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院外心搏骤停流行病学及预后分析

来源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mk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浙江省院外心搏骤停(OHCA)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与预后相关的因素,为提高心肺复苏(CPR)成功率提供依据。

方法

参照Utstein模式,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8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急诊科、宁波市急救中心和绍兴市急救中心接诊的493例OHCA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因、发生地点、初始心律、有无目击者、有无目击者CPR、有无院外除颤、有无院外气管插管、有无院外使用肾上腺素、急救反应时间,以及现场/途中自主循环恢复(ROSC)、急诊室ROSC、存活入院、存活出院和出院时的神经功能状态等。分析与OHCA患者30 d存活率相关的因素。

结果

入选493例OHCA患者中男性342例,女性151例;年龄(58.8±21.4)岁;心源性疾病219例,创伤155例,呼吸系统疾病22例,溺水19例,电击8例,其他70例。大部分患者OHCA发生在家里(65.1%)和公共场所(22.7%);55.2%的OHCA患者有目击者,但只有2.6%由目击者进行CPR;初始心律为心室停搏者有78.7%,心室纤颤(室颤)或室性心动过速(室速)者仅有5.5%;院外除颤率只有6.9%;16.4%在院外接受了气管插管;56.4%在现场或急救车上使用了肾上腺素。急救反应时间为(13.6±8.0)min。4.5%的OHCA患者在现场/途中ROSC,7.7%在急诊室ROSC;只有9.7%存活入院,1.2%存活出院,0.8%在30 d时仍在院。30 d存活率为2.0%(10/493),0.8%存活出院且神经功能良好〔脑功能分级(CPC)1~2级〕。有目击者(3.31%比0.45%)、初始心律为室颤或室速(7.41%比1.72%)、目击者CPR(15.38%比1.67%)、院外除颤(8.82%比1.53%)、急救反应时间<10 min(3.57%比0.74%)均能改善患者30 d存活率(均P<0.05)。

结论

浙江省OHCA的复苏存活率不高,"院外生存链"中很多因素有待进一步改进。

其他文献
期刊
本文结合数控机床PLC控制程序的设计原理,提出一种基于PLC的数控机床安全控制设计方案,并对其设计思路进行研究,并为相关实践及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国民经济在不断提升的同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也越来越快,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进程,因此,市政路桥施工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数字电子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传统的数字电路设计方面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的数字集成系统的设计需求和要求,因此需要在硬件的基础上进行电子设计。在这
期刊
期刊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逐渐增加了铁路隧道建设数量。在施工期间最常见的使用技术就是旋喷桩技术,该项技术的优势特点主要表现在振动小,占地面积少,技术工艺简单以及施工方式简
为充分发挥乡镇卫生院贴近基层、贴近群众、服务百姓的天然优势,以让群众满意为立足点和出发点,加强乡镇卫生院内涵建设,提高服务能力,2014-2016年原国家卫计委基层卫生司进
期刊
屋面施工是建筑工程施工内容之一,由于建筑屋面长期处于风吹日晒的环境之中,所以对于其施工质量具有特定的要求,需要具有一定的防水能力,避免发生屋面渗漏问题,影响到居民的正常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