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城市组、城市农民工组和农村组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之间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安徽省淮南市4所高校中选取1980名大学生,比较不同生活环境下大学生的生活方式的差异,然后探讨其生活方式的影响因素。
结果(1)城市组大学生更偏向选择高程度的T1型、T2型、T3型膳食模式,其OR值(95%CI)分别为0.432(0.255~0.730)、0.140(0.073~0.267)、0.402(0.236~0.683)。城市组大学生中等体力活动时间偏爱于30 min以内,其OR值(95%CI)为0.524(0.352~0.779)。该组大学生中饮酒人数与非饮酒人数相比,饮酒人数明显少于非饮酒人数,其OR值(95%CI)为0.564(0.325~0.981)。高程度T2型、T4型膳食模式和低程度T2型、T4型膳食模式相比,城市农民工组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低程度T2、T4型膳食模式,其OR值(95%CI)分别为1.714(1.165~2.519)和1.592(1.100~2.305)。城市农民工组大学生每周进行中等体力活动的锻炼更喜欢控制5次以内,其OR值(95%CI)为0.699(0.535~0.912)。选择低程度T1型、T2型、T3型膳食模式的农村组大学生要比选择高程度的多,其OR值(95%CI)分别为1.548(1.083~2.213)、1.498(1.048~2.141)、1.740(1.216~2.491),然而选择T4型膳食模式高程度比低程度要多,其OR值(95%CI)为0.624(0.436~0.893)。农村组大学生更加倾向于选择每周大于5次的中等体力活动和每次大于30 min的中等体力活动,其OR值(95%CI)分别为1.314(1.022-1.688)和1.472(1.071~2.022)。
结论城市组、城市农民工组和农村组大学生的生活方式相差较大,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