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们的网上家园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ouquanwen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夏日的下午,重庆。美国人罗伊坐在茶楼靠窗角落,一边喝茶,一边给大洋彼岸的朋友回电邮。
  朋友想到重庆工作,但对这座城市一无所知:“那儿有西餐吗?有抽水马桶吗?交通方便吗?”
  看着朋友的来信,罗伊飞快地敲打键盘:“杰克,别担心,在重庆我们有个温暖的网上之家。”
  
  “罗伊们”的尴尬与惊喜
  
  罗伊是个地道的美国人。2007年,他得到一个到重庆科爱赛国际学校任教的机会。
  来重庆前,他曾在英文网站上搜索过重庆,除了“天气很热,人口很多”等零星资料外,在唯一称得上直观的几张照片里,全是低矮破旧的棚户区。
  “我中文不好,在重庆人生地不熟,连工作签证都不知该怎么办,要是有个英语咨询窗口就好了。”罗伊道出了许多老外的心声。
  与此同时,开展外籍人士生活质量调查的任务落在重庆市外经贸委和重庆社会科学院身上。
  “我们采取了问卷调查和入室调查两种方式,调查对象为在重庆居住三个月以上的外籍人士。”重庆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孙元明说,“结果表明,老外们大多对在重庆的工作很满意,但对购物、医疗、子女就学等生活信息一片茫然。”
  于是,由市外经贸委所属的市外商投资促进中心牵头,组建一个纯英文网站的想法被提上工作日程。
  “最初起名叫‘福聚网’,后更名为‘重庆外籍人士生活网’,就是想把老外聚在一起,把福气带给他们。”促进中心国际交流服务部副部长杨雯说,“我們花了好几个月时间整合资源,并请了一位外国朋友按他们的生活习惯来设置栏目。”
  2007年8月中旬,罗伊惊喜地发现,“重庆外籍人士生活网”正式开通了。“全英文介绍,图文并茂,涵盖了衣食住行娱等方方面面。”罗伊兴奋不已。
  “每年来渝的外籍人士有3000多人次,我们要为他们提供一个专业网络平台,解决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与困难,营造一个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市外经贸委信息化处李清玲处长说。
  一个小小的网站,能给老外们带来哪些帮助?
  
  老外们的幸福体验
  
  7月23日,记者来到市外经贸委大楼,近距离观察了网站的工作流程。
  “叮铃铃”,杨雯熟练地拿起电话,用一口纯正的英语说:“您好,这里是‘重庆外籍人士生活网’,请问您需要什么帮助?”
  “我是丹表人,我想把宠物带到重庆,要办理哪些手续?”
  杨雯很专业地给对方介绍了私人物品报关运输的注意事项,并预祝他旅途愉快。
  刚放下电话,铃声又响了,这里的电话“热得发烫”。
  “通过网站,我们开通咨询热线电话,为外国朋友提供一站式服务。”杨雯说。
  性格开朗、善于交流的杨雯自己也没想到,她做网站三年来,不知不觉已结交了不少外国朋友。
  罗伊就是其中一位。罗伊发现生活网后,几乎天天泡在网上。诸如就业签证怎么办,在哪儿能租到房子,在哪儿能找到家政服务人员等,他都要上网查询。
  在杨雯和同事们的热心帮助下,罗伊很快适应了重庆的生活。“我得感谢生活网,它让我有了一种家的感觉,我不仅和他们成了好朋友,而且还是网站最忠实的‘粉丝’。”罗伊真诚地说。
  对保加利亚的斯帕多夫来说,他对生活网更是有一份特殊的感情。
  去年六七月份,斯帕多夫患了重感冒,去了附近多家医院,钱花了不少,病却没治好。情急之下,他把这个苦恼留在生活网的论坛上。
  没想到,短短一天,生活网就给他作了答复:建议他到重庆环球医生诊所去看看。斯帕多夫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那所医院,钱没花多少,药很对路,没几天就好了。紧接着,工作人员还给斯帕多夫推荐了一款专为外籍人士量身定做的保险。
  在重庆任教三年的斯帕多夫,突然有一天想去经商,但他不知从何做起。在生活网的帮助下,他办理了工商执照,租了一家店面,从家乡引进纯正的红酒,生意越做越红火。
  一个小小的网站,能成为重庆的形象窗口么?
  
  开启友谊之窗
  
  今年4月,在解放碑美美百货,一群各种肤色的女士们说笑着,细心地挑选着各种商品。
  这是由生活网和重庆国际妇女社联合举办的一次购物活动,参加者都是清一色的领事和外企高管夫人。英国驻重庆总领事馆总领事尉瀚的太太兴奋地说:“逛完街,我就按照生活网上的指南去品尝重庆的美食,好嗨!”
  “生活网既注重提供资讯,更注重交流。我们通过与重庆外籍人士俱乐部互动,开展一系列联谊活动,为在渝外籍人士开启友谊之窗。”李清玲说。
  组织联谊活动,缘于一次足球邀请赛。
  2008年底,丹麦驻重庆领事馆领事林汉祥组织了一次足球邀请赛。“业余生活太枯燥,于是我想在周末组织足球爱好者一起训练比赛,这样就能接触到更多的朋友。”林汉祥谈起了他的初衷。
  自己的这个想法如何让更多的人知道?有了生活网后,他便找上门去。经生活网工作人员的张罗,第一次比赛来了八个人,后来报名的人越来越多,目前已有35人左右。在此基础上,林汉祥创办了“重庆国际足球俱乐部”。
  “这件事启发我们,组织活动可以让更多外籍人士了解重庆、热爱重庆,从而让他们安心地在重庆工作。”杨雯说。
  从创办生活网至今,杨雯和她的同事们已举办了魔术之夜、春季足球联谊会、SPA体验、保险咨询会等活动,为外籍人士搭建了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
  来自澳大利亚的布莱恩先生,是一位心理学家。2004年退休后,在重庆太太的鼓动下,他到重庆开了一家心理诊所。参加生活网组织的活动后,他很快融入了重庆,还把女儿从澳大利亚接了过来。他说:“通过生活网这个窗口,很多外国人都知道了重庆是个好地方。”
其他文献
编辑同志:  您好!  我是一名镇党委书记,最近,全市提出要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我很兴奋,基层党组织作为我们党组织构架的毛细血管,就应该发挥服务功能,凝聚人心。但从基层特别是农村的现状来看,要让基层党组织真正服务党员、服务群众,不是件容易事。  就拿最近的几件事情来说吧。  8月的一天深夜,外面暴雨倾盆,突然电话响了,某村党支部书记老杨紧急求援,村民陈邵华家的房子塌了一半,家里五口人无家可归。我
茫茫暗夜里,他们维持了城市功能的正常运转。  月光星芒下,他们默默守护着重庆之夜的安宁祥和。  当千家万户酣然入梦,他们却披星戴月,奔忙在各自的岗位上。  他们,就是山城“守夜人”。  三、10月9日晚10点30分,主城区某工地,市环境监察总队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噪音污染检查 图/朱挺  五、9月22日晚9点27分,北碚区,交巡警在执勤 图/秦廷富  四、9月23日晚9点45分,涪陵区,消防官兵进行消
2009年3月,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被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选为“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区。  “十月怀胎”,武侯区被点题之后如何解题?  “我们的试点工作遵循积极、稳妥、务实的原则,抓住了决策权和用人权等核心问题,目前已在涉及全区重大经济社会发展、干部人事任免、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下一步要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形成长效机制。”武侯区委书记刘守成说。    对区委权力“勘界”    越
乌云上有晴空,希望在自己手中。  一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或多或少地波及着重庆人。  然而,事物的利弊往往共生,危机,往往蕴含机遇。  从退“二”进“一”的李保平身上,我们看到,应对危机,首先要善于调整、转型。金融危机导致外需锐减,也客观上为我们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供了巨大的倒逼压力。如果科学处置,变压力为动力,就能化“危”为“机”。  在危机中逆势而上的艾纯告诉我们,要善于把握机遇,实现
2012年12月2日,江北区观音桥街道春晖社区。  “到了城里,真把我憋坏了。”进城还不到两个月的朱国强抱怨道,“在农村,我可以去家家户户串门,可现在……”  如今,在城市社区里,像朱国强一样郁闷的人不在少数。  一份调查显示,只有15%的被调查者表示对邻居家的成员状况非常清楚,20%的被调查者根本不认识自己的邻居。当遇到突发疾病或紧急情况而家人又不在身边时,80%的人不会向邻居求助。  上班开门
盛夏,太阳不遗余力地向大地传播着光和热。汽车爬行在沙坪坝区歌乐山盘山公路上。为响应中央和市委关于组工干部下基层的号召,我们几个年轻组工干部,即将深入农村,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我们这些在城市长大,从家门、校门到机关门的“三门干部”,即将推开人生的第四扇門——农家门。  我们的目的地,是歌乐山镇新开寺村。    烈日田间路    7月的重庆,烈日当空,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我们沿着田间小道来到住处。
编者按:  全市区县和乡镇换届后,一大批干部走上新的领导岗位,形成新的领导集体。为全面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建设,市委决定在全市部分乡镇推广“文建明工作法”。为帮助读者深入了解“文建明工作法”,本期特别编发这组文章。    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城南镇党委书记文建明先后在八个乡镇工作过,在16年时间内任过乡镇长、党委书记,具有30年农村工作经验。2005年,文建明罹患肝癌,至今已动20多次手术。在艰苦的工作
危机之下,尽管基层党组织实施的“党员先锋模范工程”不乏榜样,但在不少企业、社区及地方,这种“党员先锋模范工程”更像是一种“形式”或“口号”,究其原因,主要有:有的基层党组织的不少党员带着临时打工观念,干好干差都是为老板打工,所以只求得过且过不愿当榜样;有的党员怀有吃亏心理,觉得当榜样要付出“代价”,所以不愿劳心劳力勇当榜样;有的党员,虽然有當榜样之心,却找不到一个发挥榜样作用的平台。  所以,基层
“部长‘吐槽’”  环保部部长周生贤最近表示,环境数据总跟老百姓感受不一致,老百姓不信。事实上,数据是真的,老百姓不信也是真的。  ——在环保数据之前,有很多统计数据都受到过质疑,比如说官方公布的城镇在岗职工工资涨幅,几乎每年都会遭遇“被上涨”的质疑,因而环保部部长“吐槽”老百姓不信任环保数据,倒也不是一件太过于尴尬的事。“真数据”遭遇“真不信”,可从两个层面解读:其一,“真数据”到底有多“真”?
从连年亏损到全球第一,从废气四溢到废水养鱼——嘉陵化工厂在环保搬迁中破茧化蝶。  更可贵的是,它的新生,为重庆80余家化工企业“退二进三”提供了一个样本——“嘉化模式”。    环保沉疴    2003年前,江北区董家溪的居民,一直生活在嘉化厂的阴影里。  “你看我身上还有红点点呢。”小男孩刘鹏程捋起衣服说,“我是被废气熏大的。”  “嘉化厂排放废气时,小鹏程经常被熏哭,有一次闻到废气后突然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