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几年,我国的高职教育快速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发展瓶颈和多方面的挑战。高职院校继续发展路在何方?本文从探索划分大教育区域、如何改革招生和教师评聘制度以及坚持办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等三个改革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高职教育 挑战 改革 转型升级
“十二五”时期是高职院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完成自我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国家也相继推出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若干建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等具有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的政策。如何准确把握未来社会发展趋势,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从而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是摆在我国高职院校面前的共同课题。
虽然经过各方面努力,我国的高职院校办学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社会培育了大量多领域的人才,但同时也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第一,我国正处于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整个社会发展对高职生的要求由数量转向质量,高职教育质量亟待提高;第二,多头管理、多头负责的行政牢笼依然制约着高职院校的有序健康发展;第三,高职教育资源不足、高职院校间恶性竞争、师资队伍薄弱等。高职院校发展遇到瓶颈,转型升级路在何方?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着手进行改革:
一、探索按照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规划来划分若干大教育区域,区域应规划编制科学长远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
无序的发展必然导致无序的竞争和浪费。因此,国家可以逐步探索按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来划分不同的大教育区域,由统一的教育主管部门来统筹管理,打破行政区域的束缚,解决多头管理、多头负责的教育行政主管问题。这样有助于促进主管部门充分发挥政策调控与资源配置作用,统筹有限的教育资源,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高职院校布局和发展规模,统筹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统筹区域内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大学教育的错位发展,让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大学教育都能分别适应社会的不同需求;统筹区域间高职院校间或者高职联盟间的错位发展。各自区域内的高等职业教育有各自的专业和产业的优势和特点,这将有助于高职院校的科学定位,突出亮点专业,全面提升办学质量。
二、改革现有招生制度和教师评聘制度
教师和学生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主体。但现在各地高职院校都普遍存在招生难、生源素质差以及招聘高学历、高技能的教师难和教师队伍流动性大等问题,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稳定健康发展着实不利。高职院校可以推广高等职业学校单独招生改革、定向往部分外来工输出大省招生,定向往部分贫困山区招生、定向往合作企业的成人教育招生、定向往具有高中阶段教育学历的复转军人招生等途径来拓宽生源来源和保障生源质量。针对因家庭贫困或学习成绩不够优秀才报考高职院校的生源现状,高职院校应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招生和保障就业率都不是最终目标,为社会培养合格有用的人才才是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因此,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结合大力培养学生党员和团员的工作来加强学生职业道德和荣辱观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精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比重。同时,要创新高等职业学校师资管理制度,切实给予高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半)脱产等各种形式的专业培训机会,给予专任高职教师稳定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建立健全合理的待遇机制,完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加大特色课题研究力度。在教学过程中可聘任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一批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使专业建设紧跟产业发展的要求,使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符合职业岗位的要求。
三、高职教育要完成转型升级还要坚持不断创新办学教学理念和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并存
各高职院校不管是校长负责制还是党委领导制,都要不断地创新和完善正确的理念,并一贯之坚持执行。正所谓十年磨一剑,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对于高职教育的发展是有益的。坚持执行是指确定了发展方向,就不变来变去、南辕北辙、半途而废甚至朝令夕改,特别是对于资源有限的高职院校来说是经不起折腾的。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就是要由单一的校园教育向探索“校中厂”“厂中校”的实训教育发展;由分散单一的课题研究向重点的专业群建设方向发展;由单一的招生及就业率评价方式向构建多元化立体的培养质量体系方向发展;由单一的职前终结性教育向职前和职后并存的阶段性教育发展;由单一的育人就业向产教结合的教育方向发展,使高職院校成为一个综合性的资源开发中心。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面临着瓶颈和挑战,因此在未来几年,我们必须把握机遇,发挥优势,直面挑战,在现有的成绩和基础上不断地巩固提高,探索突破关键难题,并借鉴国外先进办学教学经验,最终完成高职教育的华丽转身。
【参考资料】
[1]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 教职成[2011]12号.
[2]高职院校——走综合化发展道路,加强研究性和开放性.
【关键词】高职教育 挑战 改革 转型升级
“十二五”时期是高职院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完成自我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国家也相继推出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若干建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等具有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的政策。如何准确把握未来社会发展趋势,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从而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是摆在我国高职院校面前的共同课题。
虽然经过各方面努力,我国的高职院校办学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社会培育了大量多领域的人才,但同时也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第一,我国正处于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整个社会发展对高职生的要求由数量转向质量,高职教育质量亟待提高;第二,多头管理、多头负责的行政牢笼依然制约着高职院校的有序健康发展;第三,高职教育资源不足、高职院校间恶性竞争、师资队伍薄弱等。高职院校发展遇到瓶颈,转型升级路在何方?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着手进行改革:
一、探索按照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规划来划分若干大教育区域,区域应规划编制科学长远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
无序的发展必然导致无序的竞争和浪费。因此,国家可以逐步探索按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来划分不同的大教育区域,由统一的教育主管部门来统筹管理,打破行政区域的束缚,解决多头管理、多头负责的教育行政主管问题。这样有助于促进主管部门充分发挥政策调控与资源配置作用,统筹有限的教育资源,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高职院校布局和发展规模,统筹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统筹区域内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大学教育的错位发展,让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大学教育都能分别适应社会的不同需求;统筹区域间高职院校间或者高职联盟间的错位发展。各自区域内的高等职业教育有各自的专业和产业的优势和特点,这将有助于高职院校的科学定位,突出亮点专业,全面提升办学质量。
二、改革现有招生制度和教师评聘制度
教师和学生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主体。但现在各地高职院校都普遍存在招生难、生源素质差以及招聘高学历、高技能的教师难和教师队伍流动性大等问题,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稳定健康发展着实不利。高职院校可以推广高等职业学校单独招生改革、定向往部分外来工输出大省招生,定向往部分贫困山区招生、定向往合作企业的成人教育招生、定向往具有高中阶段教育学历的复转军人招生等途径来拓宽生源来源和保障生源质量。针对因家庭贫困或学习成绩不够优秀才报考高职院校的生源现状,高职院校应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招生和保障就业率都不是最终目标,为社会培养合格有用的人才才是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因此,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结合大力培养学生党员和团员的工作来加强学生职业道德和荣辱观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精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比重。同时,要创新高等职业学校师资管理制度,切实给予高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半)脱产等各种形式的专业培训机会,给予专任高职教师稳定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建立健全合理的待遇机制,完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加大特色课题研究力度。在教学过程中可聘任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一批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使专业建设紧跟产业发展的要求,使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符合职业岗位的要求。
三、高职教育要完成转型升级还要坚持不断创新办学教学理念和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并存
各高职院校不管是校长负责制还是党委领导制,都要不断地创新和完善正确的理念,并一贯之坚持执行。正所谓十年磨一剑,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对于高职教育的发展是有益的。坚持执行是指确定了发展方向,就不变来变去、南辕北辙、半途而废甚至朝令夕改,特别是对于资源有限的高职院校来说是经不起折腾的。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就是要由单一的校园教育向探索“校中厂”“厂中校”的实训教育发展;由分散单一的课题研究向重点的专业群建设方向发展;由单一的招生及就业率评价方式向构建多元化立体的培养质量体系方向发展;由单一的职前终结性教育向职前和职后并存的阶段性教育发展;由单一的育人就业向产教结合的教育方向发展,使高職院校成为一个综合性的资源开发中心。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面临着瓶颈和挑战,因此在未来几年,我们必须把握机遇,发挥优势,直面挑战,在现有的成绩和基础上不断地巩固提高,探索突破关键难题,并借鉴国外先进办学教学经验,最终完成高职教育的华丽转身。
【参考资料】
[1]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 教职成[2011]12号.
[2]高职院校——走综合化发展道路,加强研究性和开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