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高山有犀牛

来源 :户外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du123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南昭通永善县犀牛村,海拔接近4000米,7岁男孩夏宗武和姐姐夏宗超在茫茫雾气中出发,地面上、枯草上、倾斜的老树上和孩子们的头发上,都结着深深浅浅一层霜。
  冬日清晨6点,两姐弟就要出发去往半山腰海拔两千多米的犀牛小学上课,长达两个小时的漫长跋涉,需要翻过两座山,穿行于冰霜和雾海之中,忍受寒冷和孤独,孩子们必须快步走或是慢跑才能不迟到,这是一段辛苦的求学之路。姐姐的手冻得通红发肿,弟弟小武的手也生了冻疮结了血痂。
  这是多年前一部纪录片《寒冷的高山有犀牛》,前不久又翻来看,再次被镜头下小小生命展现出的羸弱却茁壮的力量所感动。当我们还感慨着孩子们的生活环境是如此艰苦之时,画面中已是姐弟两人跟随老师探索学习的热切眼神和吃到热腾腾的鸡腿露出的明媚笑容。
  这是他们的力量,为了心中的“犀牛”持之以恒,保持乐观。你我又何尝不是在这样壮阔的山河岁月与粗粝的现实世界之间,突破困境,用力生活。
  犀牛,5厘米厚的皮,3000千克重的身体,性情温和却执拗,一旦锁定心中目标,便会不顾一切地向前冲。犀牛精神,代表一种韧性,傻傻的坚持。纪录片导演张天艾通过这部影片,想传达一种“行路难岁月长,且行且坚韧”的精神,以及人类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依旧向上的正能量。
  灰色的犀牛披上一身金色的铠甲, 奔跑1 5 年, 原生力量加上沿路被赋予的内核精神,成就了如今的中国户外金犀牛奖。我们不禁自问:一个持续15年的评奖活动,是怎样内在的、稳定的、有生命力的东西在支撑着它呢?
  答案很明了,金犀牛奖的内核精神正来自于荣耀榜上的每一位提名者和获奖者。顺着历年金犀牛提名名单回顾,便可看到中国户外无数个突破时刻。
  除了2008年由于汶川大地震的原因,我们表达悼念停办一年,此外金犀牛从未停歇。即便是在2020年疫情肆虐的艰难年份,探险也没有止步。而我们欣然看到,2020年,反而是一个自由攀登大年,新老两代攀登者仍奋斗在岩石与冰雪之间。
  布达拉高耸垂直的岩壁,于你我只是一道风景线,于何川和孙斌来说却是梦想圣殿。7年6次攀登,心中的犀牛要战胜心魔,要克服身体伤痛,但仍一心一意傻傻坚持,终能抵达心中的布达拉峰。达多曼因卫峰平整的西壁沉浸在酒红色的晚霞中,很美,但阿左、Ken、小华,要抚平失去朋友的伤痛,克服不自觉的恐惧和自我怀疑,才终于自我救赎,开辟“再见快乐”。
  寒冷的高山有犀牛。在艰难的逆境里,你相信什么,就会看到什么,而不是你看到什么,才相信什么。你之所思、你之所言、你之所为,皆成就你,或毁灭你。
  当年35岁的潘俊帆,在事业与人生正处上升期之时,意外车祸使身体残缺,人生跌至谷底,他有理由不再积极、不再阳光、不再正能量,但他没有被命运击倒,而是以“独脚潘”的身份重新活了过来。八百流沙,荒漠戈壁,他告诉世人,即便肉体残缺,即便面对质疑,突破之心仍在。
  人生一世,不过一次次“突破”自我而已。温旭深入南极内陆无人之境,单人无助力、无补给从伯克纳岛海岸穿越至南极点,是突破。韩魏和廖岷在暗藏风险的荒野赛道用中国速度征服了对手,获得尊重,是突破。郑义在知天命年纪卖掉香格里拉的房子,逃离舒适环境再次上路,是突破。韓船长接受孤独和凶险,驾驶深蓝号穿越亚丁湾,是突破。越野跑者们,于光明时突入暗夜,却依旧纵情燃烧,拼命奔跑,是突破。
  而金犀牛奖,从2006年创立之初至今,之所以能精神长存,更在于历届提名者们不仅自己身体力行,也同时带动着更多人一起突破自我,探索这个世界的美好。
  金犀牛奖的精神,应该放之于日常生活,而不只是高山湖海。即便身处逆境,也要怀有宝贵的犀牛精神,少一点气馁,多一点坚持,忍住暂时的痛苦,终会见到光芒。行路难,岁月长,愿你我且行且坚韧。
其他文献
You’ve most likely heard about suburbia1, suburban American. Suburbia is always featured in the movies, with the child riding his bike through the typical suburban neighborhood as other neighbors walk
该不该上大学?  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考大学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一个难关,而考上了大学往往还要支付高昂的学费。决定这些的是苛刻的就业市场,没有大学学位就寸步难行。观之今日美国的大学被种种弊端所累,不再是一心向学的象牙塔,倒更像开门做生意的店家,失去了应有教育的初衷。
摘 要:本文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依托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以 Section B写作活动板块为切入口,直面当前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对于教材解读缺乏整体观念、偏重书面表达应试技巧、忽视写作技能培养、偏重写作产出、忽视语言输入和过程指导等问题,探讨如何重新审视教材的编排体系、结构与侧重点,如何给予学生足够的语言支撑,从而切实改进初中英语写作教学。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材;写作板块  写作教学是初中英
April is the cruelest month, breeding  Lilacs(丁香花)out of the dead land, mixing  Memory and desire, stirring(唤醒)  Dull roots with spring rain.  Winter kept us warm, covering  Earth in forgetful snow, f
I…well, I went in search of him again. That is to say, I went in search of every moment I had spent with him. I felt irresistibly(不可抵抗地)drawn to everywhere we had been together the day before, the ben
Two hundred stuffed animals, two violins, and a 7-1/2 foot-tall Christmas tree: That was just a corner of the possessions Rosalie and Bill Kelleher accumulated over their 47-year marriage.2 And, they
Y: Yang Rui, anchor of Dialogue, CCTV-9  D: Philip Dodd, former director of the Institute ofContemporary Arts in London, now chairman ofMade in China, an agency that aims to developcultural and educat
在最新的蘋果手机发布会上,最大的亮点也是被人吐槽最多的恐怕要算它的人脸识别功能了。除了指纹之外,面部特征无疑也是区分个体差异的最有效方式。人脸识别技术在不远未来的广泛应用是可预见的,但其潜在的安全隐患也值得人们关注。  The human face is a remarkable piece of work. The astonishing variety of facial features h
全新运动节能阵容亮相法兰克福车展      在2007年法兰克福车展上,奥迪公司举行了三款全新车型的全球首发式。其中,新一代奥迪A4和全新奥迪RS6 Avant高性能运动旅行车突出体现了奥迪品牌百年来一脉相承的运动特征,而融合了奥迪三大环保技术的新一代奥迪A4 2.0 TDI e型概念车则刷新了同级别高档车节能减排的新纪录。    重新定义运动型轿车高标准    一直备受业内关注的新一代奥迪A4简
词语“OK”今年已经180岁了。在这180年里,“OK”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目前它已成为人们用语中的“常客”和风靡全球的文化符号。可以说,“OK”是世界上使用频率最高和使用范围最广的一个英语词语,也是迄今为止人类发明出来的最奇特和最有趣的一种表达方式。  关于“OK”的来源,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据美国著名学者艾伦·里德在20世纪60年代的考证,“OK”的最早文字记录见于1839年3月23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