌握高新技术并能熟练应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服务于地方经济。特别是地方工科院校的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面对非常复杂的工况,经常要处理从来没有遇到的问题,所以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对从事工程行业的专业人士来说尤为重要。但是以前高等教育培养模式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不够,毕业生职场上竞争力不强,在工作岗位上不能独立的处理新问题。因此对工程类专业的本科生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必要。
  高等教育学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方面的功能,大学的科研成果最好主动与社会经济发展对接,社会也应该积极接纳大学的科研成果,地方政府与地方工科院校之间应该更加加强沟通与联系,联手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在这方面,我校针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已有很多成功案例,如地下空间专业与哈尔滨地铁集团,土木工程专业与哈尔滨学院住宅产业化应用技术研发中心、食品冷冻冷藏专业与节能空气调节技术研究中心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且通过研发产品的生产及技术成果的推广,激发学生的创业能动性。地方政府给予很大的支持与鼓励,双方应抓住当前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机遇,抓住当前黑龙江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的大好机遇,积极地将好的科技成果应用于地方建设,用科技力量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郝克明,汪永铨.中国高等教育结构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5)
  [2]李长荣.高等学校必须走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道路[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2)
  [3]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实践与政策研究报告[J].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中心,2013(11)
  [4]陈伟.促进地方高校科研成果产业化探析,中国科教创新增刊[J]. 2011(11):33
  [5]吴大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9(6):58-59
  [6]袁文霞,王其东,李军鹏. 基于“产、学、研、用”的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10):77-80
  作者简介:
  贾贞 (1978-),女,汉族,吉林人,工学博士。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工业设计教育出现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设计教育质量。  本文结合我国设计教育的现状,分析探索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特色的适时的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以导师“软件条件”指导下的教学模式,实现设计教育双丰收。该教育模式以“授之以渔”的专业技能培养为宗旨,注重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以实际行动来解读并验证“适应社会需要”和“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导师制 工业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对人才的需要也随之增加,人才的培养问题逐渐形成了社会的热点问题。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要,成为了教育改革的导火索。传统教育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新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使大部分人找不到工作,同样,企业也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在这种发展模式下,对人才的培养模式改革是迫在眉睫的,社会的发展同样需要这样一种新型的人才创新模式的存在给与支持。  【关键词】人才 培养 教育
【摘要】为了讨论研究和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医学影像教学的有效途径,笔者通过对中等医学影像教学中存在的难点和障碍进行有效的分析,并结合所在学校实际,提出了具体措施和对策及应用方法。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 教学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247-01  医学影像学在当今社会已有了飞速的发展和显著的进步,本文着重分析影像教学中存在的困难
【摘要】作为高级护理学术所必备的能力当中,职业能力是其重要能力之一,对于学生自身的就业、工作有着很大的帮助,是个人实现发展的重要关键。现阶段,高级护理学生职业能力自身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各方面予以高度的关注,并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有效的保证学生职业能力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高级护理 职业能力 培养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
【摘要】 Problem-based-learning(简称PBL法)是提高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在水产动物病害学传统教学中引入PBL法,能充分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改善本门课程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水产动物病害学 PBL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252-01  水产动物病害学是广东海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