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状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治疗进展

来源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舟状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治疗非常具有挑战性。前次的手术使得患者术前评估复杂化,增加了以后手术的技术难度。骨不连愈合是预防腕关节塌陷和进行性关节炎的关键。判断手术技术因素还是治疗方法导致初次手术固定失败是必需的。CT对于确认骨不连和制定翻修手术计划特别重要。舟状骨骨不连翻修手术中骨移植物和固定装置的使用,包括不带血管蒂和带血管蒂的骨移植术及螺钉、钢板。使用不带血管蒂骨移植加螺钉固定能够达到满意的愈合率,特别是在不合并骨坏死的情况下。带血管蒂骨移植术能够提高合并骨坏死的骨不连愈合率,但对手术技术要求更高。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通过前瞻性的研究比较高粘度骨水泥与低粘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严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对2014年8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老年单一严重OVCF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分为H组(采用高粘度骨水泥PVP治疗,30例)和L组(采用低粘度骨水泥PVP治疗,31例),比较每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目的探讨应用Masquelet技术治疗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应用Masquelet技术治疗的20例骨缺损患者资料。男15例,女5例;年龄18~69岁,平均38.4岁。开放性骨折伴骨缺损4例,感染性骨缺损16例。第1阶段常规入路行彻底的骨与软组织扩创,骨缺损长度为2~9 cm,平均6.1 cm。第2阶段手术采用内固定治疗18例,外固定支架固定2例。第2阶段距第1
目的探讨肱骨远端外侧解剖钢板固定治疗肱骨小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4年10月治疗的11例Dubberley ⅡB、ⅢB型肱骨小头骨折患者资料。男7例,女4例;平均年龄33.1岁(24~71岁)。骨折按Dubberley分型:ⅡB型7例,ⅢB型4例。所有患者均使用肱骨远端外侧解剖钢板(带支撑)固定。记录骨折复位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Mayo肘关
目的对比分析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利用医学影像计算机存档与传输系统及病案查询系统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国东、西部地区63所医院诊治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资料。将东部地区35所医院患者资料定为A组,西部地区28所医院患者资料定为B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损伤侧别、骨折分型等指标。结果共收集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3 622例,A组2 886例,B
期刊
目的探讨骨搬运技术与骨诱导膜技术治疗感染性骨不连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4年12月采用骨搬运技术与骨诱导膜技术治疗的46例感染性骨不连患者资料。男33例,女13例;年龄12~68岁,平均45.3岁;骨不连部位:胫骨40例,股骨6例。37例患者采用骨搬运技术,9例患者采用骨诱导膜技术。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末次随访时按Johner-Wruhs评价标准评定患肢功能。结
目的探讨自体腓骨长肌腱前侧半(AHPLT)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4月期间利用自体AHPLT重建喙锁韧带治疗的24例Rockwood Ⅲ~Ⅴ型肩锁关节脱位的患者资料。男20例,女4例;年龄22~68岁,平均50.7岁;左侧15例,右侧9例。骨折Rockwood分型:Ⅲ型5例,Ⅳ型5例,Ⅴ型14例;20例为新鲜脱位患者,4例为陈旧性脱位患者。记
目的对比分析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成人肱骨近端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国东部地区35所医院和西部地区28所医院诊治的成人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和骨折AO分型等数据。将东部地区35所医院的患者资料定为A组,西部地区28所医院的患者资料定为B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结果共收集9 279例成人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男女比为0.66∶1;骨折
目的探究β-磷酸三钙对同种异体骨与带血管自体腓骨嵌套式复合骨移植修复大段骨缺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16只健康6个月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n=8),均于胫骨中上段建立长为15 mm的大段骨缺损模型,使用同种异体骨与带血管自体腓骨嵌套式复合骨移植进行修复。实验组在异体骨与自体腓骨之间填充β-磷酸三钙颗粒,对照组不填充。术后当天、8周、12周行X线检查观察骨愈合情况,术后1、8、12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