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围术期利伐沙班不同给药方式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来源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fenglian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利伐沙班不同给药方式用于心房颤动(房颤)经导管消融围术期抗凝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接受导管消融的阵发性房颤患者257例,分为3组,A组(91例):给予利伐沙班10 mg,每日2次;B组(66例):给予利伐沙班20 mg,每日1次;C组(100例)利伐沙班20 mg,每晚1次,3组患者术后均抗凝至少2个月。观察围术期及术后2个月出血及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

结果

术中3组患者手术时间、X线曝光量、手术并发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3个月,3组患者均未发生血栓栓塞事件(死亡、脑栓死、肺栓塞、体循环栓塞)。3组均无大出血事件发生。轻度出血事件:A组为6例(6.5%),其中1例为穿刺部位血肿,2例为活动后穿刺部位出血;B组为9例(13.6%),其中2例为穿刺部位血肿,4例为活动后穿刺部位出血;C组为8例(8%),其中1例为穿刺部位血肿,3例为活动后穿刺部位出血。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阵发性房颤患者导管消融围术期给予利伐沙班10 mg,每日2次;20 mg,每日1次;20 mg,每晚1次。口服3种不同给药方案抗凝治疗均安全有效,C组20 mg,每晚1次可能依从性更好,患者易于接受;B组10 mg,每日2次方案对于出血风险高危或消融术后不能排除出血并发症的患者可能更为安全。

其他文献
目的右心室快速起搏是研究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机制的经典方法,目前用于制作此类模型的多为较大动物的心衰模型。本实验旨在建立快速起搏致心衰大鼠模型。方法将18只290~310 g雄性健康SD大鼠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起搏组。正常对照组常规饲养;假手术组及起搏组行起搏器及导线植入术后应用抗生素7 d,然后假手术组常规饲养;起搏组以550次/min持续快速心室起搏4周。结果起搏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技术和心肌核素显像技术评估希氏束起搏(HBP)患者的心脏机械同步性。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符合永久起搏适应证、左心室射血分数和QRS时限均正常的患者进行HBP。根据起搏特征及形态分为选择性HBP(S-HBP)及非选择性HBP(NS-HBP)。所有患者在植入术后1周,分别在S-HBP、NS-HBP和右心室间隔部起搏(RVSP
期刊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耳支刺激(AB-VNS)对成年犬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14只成年健康比格犬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AB-VNS组(n=7):结扎冠状动脉,间断刺激迷走神经耳支;对照组(n=7):结扎冠状动脉,行假刺激。对比2组犬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室有效不应期(ERP)、左心室功能、组织病理学变化,测定心室肌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分布及受体的蛋白表达。结果①AB-VNS
目的比较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及冷冻球囊消融(cryoballoon ablation,CBA)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PAF)中X线曝光情况。方法采用单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连续入组43例PAF患者(RFA 21例,CBA 22例)。所有手术均在同一心血管造影机完成且参数设置相同。对比术中各主
目的研究无造影剂左侧位指导下干性心包穿刺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5年10月至2017年3月安贞医院器质性心脏病包括心肌梗死、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和经心电图分析符合心外膜起源的室速和室性早搏(室早)患者52例,X线右前斜30°,选择心尖和心底中点的位置为进针点,静脉穿刺针经左肋膈角穿刺部位进针,145 cm长导管收于针尖内,左侧位下将穿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468例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IRVOTA)患者的临床、电生理特点和射频消融结果的分析,探讨IRVOTA起源位置和射频消融结果影响因素的性别差异。方法2009年2月至2013年1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因IRVOTA接受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患者468例。其中男185例,女283例。根据右心室流出道的解剖和电生理特点把IRVOTA的起源位置定义为间
期刊
期刊
目的分析心律失常导致晕厥的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因分布及诊治现况。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9月至2017年4月在阜外医院心律失常诊治中心入院的晕厥待查患者共300例,采集临床人口学资料,临床物理诊断及实验室检查,排查晕厥病因。分析出院诊断为心律失常导致晕厥患者的分布及人口学特点、患者接受病因治疗的现况。结果共入选300例末次晕厥为入院前180 d内的患者,住院期间由3名以上心内科电生理专业医师制定诊