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可防可治可逆转

来源 :家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uia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阻肺是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点的一种呈进行性加重的肺部疾病,是一种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经济负担重的常见疾病,也被称为“沉默的杀手”,每分钟可导致2.5人死亡。然而,“中国成人肺部健康研究”揭示,我国慢阻肺知晓率及肺功能检查普及率极低,仅约10%知道慢阻肺这一疾病;不足10%的受访者曾接受过肺功能检查;而在所有慢阻肺患者中,仅有不足3%知道自己患有慢阻肺,近90%此前从未得到明确诊断!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肺功能也会相应下降。但是,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下降很快,而且并不是一旦下降就会出现症状,往往等到肺功能下降到50%左右才会出现症状。很多人发现自己追几步公交就气促、上楼也变得吃力,才开始关注慢阻肺。其实,问题就出现在这里。早期慢阻肺患者占到七成以上,但因为无症状或者症状较轻,往往被忽视,实际上他们的气管已经发生狭窄,肺功能损害速度很快,等到出现症状才去就诊,往往有些晚了。
  据统计,目前我国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为13.7%,患者数量约1亿人,成为仅次于高血压、糖尿病的中国第三大常见慢性病。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内科专家钟南山在日前召开的慢阻肺治疗新时代媒体会上表示,慢阻肺作为我国严重的疾病之一,其治疗仍面临疾病控制不佳、治疗方式落后、诊断率低、吸入装置误操作、真实诊疗与指南存在差异等诸多挑战。
  可喜的是,钟南山院士领衔的研究团队发现,慢阻肺在没有发现咳嗽、咳痰、气促等症状,但肺功能已出现下降的时候,及时进行早期药物干预,将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减退状况,延缓慢阻肺的进展,部分患者的病情甚至能逆转。

早发现,需重视肺功能检测


  有哪些方法可以尽早发现慢阻肺呢?高危人群,如长期大量吸烟,职业接触粉尘、烟雾或有害气体,长期反复呼吸道感染,有慢性咳嗽、咯痰、气短或喘息等症状,有支气管哮喘基础疾病者,要重视对肺功能的测试,如果不能像测血压那样经常测试,也要在每年的体检中增加肺功能检测项目。
  肺功能检查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必要检查之一,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常规的肺功能检查包括通气功能、换气功能等。对于早期检出肺、气道病变,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定药物或其他治疗方法的疗效,鉴别呼吸困难的原因,评估肺功能对手术的耐受度或劳动强度耐受力及对危重患者的监护等方面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链接
  小測试了解自己的肺功能
  很多人对自己的病情都不了解,并不知道是否需要去医院做肺功能检测。这时,可以根据“呼吸困难量表”了解自己的肺功能状况,其根据出现气短时的严重程度分为0~4个等级:
  如果剧烈运动时才会呼吸困难,比如一口气上6楼以上,属正常情况,打0分;
  如果平地走得快或者有点斜坡就呼吸困难,则是1分;
  与同龄人同行时,跟不上别人走路,走一段时间就要停下来,可能就是2分,情况比较严重;
  如果走100米就要停下来,就是3分;
  穿个衣服、洗个澡就气喘,则是4分,情况最重。

预防急性加重,延缓病程进展


  慢阻肺病名当中有一个慢字,不仅在于其起病缓慢,病程长,恢复缓慢,还在于患者控制慢阻肺的发生发展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对于大部分慢阻肺患者来说,治疗目的是延缓病程进展,改善生活质量,治疗的宗旨就是减少急性加重的次数。
  减少急性加重等于救命
  从病情发展来看,慢阻肺分为“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由于人体肺脏具有较强的代偿能力,疾病进展隐秘,患者在日常“稳定期”时疾病特征不明显,却在“急性加重期”时症状骤然出现或原有症状急剧恶化。更为可怕的是,每一次慢阻肺急性加重发作后,患者的肺功能大多会进一步下降,即病情的不可逆性恶化,从而加快疾病进程,增加死亡风险。有统计显示,每年有3次以上加重的患者,5年存活率不超过50%,加重次数越多,存活年限越少。所以,应尽量减少慢阻肺的急性加重次数。
  多数患者需坚持长期用药
  慢阻肺的治疗包括药物、手术、康复保健等多个方面,用药要在专业呼吸科医生指导下进行,有些症状轻微的患者可以减药,用最少的药物维持,极少数患者或许可以停药,但绝大多数仍需要坚持长期用药。很多患者发作时、气喘时才用药,病情一缓解就立即自行停药,这种做法是非常危险的,如此间断用药,不能够维持药物应有的浓度,肺功能下降的风险和急性加重的风险大大提高。
  患者用药依从性不好有很多原因。有的患者是为了省钱而少用药,这类患者要学会算了一笔账:如果由于不规律用药而导致病情急性发作,住一次院的费用动辄上万,远远高过规律服药的花费。有的患者用药依从性不好,也与选择的药物有关。目前慢阻肺治疗所用的平喘类药物多利用吸入装置摄入,有的药物为短效药,一天要吸3~4次,患者很容易忘记,所以,患者最好选择长效药物,一天只吸入1次即可。吸入药物的时间可根据自己病情的具体情况而定。另外,有不少患者用药不规律与选择的吸入装置不合适也有关系。有的吸入装置为干粉吸入器,这种装置对患者的吸力要求较高,而病情中、重度的患者肺功能已经比较差,就不适合选择这种装置。现在药物吸入装置愈加人性化,新一代软雾吸入装置如噻托溴铵喷雾剂,可以将药物在2秒钟内缓缓释放,给了患者足够吸入的时间,药物可直达肺部,吸入肺部药物剂量高,口腔沉积率也低,药物治疗的效果能够得到保障。
  有些中重度患者需要一次服用六七种药物,对患者的经济承受力是个不小的负担。很多患者希冀在用药时尽量便宜些,或是能有一种药物就能替代,省时省力。钟南山院士等专家研究发现,一种常用的国产廉价祛痰药物与目前高价进口药的疗效相差无几,但其费用可降85%,这种药物叫“羧甲司坦”,也叫强利痰灵。研究表明,羧甲司坦预防口服用药能显著减少慢阻肺的急性发作达24.5%,明显改善慢阻肺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基本无毒副作用。现在认为它可以预防慢阻肺急性发作。   学会觉察急性发作的迹象
  慢阻肺患者同时可伴有咳嗽咳痰,适当的止咳化痰药物,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化痰祛痰药物还可以减少呼吸道分泌物和下呼吸道细菌定植,改善呼吸道的阻力。有些祛痰药物还有抗氧化功能,如N-乙酰半胱氨酸,可减轻气道炎症。免疫调节药物(如泛福舒)可以改善呼吸道的免疫防御功能,减少急性加重。
  慢阻肺患者要学会觉察急性发作的迹象,包括:咳嗽、咳痰比日常增多超过两天以上;气促(包括活动后气促)加重两天以上;发烧。在急性加重期,应该在医生指导下吸入支气管舒张剂、使用抗生素,必要时口服或静脉注射皮质激素。
  针对稳定期中重度慢阻肺患者的用药,最新指南突破了过去使用单药的提法,将同时使用两种支气管舒张剂(β2受体激动剂和胆碱能抑制剂)写进了指南。实践证明,这样做效果更好,急性发作的频率降低了,稳定期的生活质量、气促的情况和肺功能都明显得到改善。

居家护理要避免诱因


  春季雨水多、潮湿,早晚温差大,加之病毒、细菌活跃,慢阻肺患者的病情易急性加重,每年的4~6月成了慢阻肺患者的“多事之春”。除了规律用药,生活上也需多加注意。
  戒烟是最好“特效药”
  戒烟、减少职业粉尘吸入以及减少室内外空气污染,是预防慢阻肺发生的重要措施。慢阻肺的患病与长期抽烟有很大的关系,约有20%的吸烟者会患上慢阻肺,控制病情的最好方法就是停止抽烟。戒烟一周后即可改善咳嗽、咳痰症状,远期症状恶化的趋势也得以延缓,生命得到延长。
  另有数据显示,PM2.5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慢阻肺患者的住院率随之上升3.1%。因为这些携带大量毒性物质的细颗粒物能够进入肺泡,继而直接进入全身血液循环,所以应当引起患者的高度关注。雾霾天尽可能少出门,取消晨练;如果一定要出门,不要骑自行车,避开交通拥挤的高峰期以及车辆多的路段,避免吸入更多的有害物。外出时应当戴口罩,这样能有效防止粉尘颗粒进入体内。
  此外,慢阻肺全球倡议组织于近期发布了《2019慢阻肺指南》,对2017年的《指南》进行了更新。新《指南》对慢阻肺危险因素更新的要点有:在发展中国家,室内中等程度生物量暴露和烹饪过程中传统燃料的使用,大大增加了女性患慢阻肺的风险。这一点也尤需引起注意。
  适时接种疫苗
  当人体在疲劳、受凉时会因抵抗力下降而诱发肺部感染,严重时会导致呼吸衰竭和心功能衰竭,危及患者生命。肺炎球菌是引起部分慢阻肺急性加重的主要致病菌,由于抗生素的大量使用,肺炎球菌对许多抗生素都具有耐药性,给慢阻肺的治疗带来了困难。慢阻肺患者应该接种肺炎球菌疫苗以预防急性加重。一般接种3星期后,体内的特异性抗体即会产生,所获得的免疫力可持续5年以上,是一种疗效好、简便、经济的预防方法。
  均衡营养,增加抵抗力
  慢阻肺患者由于营养物质摄入减少、消化吸收不良、能量需求增加和分解代谢增强等原因,常发生营养不良,致使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易继发感染。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和感染是慢阻肺患者的重要致病因素,三者互为因果,密不可分,并形成恶性循环。慢阻肺患者进入稳定期后,食欲不振情况会因咳、喘减轻而改善,在此期间,应积极加强营养,多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并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同时应该避免油炸、甘肥、燥热的食物,这些食物容易生痰。
  适时适度运动
  疾病的稳定期,症状比较轻,病因比较单一,此时对症治疗,积极康复锻炼,将有更多希望控制住疾病恶化的脚步。可在适合的天气做适当的、力所能及的运动,例如太极拳、呼吸操、散步、慢跑等。但是切忌锻炼过度,尤其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过度锻炼时耗氧量增加,肺代偿能力差,造成体内缺氧,反而会加重病情。高龄或重症患者,家中需常备一个外周血氧饱和度检测仪和制氧机,如果检测到血氧饱和度低于90,心率不低于140,就不应继续运动。

【治病解惑】


  1.慢阻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是一回事吗?
  这几种疾病关系密切,彼此有交叉,但不是一种疾病。慢阻肺主要强调气流受限,即胸闷气短、呼吸费力等症状。慢性支气管炎临床上主要强调咳嗽、咳痰症状,如果每年咳嗽3个月以上,连续2年以上,排除其他慢性咳嗽病因,就可以诊断。肺气肿主要强调肺形态改变,包括气腔扩张、气管结构破坏等。
  2.肺功能检测和胸部CT有什么不同?
  胸部CT是用于检查胸廓(肋骨、胸椎、软组织等)、胸腔、肺组织、心肺血管、纵隔、心脏等有没有异常影像。肺功能检测是侧重于了解呼吸系统的通气换气功能。例如哮喘患者的胸片或胸部CT可以正常,而其诊断和严重程度需通过肺功能检测来判断;而周围型肺癌患者的肺功能可以正常,需通过胸片或胸部CT来发现病变。因此,两者具有互不可替代的作用,且两者相结合能更好地发现和评估病情。
  3.慢阻肺能“去根”吗?
  目前尚没有药物或手术能根治慢阻肺,也不要轻信一些快速见效、可根治慢阻肺的产品广告。慢阻肺治疗目标为减轻当前症状、防止疾病进展、防治急性加重。现在已经有大量安全、可靠、价廉的药品可以选用。这些药物主要通过减轻气道炎症、舒张支气管来缓解呼吸困难的症状。建议患者长期、规律使用药物,不能自行停药。
  4.为什么应用抗生素前要做药敏试验?
  慢阻肺急性加重的最常见原因是呼吸道感染,其致病微生物主要是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等。但上述细菌近年对于传统的一线抗菌药(如阿莫西林、增效磺胺甲基异恶唑)有耐药性,故医生会推荐合用二线药(如头孢菌素类)、第二代大环内酯类或氟喹诺酮类。如果一时无法进行药敏试验,可根据过去的服药经验选用抗生素治疗。但最好是通过药敏试验筛选出敏感抗生素。
其他文献
提到糖尿病,很多人第一时间就会想到胰岛素,血糖高了,用胰岛素就会降下来。那么,你有没有想过,血糖低了,我们的机体是如何应对的呢?  正常人的血糖基本稳定,是因为我们体内既有升糖激素也有降糖激素,二者同时作用调节,让血糖只在一个小范围内波动,达到动态平衡。能够降低血糖的就是胰岛素,而与之相对抗的就是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也叫胰升糖素,由胰岛α田胞分泌,主要作用就是与肝脏靶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进行特异性
虽然饥饿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但吃饱并不等于吃好,即使吃撑了,“饥饿”也可能隐藏在我们身体内。简单地说,这是由于营养素摄入不足或营养失衡导致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每天吃的食物变少,消化吸收功能变差,更应警惕“隐性饥饿”。对于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隐性饥饿”又会加重慢性病。例如糖尿病患者往往饮食受限,胃肠功能紊乱,再加之降糖药物二甲双胍会使患者缺乏维生素B12,更容易出现“隐性饥饿”。补钙和维生
夏季皮肤病的发病率比其他季节都要高,缘于夏季气候的特点,自然环境中,光强、虫多、天热、湿重,加上人们户外活动增加、衣服穿着减少皮肤裸露多,从而导致皮肤经常出现红、肿、痒、痛等不适症状。  皮肤病发作的时候,很多患者喜欢去就近药店买药来用,这样方便,但是这里面往往隐藏着安全隐患,如果用药不当,不但不能解决问题,拖延病情,而且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和后遗症。本期专家评药提醒大家——  夏季常見皮肤病看起来都
我是一名教师,患下肢静脉曲张2年,除了能看到突出的静脉,没有其他不适。到医院检查,医生建议手术。我暂时不想手术,能不能先吃点药控制?  广西 李女士  李女士:  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发病率在10%以上,中国有1亿多的患者。静脉曲张比较轻的时候,可以不用手术治疗,或者患者工作繁忙,没有时间进行手术,药物治疗和压力治疗可以延缓曲张的发展,有可能将来不需要做手术。  早期静脉曲张没有不适症状,注意避免久
据统计,全球每年有超过23万卵巢癌新发病例,死亡人数达15万;我国每年约有5.2万名女性被确诊为卵巢癌,约2.2万人死于卵巢癌,相当于每10分钟就有1人被确诊,每20分钟就有1人因其死亡。那么,卵巢癌到底有多可怕?有没有对付它的“利器”?如何远离它?记者采访了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科肿瘤中心学科带头人周琦教授,请她为您揭开卵巢癌的神秘面纱。 70%卵巢癌确诊时已是晚期  相比乳腺癌、子宫颈癌,人们
耳鸣的治疗是一大难题,因为其发生跟耳蜗微循环障碍有关,而这种微循环障碍是很难治疗和恢复的。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教授金晓杰介绍,我们平时治疗耳鸣常用扩血管药物、抗凝药物以及中成药物,作用原理都是通过促进血管扩张,或者“溶解”微血栓,使血管通畅,增加血流量。但是,毛细血管的管径很难扩张,药物的作用有限。接受记者采访时,金教授说:“现在开展的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通过局部注
最近有朋友在微博留言:“杨医生,你好!一直都很羡慕别人白皙的皮肤,想问下目前市面上的‘美白针’有效果吗?有没有什么副作用?”那么,“美白针”究竟靠不靠谱呢?在这里也和大家科普一下。黄褐斑可以尝试使用  所谓的“美白针”最常见的成分有谷胱甘肽、氨甲环酸和维生素C等,其实这些药都非常便宜,但某些“机构”把它们组合起来,起一个好听的名字“美白针”,就卖成了“天价”。  “美白针”在理论上是有效的,实际上
有这些症状提示要赶紧养肝  食欲不振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若是肝脏出现问题,那么消化功能肯定会受到影响,食欲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下降,同时还有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现象。  情绪不佳  中医认为肝脏的好坏会影响到人的脾气,一般来说,肝脏不好的人容易心烦气乱,常常会无缘无故的乱发脾气。还容易使肝火郁结,导致头晕胀痛。  面色发黄  肝属木,若肝气过剩则会出现肝郁气滞、脸色发黄等现象。同时肝气郁结
说起银屑病可能有的人不知道,但要说出它的俗称“牛皮癣”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居民楼道里、电线杆子上,经常还会看到一些写着根治牛皮癣的小广告。很多人以为牛皮癣只是一种皮肤病,其实是不对的。这就好比一个桃子,表面上看着只是皮坏了,但切开就会发现里面的果肉也已经开始腐烂。牛皮癣也是一样,虽然症状表现在皮肤上,但它跟整个身体是相通的,身体里面也可能有问题。  因此,得了牛皮癣不仅仅是不美观,还会有一系列更严重
婆婆快70岁了,她平时注重锻炼身体,每天买菜、逛公园都是步行往返,晚上再去跳跳广场舞。按她说的,一天不动弹,就觉得浑身难受。  半年前,婆婆觉得膝盖疼,到医院去检查,诊断结果是滑膜炎,医生建议以后少走路,尽量不要爬楼梯。婆婆住的是平房,不需要爬楼梯,但少走路对她来说却是一个难题,每天宅在家里的婆婆,变得无精打采。有一天,她从电视里看到一组老年骑行团的镜头,一群白发苍苍的老年人,身穿统一的红色骑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