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新观念走进小学语文课堂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fa12345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标志着我国的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已开始越过“瓶颈”,向改革的纵深方向发展,语文教育教学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是一场急风暴雨式的“洗礼”,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将受到教育新理念的冲击。它意味着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都将彻底打上历史的烙印。因此,感悟新课程标准,让新观念、新方法走进小学语文课堂,应是教学改革的核心,也是我们的必然选择。然而在实践中,真正地让“语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条路却很艰难漫长。下面仅就在教学中应如何深入地贯彻新课标的特点和精神从两方面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一、重视学习方式,强调感受、体验与合作,注重思考与探究
  
  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对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这一传统观念的革命。加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成为了今后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心任务。
  1.合作学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提出,21世纪的学生应当“学会合作”,通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问题的解决。这种生生互动的形式,凝聚了集体的智慧,“人人教我,我教人人”,有利于优势互补,缩小个体差异;而语文学习,对中小学学生来说,更需要一种群体的合作精神。通过合作学习,发挥群体优势,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改善,小组的学习形式得到强化,学生间互动交流的频率更高,因而研究的气氛更强烈。
  2.探究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就是对学习材料、学习问题的探索研究、探寻追究。它旨在在体验过程中敏锐地捕捉问题,紧紧地追问、探索问题的结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求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凡是学生产生疑问的,都可以作为探究的对象。探究性其实是人的与生俱有的本性,提倡探究性学习实际上就是为了纠正目前中小学校重知识的传授,轻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重教师的教,轻学生的学等弊病。激励探究这种天性,为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开放足够的空间,就是为了还原人的本性,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3.如何加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从课标中我们知道首先教师要真正地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其次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自主性的学习是合作和探究的基础,有合作和探究的学习一定是高质量的自主学习;再次应给学生充分的独立体验的时间,教学生用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允许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最后还应尊重儿童的的个体差异,思维和认知具有独特的视角,不同生活经历、不同的个性特点、不同的认知水平决定了学生视角的独特性,决定了学生不同的理解和感悟。因此,教师要承认差异,不搞统一标准。
  
  二、重实践,重体验,实现开放式大语文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目标,这反映了近年来语文教学改革的开放趋向。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必须靠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来实现;同时,学生道德品质、健康个性、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又必须靠语文实践过程中的潜移默化、熏陶感染来实现。过去的语文学习,往往与生活脱节,与生存的世界脱节,把语言文字从活生生的现实世界中抽取出来、肢解,进行“纯粹”的学习,大搞文字游戏。走出封闭的象牙塔面向广阔的天地,在大自然中汲取无穷无尽的知识,在山川河谷中陶冶性情,再也不见那“高墙内四角的天空”,这一种美好的学习应成为我们的追求,真正拓宽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领域,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育体系。
  对于语文的实践性,我觉得要抓住四点:一是语文实践的文化性,新课标不再提语言文字,而统称为语文,就是说明了语文本身的文化性;二是语文实践的自主性,探索和研究过程应是学生的一种自主行为;三是语文实践的体验性,注重情感体验和感悟;四是语文实践的开放性,沟通课内外、学校家庭社会的联系,充分利用网络、图书馆、博物院、纪念馆、展览馆、各种标牌广告、各种自然风光、民俗风情、日常的家庭生活等课程资源,让学生在母语大环境里历练语文学习的本领。
  实践证明,“大语文”教育体系不仅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而且促进了学生其他学科学习能力的发展。学生在更加广阔的时空领域里学语文用语文,会更加热爱我们的母语,这是对语文教育体系的整合,也是对语文教育体系的创新,应该是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内容和要求的规定是培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指导思想和教学依据,现代阅读历年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强调教师与学生在课堂阅读活动中是平等的对话,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和学习能力,变重教为重学,变获得为获取,变被动为主动。所以我
一、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写作文离不开观察,但观察要讲究方法,要有序,这个序就是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不妨做一个这样的尝试:在学生初学观察还没有掌握观察方法之时,让其观察一事物,然后写一篇作文,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修改,经过几次反复,写出的作文会不断完善起来。这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前后写的作文为什么不一样?学生通过回顾自己的写作过程,总结出经验,就会发现其中规律性的东西,这就是观察的方
【文题】  请以“生活中的减法”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在世事扰攘、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减法”体现了一种崭新的生活理念,它启发人们去思考生活的本源、本真意义。的确,生活就像一道数学公式,有加法,亦有减法。很多时候,我们不仅要做加法,更需要做好减法,这样生活才会变得简单,我们才会轻装前行,提高生命质量,提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