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利伐沙班不同给药方式用于心房颤动(房颤)经导管消融围术期抗凝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接受导管消融的阵发性房颤患者257例,分为3组,A组(91例):给予利伐沙班10 mg,每日2次;B组(66例):给予利伐沙班20 mg,每日1次;C组(100例)利伐沙班20 mg,每晚1次,3组患者术后均抗凝至少2个月。观察围术期及术后2个月出血及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
结果术中3组患者手术时间、X线曝光量、手术并发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3个月,3组患者均未发生血栓栓塞事件(死亡、脑栓死、肺栓塞、体循环栓塞)。3组均无大出血事件发生。轻度出血事件:A组为6例(6.5%),其中1例为穿刺部位血肿,2例为活动后穿刺部位出血;B组为9例(13.6%),其中2例为穿刺部位血肿,4例为活动后穿刺部位出血;C组为8例(8%),其中1例为穿刺部位血肿,3例为活动后穿刺部位出血。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阵发性房颤患者导管消融围术期给予利伐沙班10 mg,每日2次;20 mg,每日1次;20 mg,每晚1次。口服3种不同给药方案抗凝治疗均安全有效,C组20 mg,每晚1次可能依从性更好,患者易于接受;B组10 mg,每日2次方案对于出血风险高危或消融术后不能排除出血并发症的患者可能更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